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显女扮男装,明眸皓齿的少年身边一位丫鬟忍不住低声道「小……少爷,你看这个头陀好奇怪,又持剑又拿书……王……我们府里怎么没见过这样子的人……」
「小碧,别多事……」少年低声叱责。
这世上,愈是奇型怪状的人物愈不好惹……
她心中暗想。
这是那个人说的。
那个人说的一般都很有道理,很少有错……
只看这个短发头陀身材高大,浑身肌肉健壮,双目精光四射,绝对不是一般人……
王小龙根本不理会这些旁人怪异眼光。
他现在的宗旨是低调做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闷声发大财……
可是他发觉自己原来还是穷!
把书本整理了一下,十几本书全买下来要十多两银子!
还有很多大部头的书更贵,真要放开手全买下来,从岳家山山寨取得的一百两还不够买书!
真有以前城里人说的中了彩票才知道自己有多穷!
想买的东西买不起!
本来他可以一下子悄悄把所有书统统收进储物空间。这年代没监控,你能奈何?!
但当雅贼实在太LOW低级,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他只好打书钉。
就是站在那里把书匆匆看一遍。
还好他站桩能力高,站个两、三个时辰总没有问题吧!
反正古代书本薄,字少。
就浏览一下应该不难。
凭他改善过的脑部记忆力,没有小昭他也能过目不忘。
果然,这个时空历史的确是从明初那个朱元璋的皇太孙当皇帝开始出事。
资料上说燕王朱棣造反,南京神机营出了一个神射手,应该是用狙击枪把未来的成祖干掉了。
之后的历史许多地方都不同了。
这个时空的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靖难之役,真定之战。燕王中流弹死后,燕军士无斗志,燕王次子此时随军,引兵送燕王遗体北归。将军顾成被俘掳投降燕军之后,亦被带回北平,留在北平协助燕世子朱高炽守城。
燕王世子在北京闻讯,恸极,一病不起。
建文帝释其余二王子北归载孝。
建文帝遂废诸王。
蒙古鞑靼闻明国内哄,燕王死及宁王被废,率军南下入寇。
鞑军十万之众围北平。顾成降燕之后,留在北平协助燕世子朱高炽守城。北平百姓妇女尽出,以水泼城墙阻鞑子军登城。
大宁卫宁王率军五万东进援救,与鞑虏死战于北平城下。
张玉亦出城夹攻鞑虏军。战况失利,张玉战死。
宁王军败退,宁王率军殿后,亦战死。
宁王部众溃散。朵颜三卫归降蒙古鞑靼。
蒙古鞑靼军分兵五万南下,势如破竹。围真定,耿炳文不敢出战,死守真定。
南京直隶震动。
建文帝下罪己诏,废齐泰、黄子澄。恢复诸王名誉封地。
以征虏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率军号称五十万北上往援。
李景隆以德州为大本营,调集各路兵马包括耿炳文败兵,增兵至五十万人,与西面耿炳文互为倚角之势。并亲自领军二十万大军北上援救北平之危。
鞑子军假意留少数兵力围真定,伏兵中途截击李景隆军,左右冲击,连破其七营,李景隆大败溃退,丧师十万及逃回德州。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鞑子军。
鞑子军分兵围真定及德州。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大明有重蹈北宋亡国之患。
幸好两城城墙高大坚固,鞑子军又无攻城利器,久攻不下后,又闻得各地援军齐集,于是纵兵掳掠数十万子女玉帛后北归出关。
李景隆一路率军追击,尽数收复幽燕失地。
此时,锦衣卫从天方大食胡商处得一消息,闻得蒙古西方原察合台汗国实际统治者,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苏丹,正整合各部,欲率军百万东进,重建大蒙古帝国。
建文帝大惧。
帝云:「太祖立诸藩实有至理,朕错信馋言,亲亲相杀,致胡虏入侵,神州百姓复受胡祸,朕之过也。天命不可违,太祖成法不可废。」帝遂尽复周王等诸藩王封地军队,又命朱隶嫡孙继位燕王。宁王世子为宁王。及辽王等各仍遵祖制守边。
从此之后,鞑靼几乎年年入侵。朝廷上下不复再提削藩之议。
没有成祖迁都燕京守边,北方的鞑靼仍然十分强大。
没有大明对奴儿干都司的培养,打压蒙古人,招抚女真人。女真族仍在北方强大的鞑靼人治下,没法兴起。仍旧只是一批有如当年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
但鞑靼对明朝的威胁也更早开始了。
从建文年间便开始屡次犯边,皇帝派大军出征,派少了打不过。
