第四百九十章:让人寒心
徐妙云终于在宫中做完了月子,九月初,晋王世子便跟随晋王妃回了府上。
为此,马皇后还亲自带了许多的宫人来布置院子。
另外好几个乳娘也被安排到府上日夜待命。
后院,朱棡携着徐妙云在院子里休憩。
朱棡坐在椅子上给徐妙云剥柚子,将一瓣瓣白花花的果肉给剥取出来,随后放在徐妙云的面前。
“夫君,妾身已经休养好了……。”
徐妙云嗔怪着说道。
朱棡笑意盈盈的将柚子送到徐妙云唇边,轻笑道:“乖,张嘴。”
徐妙云身上罩着件素梅香云衫,因为南方天气湿热,即便是八九月份依旧是酷暑难捱,故微微露出玉肩,魇面静美出尘,脸蛋儿比之生产前多了几分饱润秀逸,肤若凝脂般香滑粉腻。
微微张唇,柚子入口满口生津。
“夫君可是将妾身当做三岁孩子来哄着了?”徐妙云微笑着,皓白的手儿撑在下巴上,眨巴眨巴一双妙眼,笑意盈盈的看着朱棡。
“怎地,夫君疼娘子还需师出有名?”
朱棡哈哈一笑,心里自有计较。
“倒也不是,即为夫妻,自当是相互连携。妾身不是不懂礼数的人,所以这提亲纳妾一事,妾身便自作主张了。”
声音幽幽的说完,徐妙云将袖中的一封聘书给取了出来。
“这是……。”
“聘书。”
纳妾的事情有规矩,得是家中大房出面下聘礼,随后由轿子从家中侧门领入,也无需拜天地,只需要向大房敬茶即可。
朱棡看着手中聘书,再看徐妙云笑意盈盈的眼神。
“娘子……已经猜到了?”
朱棡叹了口气,将聘书放在桌面上。
徐妙云的笑容一直很淡然很随和,但眼神里却也藏着一种看破一切的睿智。
“夫君想给郡主一个交代。”
“那……。”
徐妙云叹了口气:“关起门来过日子,有些事王府上下统一口径就行了。”
朱棡大喜:“当真?”
“妾身还会诓骗不成?”
徐妙云娇嗔一声,随后见夫君迎面将自己抱起,忙得双臂搂去,身上的纱子从滑腻香肩上滑了下来。
“呀!”
徐妙云微微惊声。
待得转头,便看到夫君已经大步流星的朝着屋中走去。
“夫君这是……。”
朱棡哈哈一笑,只觉怀中妙美轻若无物,走的越发迅速,一边走着,便看到娘子魇面浮现一层红纱,竟是连带着耳根子都红了。
……
孔家三族被派遣去倭国施行教化一事民间发酵不断。
为孔府发声者不计其数。
各地官府也纷纷上奏,声称有百姓因为孔府流放一事而聚众闹事。
“官员不作为。”
“岂止是不作为,这是放任事态发展!”
东宫,几个身着官袍的官员对着手中奏本指指点点。
这些事詹事府的官员,也就是太子的御用文秘,其中比较出众便是翰林学士刘三吾以及刚刚被朱标委任为少詹事的叶伯巨。
刘三吾抚须凝眉,却是在想着这件事有什么转机。
叶伯巨同样沉默,盯着奏本看了一会,自行转身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本开始研读起来。
“刘公!”
詹事府的书吏有些为难的看着刘三吾,问道:“这些奏本可如何是好?可要呈交给殿下?”
刘三吾叹了口气:“殿下劳苦,这些奏本即便不交于殿下,他还是会看到的!”
自太子接手一部分政务一来,每一本奏折都仔仔细细的看过。
其用功程度即便是他们这些文官都汗颜。
并且太子处事向来是妥帖。
这些东西,他是无论如何也要看的。
正巧说着,太子朱标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标拿着一本奏折,高兴的进了詹事府,众官员纷纷起身见礼。
“诸位臣公有劳了。”
朱标还礼,礼数上永远是端端正正没得挑剔。
臣子们都笑了起来,太子永远是这般和善。
只是下一秒,一个身影走进来。
瞬间,满堂大臣如同见了什么晦气一般,脸色瞬间冷漠。
站在门口的朱棡挠了挠头。
纳闷的道:“诸位这么不想见到咱?”
