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武如意你怎么看

与此同时。

回到现实世界的李世民,与殿内众人都醒了过来。

大家沉默了一阵之后,李二陛下率先开口。

“诸位爱卿,有关今日那个李善长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房玄龄这次没有磕巴,也没有把事推到长孙无忌这个国舅身上,当即起身拱手回话。

“陛下,臣以为此事必定有蹊跷!”

“朱元璋肯定有事情瞒着其他人,这一点,您先前应该也察觉到了吧?”

“臣只是略有所感,一直没能确定,可现在看来,不仅仅是朱元璋有事情,或许整个洪武朝来的人,与其他人相比都是特殊的。”

“明朝没有多少臣子进入辅导班,但他们的皇帝数量是最多的。朱标算是半个皇帝,朱元璋、朱棣、朱祁镇和朱由检,加起来算四個半,而且朱标能力很强,他抵得上一个丞相了。”

“别的朝代,没有哪个皇帝能带着太子进入辅导班的,唯有朱标例外,这是其一。”

“其二,宋先生平时讲课时,似乎对朱元璋的态度与咱们不大一样。不是说他对朱元璋有什么特殊优待,只是,他讲课的时候,眼神表情看起来,似乎都格外在意朱元璋和朱标父子。”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很少询问打探洪武年间发生的大事,甚至也并没有很关心朱标最后病逝、朱允炆登基、紧接着朱棣靖难上位的事情,这极其不合理!”

房玄龄没有必要再往下解释,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是傻子,不用他多费口舌,大家都能想明白。

李世民缓缓点头。

“没错,最后一点,是最奇怪的。”

他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步伐有些焦躁,似乎是思绪没有理清导致的:

“就朱标那样子,不说别的,他能力肯定比高明要强。朕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但朱标他很早就开始帮朱元璋处理政务,而且,朱元璋对他的态度显然跟朱棣不一样,朱棣那就是个普通儿子,他压根没认真培养过,后来能登基是朱棣自己有本事,跟朱元璋关系不大。”

“他一心一意把朱标当做自己的继承人,什么事都敢教导,显然不忌惮他,只想让他快速成长,日后好接班。”

“但在这样的前提下,刚开始上课时,朱元璋听说了最后是朱棣登基这事,大发雷霆,却几乎没有打听过跟太子朱标有关的事情。他呕心沥血培养的儿子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居然不打听,他脑子被门夹了?”

“朕甚至听见他跟宋先生打听那个清朝的藩王制度,他想改进藩王制,避免原本会遇到的宗室尾大不掉这类麻烦。他宁肯问这,朕都没听见他去问朱标的事,问洪武年间的大事,这为什么啊?”

他们早就觉得奇怪,但是没有办法证明,也没有证据。

所有皇帝都想了解后世历史,想得到好东西、知道新技术和好制度,更想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但是朱元璋似乎并不在乎洪武年间发生了什么,一门心思都扑在永乐往后的事情上面,他还天天给其他朝代指指点点,这不符合一个皇帝的利益。

长孙无忌沉吟道:

“朱家有那么多后代皇帝在班上,或许,朱元璋可以问他们?”

“正如宋先生所言,史书史料所写不一定翔实真切,朱棣是一个现成的、经历过洪武年间的皇帝,而且还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对他言听计从,真有什么事情想知道,问先生不如问朱棣啊。”

程咬金一拍桌子,大喇喇地摆手:

“这什么话啊!”

“要我老程说,那朱棣明显就是个武夫,没听宋先生先前说吗,他登基之后常年御驾亲征,全靠他家太子监国坐镇京城,国库才没有空虚。”

“真要说当皇帝的水平,朱棣的武功肯定够了,但要论文治,永乐朝的文治怕有大半都是那个朱高炽的功劳。跟朱棣有点关系,但是关系不大。”

“他有大半时间都不在朝廷里,肯定是不喜欢看那帮臣子争斗的,更何况,据说朱棣很年轻时就离开大明京城去就藩了,燕地与建康距离如此遥远,他们大明藩王无事也不入京,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藩王知道些什么细节?”

