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出自于周《尚书·武成》,原话是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尊崇德行,酬报功劳,如果天子这样做,即使垂衣拱手,不过问政事,天下也会太平。

这句话王直自然熟悉,年少之时也常常念叨过,曾经在建文帝的时候还以为可以实现,结果朱允炆被朱棣推翻,这句话也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王直没想到,时隔多年以后,他居然会从当今天子的嘴里听到,不由得心中一惊。

这句话对于文臣来说是好事,圣天子垂拱而治,不乱插手朝廷政务,不胡乱下旨,朝政最好不管,全部由文臣来决断,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而且这句话还有实际案例,汉文帝刘恒就是历史上一个垂拱而治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重农耕、偃武修文、去除肉刑、以德服人,不用诈谋,最终开创文景之治,是文人口中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但是,这句话对于皇帝来说却不是什么好话,因为垂拱而治,就意味着大权旁落,天下朝政尽托付于文臣,万一出现个霍光还好,要是出来个王莽,那可能祖宗江山就要丢掉了。

王直眨眨眼睛,不明白朱祁钰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朱祁钰见他不明白,笑着道:“王老爱卿,朕没有别的心思,就是单纯想问问你,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王直想了想,方才答道:“回禀陛下,以臣看来,圣天子垂拱而治,乃是对当朝皇帝的一种褒奖。”

“一种褒奖?”朱祁钰笑了笑,仿佛对于王直的回答很是意外,吩咐道:“详细说说。”

王直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缓缓回答道:“圣天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重视文臣,自然就会令天下文人敬仰,也会让天下有识之士为国效力,有了这些人杰来协助圣天子治理国家,圣天子再行垂拱而治,天下自然就会大治了。”

朱祁钰点点头,问道:“那天下可曾有过垂拱而治的实例?”

“有。”王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上古三皇便是如此,这才让天下太平,汉文帝亦是垂拱而治,方才有了文景之治。”

“甚至太上皇亲政之前,有三杨阁老辅佐,也算是垂拱而治,陛下应当知道当时天下如何。”

“呵呵。”朱祁钰笑了一声,又问道:“那唐太宗呢?贞观之治也是名留青史的,他为何没有垂拱而治呢?”

“唐太宗的确是圣天子,但是他毕竟得位不正,乃是弑兄逼父才登基做了皇帝,轻易不敢行圣天子之行事。”王直回答道。

“那既然他没有行圣天子之事,为何又被称之为圣天子呢?”朱祁钰再次问道。

王直笑了笑,道:“那是因为贞观之时众正盈朝,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魏徵、王圭等名臣辅佐,又重开科举,延揽天下人才,这才有了名留青史的贞观之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朱祁钰感慨道。

“陛下今天为何突然问起这个?”王直疑惑道。

朱祁钰看看他,冷不丁放出一句话:“因为朕理政这一年,深感朝政繁杂,所以想试一试其他的治国之策,这不想起了垂拱而治这件事,所以就问问王爱卿。”

王直可不信他的解释,哪有为了一句话就留下他这个吏部尚书的,内阁不能问吗?那里面可都是翰林学士,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解答这种问题还不是手到擒来的。

而且依照王直对朱祁钰的了解,他绝对不会和自己说这些没有目的的话,一定是在暗地里谋划着什么。

难道这个皇帝想要撂挑子不干了?不可能啊。

他要是不干了,那很可能连命都没了,看他这样子,可不像是要寻死的。

王直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一个打死他都不可能想到的可能性。

朱祁钰想要玩垂拱而治?

仔细想想,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朱祁钰自幼虽然接受过皇家教育,但是他学的是君臣之道,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大明的藩王才是他的主要课程,治理国家这种事,不在他的学习内容里,现在他感觉治理国家费劲了,想要用垂拱而治的方法来治理大明,这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

王直不禁心潮澎湃,试探着问道:“陛下希望用垂拱而治来管理朝政?”

朱祁钰无所谓地反问道:“不行吗?”

“行,当然行,臣举四肢赞成这件事。”王直在心中喊道,不过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只是道:“那陛下打算如何施行?”