众人纷纷干咳,掩饰尴尬的顾左望右。
朱标摆了摆手,随后召集詹事府的众人集合议事。
……
“这晋王怎么突然来了?”
“看着吧,准没好事。”
“你说这人,我咋就见着他总觉得心神不宁呢?”
“哎,别想了。”
明初的文官没有跟皇帝硬钢的胆子,毕竟老朱这些年宰的臣子太多,一个个的能够保命都不错了。
对于他们来说,对付老朱,只能是软对抗!
大家依次坐定,朱标笑道:“前些时日父皇为了老兵安置的问题所劳心,碰巧老三提了一个点子,诸位看看这个点子行不行得通。”
说完,将‘改驿站为邮政’的举措说了一遍。
同僚有没有什么感想。
“诸位认为这个举措如何?能否解决老兵安置一事?”
朱标问道。
叶伯巨听得入神,此时太子一问,立马站出来道:“殿下,臣以为此法可行!不但解决了老兵安置,更可为我朝增添赋税!”
这件事好的地方就在于朝廷不需要做太多的付出,只需要将老兵们分派下去即可!
刘三吾问道:“那修建仓储,管理邮政一事该由哪里出钱?”
“全国七百多个驿站,这不是一笔小费用!若是国库出钱,今年怕是难以出资。”
朱标沉吟了一下:“孤记得各国使者上贡了不少财物,将财物变卖一些出去,或许可行?无论是高丽的宝石兽皮,亦或者是倭国的漆器香料,都是民间价值不菲的东西,更别说爪哇等国上贡的大象白虎之类的稀奇动物……。”
“殿下,不可!”
刘三吾笃定的摇头:“朝廷每年要还礼各国,所还之礼皆要高于各国朝贡的数额,若是此时挪用,那使者回国之际,朝廷要是拿不出来……。”
说到底,一个丢面子,一个丢里子。
第四百九十章:让人寒心
徐妙云终于在宫中做完了月子,九月初,晋王世子便跟随晋王妃回了府上。
为此,马皇后还亲自带了许多的宫人来布置院子。
另外好几个乳娘也被安排到府上日夜待命。
后院,朱棡携着徐妙云在院子里休憩。
朱棡坐在椅子上给徐妙云剥柚子,将一瓣瓣白花花的果肉给剥取出来,随后放在徐妙云的面前。
“夫君,妾身已经休养好了……。”
徐妙云嗔怪着说道。
朱棡笑意盈盈的将柚子送到徐妙云唇边,轻笑道:“乖,张嘴。”
徐妙云身上罩着件素梅香云衫,因为南方天气湿热,即便是八九月份依旧是酷暑难捱,故微微露出玉肩,魇面静美出尘,脸蛋儿比之生产前多了几分饱润秀逸,肤若凝脂般香滑粉腻。
微微张唇,柚子入口满口生津。
“夫君可是将妾身当做三岁孩子来哄着了?”徐妙云微笑着,皓白的手儿撑在下巴上,眨巴眨巴一双妙眼,笑意盈盈的看着朱棡。
“怎地,夫君疼娘子还需师出有名?”
朱棡哈哈一笑,心里自有计较。
“倒也不是,即为夫妻,自当是相互连携。妾身不是不懂礼数的人,所以这提亲纳妾一事,妾身便自作主张了。”
声音幽幽的说完,徐妙云将袖中的一封聘书给取了出来。
“这是……。”
“聘书。”
纳妾的事情有规矩,得是家中大房出面下聘礼,随后由轿子从家中侧门领入,也无需拜天地,只需要向大房敬茶即可。
朱棡看着手中聘书,再看徐妙云笑意盈盈的眼神。
“娘子……已经猜到了?”
朱棡叹了口气,将聘书放在桌面上。
徐妙云的笑容一直很淡然很随和,但眼神里却也藏着一种看破一切的睿智。
“夫君想给郡主一个交代。”
“那……。”
徐妙云叹了口气:“关起门来过日子,有些事王府上下统一口径就行了。”
朱棡大喜:“当真?”
