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福荟楼。
柳明妩正在查账,丫鬟金簪领着穿淡粉衣裙的金铃上了楼。
听金铃说了六皇子于几日前已经出发去乌县的事,柳明妩的反应倒是没有柳翩然那么大。
她在得知乌县县令臣“陈不才”其实是一名女子时就有了预感。
果然,六皇子并不值得女儿托付终身。
他善于抓住任何机会,也懂得礼贤下士。
即便上次矿山的事出了问题,他也没有怪罪过翩然,反倒对于她更加尊敬,这次又亲自前去乌县,真的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人选。
柳翩然一开始并不想做“神女”,她只想做六皇子的女人,是柳明妩极力劝说,才终于打消了她的想法。
柳明妩给柳翩然安排了一条全然不同的路,绝不让她被困于六皇子的后院。
端起温热的茶水抿了一口,柳明妩淡淡掀起眼皮,“金铃,神女她心思单纯,不食人间烟火,作为神使,你务必要好好辅助她。”
金铃行了一礼,郑重保证道:“夫人放心,奴婢省得,一定不会让夫人失望。”
柳明妩笑了笑,从旁边的书架上拿起一本账册,让她带回去交给柳翩然。
这本账册是要给六皇子过目的,至于真正的账册,当然捏在她的手里,这是她给自己和女儿留下的其中一条退路,至于另一条…她抬眼,透过窗户看向西北的方向。
……
……
乌县,翠苗婶子挎着篮子去地里送饭。
于大彪和两个儿子刚刚锄完一小块地,正在旁边坐着喝水休息。
“他爹,今儿做了馒头和凉拌野菜,大壮、二壮,快洗手过来吃饭,别饿着了。”
翠苗婶子把篮子放到树荫下,招呼着自家男人和儿子。
吃饭的时候,翠苗婶子跟与大彪提起有媒人上门的事。
大壮如今16岁,正是该成家的年纪,在桃源村的时候都已经相看过人家,又因为逃难给耽搁了,现在稳定下来,也该开始张罗给他讨个媳妇,反正现在手里的银子足够给两兄弟娶妻。
于大彪咬了一大口杂粮馒头,瞟了旁边脸红到脖子的大儿子,笑着点头,“你看着办就行,但是人品一定要过关,须得勤快。”
翠苗婶子“嗯”了一声,“那媒人说的姑娘我见过,家就族长他们村里,人看着还不错。”
来到乌县后,她们这一波难民被打散分到了不同的村子,于大彪一家和于栓住、程大富三家人到了红林村安家落户,隔壁红花村是以于诚为首的五家人。
于大彪夹了一筷子凉拌野菜放到大壮吃了一半的馒头上,目露慈爱,语气温和道:“大壮也到了成家的时候了。”
他又转向二壮,给这个13岁的小儿子也夹了一筷子野菜,“再过两年,也叫你阿娘给你相看。”
两个老实孩子羞得头都不敢抬,于大彪和翠苗婶子对视一眼,齐齐笑出声来。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翠苗婶子不禁想起小王氏,也不知道她们走到哪里了?离垚城还有多远?
小王氏现在肯定不如自己好过,她手里现在可捏着50多两银子呢!
……
……
小王氏手里现在也捏着50多两,这是刚刚卖到手的银子。
她和刘菊花没摸到楼子,却误打误撞摸到了小倌馆,想着来都来了,便进去试试,结果卖得比花楼还好,背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一大半。
刘菊花笑得嘴都合不拢,小王氏背着银子,总有些坐立难安。
刚才她们离开的时候,有个长相凶神恶煞的男人看了这边好几眼,她觉得那男人的眼神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阴狠。
“她菊花婶,咱们走快点,先回客栈。”小王氏压低声音催促,同时加快脚步。
看她表情不好,刘菊花也反应过来,她们卖货的时候太过高调,很有可能已经被人盯上了,就是不知道是小倌馆里的客人,还是其背后的人,毕竟她们一下子就卖了一百多两,有好几人都注意到了。
两个背着背篓的妇人脚步匆匆,就在即将转过拐角的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一名胡子拉碴的壮汉。
小王氏脚步一顿,拉着刘菊花赶紧转身,不想后头又又两名汉子堵住了她们的路。
刘菊花条件反射就要护住胸前装碎银的包袱。
三名壮汉见状,围拢过来,他们也不说什么让把银子交出来的废话,为首那个劈手就要抢夺刘菊花的银子。
小王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膝盖一软,就往刘菊花身上倒去。
两人眼神交汇,瞬间明白对方的想法。
在那为首的壮汉扯住包袱的时候,刘菊花讷讷开口,“这位大爷…”
岂料他话还没说完,脸上就挨了一耳光,直扇得她脑子里嗡嗡作响。
刘菊花眼睛一红,抬手就一巴掌扇了回去。
壮汉抬手就要再打,一支巴掌长的短箭突然从旁边射来,一下子将他的脖子射了个对穿。
另外两人还在嬉笑,便被温热的血溅了满脸。
刘菊花抬起手,毫不犹豫扣下袖箭的扳机。
小王氏也跟着扣下扳机。
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
刘菊花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把脸摸成关公,一屁股坐到地上,望着小王氏眼泪啪嗒嗒往下流。
“我杀人了…这些人不是山匪…”她喃喃出声。
小王氏比她好不了多少,虽说她们之前也杀过人,但那都是来抢她们救命粮食的山匪和流民,而这三人只是要抢她们的银子。
她身体晃了晃,抬手扶住墙稳住身形,“快走,回去找盈盈和朝生!她们一定有办法!”
刘菊花咬咬牙,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迅速把三人身上的东西尽数摸走,又扒和小王氏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往客栈奔去。
腿实在太软,如果不是要回去找潘盈盈和于朝生,她们俩说不定连路都走不了。
回到客栈,正好碰到潘盈盈和于朝生在柜台那里跟掌柜的定酒水,她们想买些烈酒放到空间,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