垂拱而治,出自于周《尚书·武成》,原话是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尊崇德行,酬报功劳,如果天子这样做,即使垂衣拱手,不过问政事,天下也会太平。

这句话王直自然熟悉,年少之时也常常念叨过,曾经在建文帝的时候还以为可以实现,结果朱允炆被朱棣推翻,这句话也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王直没想到,时隔多年以后,他居然会从当今天子的嘴里听到,不由得心中一惊。

这句话对于文臣来说是好事,圣天子垂拱而治,不乱插手朝廷政务,不胡乱下旨,朝政最好不管,全部由文臣来决断,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而且这句话还有实际案例,汉文帝刘恒就是历史上一个垂拱而治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重农耕、偃武修文、去除肉刑、以德服人,不用诈谋,最终开创文景之治,是文人口中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但是,这句话对于皇帝来说却不是什么好话,因为垂拱而治,就意味着大权旁落,天下朝政尽托付于文臣,万一出现个霍光还好,要是出来个王莽,那可能祖宗江山就要丢掉了。

王直眨眨眼睛,不明白朱祁钰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朱祁钰见他不明白,笑着道:“王老爱卿,朕没有别的心思,就是单纯想问问你,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王直想了想,方才答道:“回禀陛下,以臣看来,圣天子垂拱而治,乃是对当朝皇帝的一种褒奖。”

“一种褒奖?”朱祁钰笑了笑,仿佛对于王直的回答很是意外,吩咐道:“详细说说。”

王直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缓缓回答道:“圣天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重视文臣,自然就会令天下文人敬仰,也会让天下有识之士为国效力,有了这些人杰来协助圣天子治理国家,圣天子再行垂拱而治,天下自然就会大治了。”

朱祁钰点点头,问道:“那天下可曾有过垂拱而治的实例?”

“有。”王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上古三皇便是如此,这才让天下太平,汉文帝亦是垂拱而治,方才有了文景之治。”

“甚至太上皇亲政之前,有三杨阁老辅佐,也算是垂拱而治,陛下应当知道当时天下如何。”

“呵呵。”朱祁钰笑了一声,又问道:“那唐太宗呢?贞观之治也是名留青史的,他为何没有垂拱而治呢?”

“唐太宗的确是圣天子,但是他毕竟得位不正,乃是弑兄逼父才登基做了皇帝,轻易不敢行圣天子之行事。”王直回答道。

“那既然他没有行圣天子之事,为何又被称之为圣天子呢?”朱祁钰再次问道。

王直笑了笑,道:“那是因为贞观之时众正盈朝,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魏徵、王圭等名臣辅佐,又重开科举,延揽天下人才,这才有了名留青史的贞观之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朱祁钰感慨道。

“陛下今天为何突然问起这个?”王直疑惑道。

朱祁钰看看他,冷不丁放出一句话:“因为朕理政这一年,深感朝政繁杂,所以想试一试其他的治国之策,这不想起了垂拱而治这件事,所以就问问王爱卿。”

王直可不信他的解释,哪有为了一句话就留下他这个吏部尚书的,内阁不能问吗?那里面可都是翰林学士,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解答这种问题还不是手到擒来的。

而且依照王直对朱祁钰的了解,他绝对不会和自己说这些没有目的的话,一定是在暗地里谋划着什么。

难道这个皇帝想要撂挑子不干了?不可能啊。

他要是不干了,那很可能连命都没了,看他这样子,可不像是要寻死的。

王直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一个打死他都不可能想到的可能性。

朱祁钰想要玩垂拱而治?

仔细想想,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朱祁钰自幼虽然接受过皇家教育,但是他学的是君臣之道,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大明的藩王才是他的主要课程,治理国家这种事,不在他的学习内容里,现在他感觉治理国家费劲了,想要用垂拱而治的方法来治理大明,这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

王直不禁心潮澎湃,试探着问道:“陛下希望用垂拱而治来管理朝政?”

朱祁钰无所谓地反问道:“不行吗?”

“行,当然行,臣举四肢赞成这件事。”王直在心中喊道,不过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只是道:“那陛下打算如何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