“洪武年的事情,他估计就听说过些天大的,小事绝对一概不知,对朝堂争斗也不感兴趣,他进辅导班之后满脑子都是要怎么打仗、怎么从海外抢银子,这样的人,会在千里之外窥探他畏之如虎的皇帝父亲吗!”

李世民罕见地拍了拍程咬金肩膀,感慨道:

“还是武夫了解武夫啊朱棣恐怕就是你说的那种人。”

辅导班上虽然还有其他的朱家子孙,但要么是朱祁镇这样人嫌狗厌、祖宗都看不惯他的,要么就是朱由检这样的亡国之君。前者虽然距离洪武没过多少年,不过朱元璋绝对懒得问他;后者,则与洪武朝一个头一个尾,并且他还不是照着皇帝标准培养的,能知道的事情更是有限。

长孙无忌默然片刻,看向了李世民旁边。

他妹妹,当朝皇后长孙无垢,正安静地听着他们争论,顺便给李二陛下倒茶。

忽的,长孙无忌问:

“或许咱们是当局者迷?”

“陛下,要不然找一个人出来,将朱家人的事情概括一下告诉他,隐去辅导班的事情即可,只说这是以往历史上的某个皇帝在得到仙人指点之后云云。”

“旁观者比咱们要看得清楚许多,毕竟,所有人都太在意系统给的奖励了,很容易一叶障目。”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

他左思右想,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于是先看了看长孙皇后,问:

“观音婢,你觉得呢?这件事你怎么看?”

长孙皇后怔愣片刻,抬头失笑道:

“陛下,您不记得妾身也是从头到尾都知道实情的吗?”

“妾身所知所想,与你们都一样,真想跳出这圈子来想,只能选一个完全不知情的人来,这殿内的所有人,包括高明在内,都不合适。”

李世民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长孙兄妹俩的意思,无非就是要找一个完全不知情的人,将朱元璋和辅导班的事情鬼神化再告诉对方,让对方来猜测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但这人必须满足太多条件了。

一来,要值得信任,或者要在长安城里随时可以找到人、随时灭口,如此,可以尽量避免这人将事情传出去。毕竟如今要准备印刷术,打算对门阀温水煮青蛙钝刀子割肉,要是让他们听说了这类怪力乱神的事,难免会引起警惕。

二则,此人一定要足够聪明,起码脑子要跟殿内众人在一个水平,蠢货是不可能看出这事有什么逻辑漏洞的。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该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就在殿内。天策旧臣很多,却也不是个个都能得到李二陛下的全盘信任。

“这该找谁啊”

李世民非常苦恼。

但就在此时,长孙皇后笑出了声。

他看向自家皇后,满脸困惑:

“观音婢,你笑什么?这有什么好笑的,莫非你有好人选?”

长孙皇后轻咳两声,还是没掩住唇边笑意,冲李世民温婉展颜:

“妾身还真有一个人选,而且,此人大家都听说过,甚至认识。”

几道目光齐刷刷袭来。

她敲敲桌面:

“武如意,不就很合适吗?”

一个已经被绑死在宫中当女官,年纪尚小,马上要没爹,必须抱稳长孙皇后大腿的小姑娘。

而且这个小姑娘天生早慧,聪明伶俐,不仅能言善道、读书识字,还对人际关系信手拈来,日后更是能凭一己之力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当上女帝,天生的阴谋家和政治家。

除了替李世民和长孙夫妇做事,她没有别的出路,他俩不松口,武如意也不可能嫁给任何一个皇子。

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绝对值得信任的,因为她只能效忠于帝后二人。

放着这么一个人才不用,不是可惜了?