派多了鞑靼人来一个诱敌深入,围歼。
这时能打的武将又吃香了。
许多突然冒起的神将奇迹地屡败鞑靼,而且统统用的是斩首战术,直取中军,斩杀鞑酋。
王小龙很怀疑这些都是穿越者,而且很有可能都是特种兵出身。
因为没有二百五的叫门皇帝御驾亲征事件,鞑靼没有抓到过明朝皇帝,大明的君权还是颇高的。
而且因为没有成祖朝的瓜蔓抄,没有东厂,皇帝良善,锦衣卫的恶名也不明显。
大臣们还算听话。
起码不会说皇帝刻薄残暴。
但明朝却慢慢步向大宋的路子。
文臣开始贪污,武将开始怕死。
这个时空的大明皇帝是建文帝一系,提倡仁政文治,没有成祖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做法,所以是以和为贵,能和则和。
所以和亲是可以的。
其实明太祖自己跟有些儿子也有蒙古人妃子的。燕王朱棣便极有可能是汉蒙混血。朱元璋二儿子朱樉娶的正妃是王保保之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
如果不是偶而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一些似乎是穿越众般的将军,恐怕大明连燕云十六州都要再次丢掉。
因为没有成祖搞郑和七下西洋,海禁政策较洪武年间没有更为严苛。明朝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
因为北方异族时常入侵,长江以北的百姓都要结寨自保,而且练武之风极盛,门派众多。
只要不聚众作乱,官府也不太管。
而小冰河时期亦不以人类意志转变,太阳伯伯该罢工还是罢工了。
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极冷的气候,年平均气温较其他时期低,酷寒使降雨区域南移,明朝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非常寒冷,使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动荡,陕西终于出现饥荒民变,白莲教也冒出来了。
鞑靼人也因为北方天灾,频频入侵。
这时闯王冒出来了。
龙傲天?!
这个闯王竟然不是高迎祥,不是李自成,看这名字肯定是一位穿越众之一化名。
他领导农民起义,也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但没有大杀一通,反而把捉到的藩王全放掉了,还给钱叫他们去跟当今圣上做说客,允许他封王和南北分治,代天子守北边。
而当今圣上也不是末代崇祯帝而是正统二十四年。历史上没有叫门皇帝、也没有落水皇帝,更没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本朝皇帝仁厚至极,南方百姓皆称善。
但就是不能打,最爱和亲嫁女儿。
所以闯王龙傲天年已近四十岁,迎娶了十六岁的长平公主。
天!历史都乱套了!
吾不欲观之矣!
看着看着,好像有点不对劲,有人在老盯着他看。
原来站着打书钉太久。惹来店员白眼了!
王小龙轻轻谓叹,无奈假装从懐里摸出那一小袋银两,选出一些必须买的书,忍痛把帐付了。
店员马上变脸堆笑,客气地帮他打包绑好。
王小龙夹着书出门,两名狗腿子已经站得脚輭了。
「走!」王小龙「带我去徐员外家!」走了一段路忽然又说「且慢,秦王府近还是徐氏里比较近?」问明了秦王府比较近之后,还是让两人带他去秦王府四周走了一圈。
这古今西安差异挺大的,王小龙一面走着一面与他在现代的西安市作比较。
慢慢地终于找回了某些地标。
像秦王府的正殿「承运殿」,正北的位置是秦王府的中殿「圜殿」,秦王府便殿「东殿」,「西殿」,秦王府内宫。
秦王府位置在西安城的东北隅,是在元朝陕西道御史台衙门的基础上修建的,王城有内外两重城墙,算上西安城的城墙,王府外有三道城墙,是正宗的「城中城」,从西大街走到东大街,往北再绕过去都走了一个时辰,才逛到秦王府的后殿「存心殿」。
没办法,不敢表现太多明显是来踩点的行为,只能装成闲逛。
到了这边,感觉流民穷汉叫花子突然多了很多,都聚在路边不知道在等什么。
不会是丐帮大会吧?
没多久,秦王府后门传来一阵喧哗,又有人在叱喝「别挤!别挤!都排好队!人人保证都有……」
人群连忙蜂涌过去。
王小龙拉着两个狗腿子往旁边闪开。一下子人都跑光了。
原来派饭施粥。
王小龙远远看到秦王府后门打开了,一群护卫中间似乎有两个美貌女子有点眼熟。
「走吧!」王小龙不敢再逗留。「带我去找徐员外……」
此时已是下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