“妾身还会诓骗不成?”
徐妙云娇嗔一声,随后见夫君迎面将自己抱起,忙得双臂搂去,身上的纱子从滑腻香肩上滑了下来。
“呀!”
徐妙云微微惊声。
待得转头,便看到夫君已经大步流星的朝着屋中走去。
“夫君这是……。”
朱棡哈哈一笑,只觉怀中妙美轻若无物,走的越发迅速,一边走着,便看到娘子魇面浮现一层红纱,竟是连带着耳根子都红了。
……
孔家三族被派遣去倭国施行教化一事民间发酵不断。
为孔府发声者不计其数。
各地官府也纷纷上奏,声称有百姓因为孔府流放一事而聚众闹事。
“官员不作为。”
“岂止是不作为,这是放任事态发展!”
东宫,几个身着官袍的官员对着手中奏本指指点点。
这些事詹事府的官员,也就是太子的御用文秘,其中比较出众便是翰林学士刘三吾以及刚刚被朱标委任为少詹事的叶伯巨。
刘三吾抚须凝眉,却是在想着这件事有什么转机。
叶伯巨同样沉默,盯着奏本看了一会,自行转身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本开始研读起来。
“刘公!”
詹事府的书吏有些为难的看着刘三吾,问道:“这些奏本可如何是好?可要呈交给殿下?”
刘三吾叹了口气:“殿下劳苦,这些奏本即便不交于殿下,他还是会看到的!”
自太子接手一部分政务一来,每一本奏折都仔仔细细的看过。
其用功程度即便是他们这些文官都汗颜。
并且太子处事向来是妥帖。
这些东西,他是无论如何也要看的。
正巧说着,太子朱标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标拿着一本奏折,高兴的进了詹事府,众官员纷纷起身见礼。
“诸位臣公有劳了。”
朱标还礼,礼数上永远是端端正正没得挑剔。
臣子们都笑了起来,太子永远是这般和善。
只是下一秒,一个身影走进来。
瞬间,满堂大臣如同见了什么晦气一般,脸色瞬间冷漠。
站在门口的朱棡挠了挠头。
纳闷的道:“诸位这么不想见到咱?”
众人纷纷干咳,掩饰尴尬的顾左望右。
朱标摆了摆手,随后召集詹事府的众人集合议事。
……
“这晋王怎么突然来了?”
“看着吧,准没好事。”
“你说这人,我咋就见着他总觉得心神不宁呢?”
“哎,别想了。”
明初的文官没有跟皇帝硬钢的胆子,毕竟老朱这些年宰的臣子太多,一个个的能够保命都不错了。
对于他们来说,对付老朱,只能是软对抗!
大家依次坐定,朱标笑道:“前些时日父皇为了老兵安置的问题所劳心,碰巧老三提了一个点子,诸位看看这个点子行不行得通。”
说完,将‘改驿站为邮政’的举措说了一遍。
同僚有没有什么感想。
“诸位认为这个举措如何?能否解决老兵安置一事?”
朱标问道。
叶伯巨听得入神,此时太子一问,立马站出来道:“殿下,臣以为此法可行!不但解决了老兵安置,更可为我朝增添赋税!”
这件事好的地方就在于朝廷不需要做太多的付出,只需要将老兵们分派下去即可!
刘三吾问道:“那修建仓储,管理邮政一事该由哪里出钱?”
“全国七百多个驿站,这不是一笔小费用!若是国库出钱,今年怕是难以出资。”
朱标沉吟了一下:“孤记得各国使者上贡了不少财物,将财物变卖一些出去,或许可行?无论是高丽的宝石兽皮,亦或者是倭国的漆器香料,都是民间价值不菲的东西,更别说爪哇等国上贡的大象白虎之类的稀奇动物……。”
“殿下,不可!”
刘三吾笃定的摇头:“朝廷每年要还礼各国,所还之礼皆要高于各国朝贡的数额,若是此时挪用,那使者回国之际,朝廷要是拿不出来……。”
说到底,一个丢面子,一个丢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