不多时。

武如意忐忑听宣,进入了甘露殿。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这里,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场面,整个大唐帝国权力金字塔顶尖的几个人,正在位置上对她虎视眈眈,目光灼灼。

武如意有些紧张,就像第一次见到长孙皇后那样紧张。

但还好,她已经在宫中呆了一段时间,天天都会跟长孙皇后见面,对于这类位高权重者的威压和摄人气场,她现在有了点抵抗力。

“奴武如意,见过陛下、皇后娘娘,见过齐国公、魏国公、宿国公。”

她生得天生丽质就算了,面对众人也口齿清楚,不卑不亢,让第一次见到这个历史上能当女帝的三个臣子都有些惊奇。

三人不禁暗自赞叹果然是个机灵识大体的姑娘,刚入宫不久便能适应良好,若是个男儿身,定能成大事!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她平身免礼:

“武如意,不必紧张,今日宣你觐见,是因为朕与皇后以及几位卿家方才聊天,说起了一则前朝的趣闻,是个小故事,大家对这故事里的人颇为感兴趣,但又各有看法,争执不休。”

“方才皇后说伱生性聪颖,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这几日她时常叫你去同她聊天解闷,很有意思。”

“既如此,那你听听这故事,然后告诉大家,你觉得这人这样做是为何,可好?”

他倒也没有用命令的口吻,不算旨意或者命令。

但这话听在武如意耳中,便是一场天大的机缘!

一个小故事,引得几位大人物争论不休,这里头一定有什么难题,以她的聪慧也不一定能想到大胆。可在宫中做事,这样的机会一辈子能有几次?但凡应对得当,便是一个通天梯搭在眼前,皇后娘娘不是那种苛待宫婢的人,只要她表现好,娘娘高兴了,甚至能得到陛下赏赐。

可若没应对好,犯了忌讳,那就性命堪忧了。

机缘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割伤自己。

武如意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再度行礼道:

“奴愿为陛下、皇后娘娘解忧。”

李世民抚掌大赞:

“好!”

“既如此,玄龄,你来同她说明!”

房玄龄早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

他没有起身,坐在位置上,将那个所谓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前有一个皇帝叫朱元璋,有一天,他梦中听见仙人指引,被带入学堂,聆听教诲,与他一起入梦的还有他的太子朱标,他们”

这故事说得很干巴,不过该讲的都讲了,例如这皇帝在梦中听仙人说自己精心培养的太子会英年早逝,最后登基的是他没注意过的第四子,比如学堂中有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甚至有朱家几个后世皇帝,又比如那位仙人对于朱元璋和朱标态度特别,等等等等。

房玄龄的语气没什么波澜,显然不适合讲故事,再加上其他人都已经知道来龙去脉,听到一半就有些昏昏欲睡。

但是武如意听得很认真。

一则,哪怕房玄龄不是个好的说书先生,这故事本身也足够离奇。在这个年代,谁能编造出历代皇帝凑进一个学堂里的故事?

二来,这对武如意而言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她爬上青云的梯子,她必须一字一句听清,才能分析出面前这些大人物们想听的东西。

听完良久。

武如意皱眉沉思后,问:

“敢问陛下、娘娘,魏国公所言是否有疏漏?”

李世民摇头:

“并无,他说得虽然没什么滋味,但还算是周全清楚。”

跟上奏一样

武如意点点头,微笑道:

“奴听完之后有一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李世民拍着大腿说:

“有想法就说,朕叫你来就是想让你旁观者清的,大胆说!”

武如意沉吟着开口,缓缓道:

“从这位叫朱元璋的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看,奴以为,最大的可能是,他或许有别的办法能够与这位教导大家的仙人沟通。”

“若非如此,怎能解释他可以忍住不询问自家太子的事情?”

“更有甚者,或许仙人答应了他愿意出手救下太子性命,而他以某些条件与仙人交换,这是不是更加合理?”

此言一出,满室皆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