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风波再起

开封府

开封府尹庞同刚准备再次出去寻人,就听到外面说捆来了绑架孩子的贼人。

可等他出去外面却发现捆来的是一个孩子。

庞同:怎么是一个孩子,你们是哪家的人。

绑张信来的人道:我等是工部屯田郎中甄家的护院,家里巡回了小公子,主君让绑来这孩子说是绑匪同伙。。。

庞同是什么人,不会因为别人一两句话而相信,他看到被绑的人穿着华丽,眼神清明不像是那种绑匪。

庞同:我是开封府尹,你是哪家孩子。。。

张信:放开我,我是祖父是建昌伯张忠,我父亲是捧日军都指挥使张少贤,我让我祖父父亲杀了你们。

庞同有点懵,自己昨日主要就是找这个小少爷,现在出现在面前而且还被人捆着,他现在却特别希望人不对。

于是乎开封府派人去了建昌伯爵府。。。

一个时辰不到,一大堆禁军跟着一位老将军来到开封府,就看到老将军直接翻身下马跑了过来抱着张信就哭:我的大孙啊,祖父以为就要看不到你了。你是怎么了。

张信把事情说了一趟,没想到张忠直接持刀一刀砍死了甄家的一个家丁头子:其他甄家的全部打断手脚,抬到甄家,我要他家给个交代。

甄家老太爷这时候正在因为甄复救了回来高兴,突然外面门子大喊:太爷不好了,外面禁军冲过来了。。。

甄家太爷虽然现在致仕了,但之前也是当了从四品右谏议大夫,看到禁军进来也不带害怕。。。

可看到一身戎装的建昌伯张忠他却不一样了,当年他在朝时候就怕三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范仲淹,还一个是张忠,没别的,张忠有点逆天

张忠虽然是建昌伯爵的嫡子,可是父亲宠妾灭妻,于是张忠直接参军了,在对辽的遂城羊山之战,契丹统军铁林率军叫阵,张忠一箭射杀铁林,擒其将领十五人。

之后又在望都之战打破辽人,就此被封了一个威虎军都指挥使,镇守澶州。。。后来竟然在澶州一箭射死了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直接当了禁军副都指挥使,而且皇帝直接扶张忠接了建昌伯爵的位子,老伯爵则是回老家,每两年就死了。后来又有赵少贤从小进宫陪伴赵祯,张家一下成了城中勋贵中不大不小的存在。

甄老太爷,甄毕:建昌伯我甄家是谋反了还是犯法了,需要你打砸门进来。

张忠:你三儿子甄会在哪里。

甄毕:我儿怎么你了,需要你打砸上门。

张忠这时候让人拖了几个甄家的家仆进来,家仆说:老太爷,之前小少爷被张家小少爷所救,刚送到门口就被三爷看到,三爷愣是说张家小少爷是歹人,于是让人打了送开封府了。。。。

甄毕一听直接懵了,气的发抖:快把那逆子带过来。。。

甄会昨日吃酒还在沉睡,突然被家人叫醒,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伙穿着盔甲的人。。。

原来张忠来到甄家,不远的张少贤也来了,他知道缘由后就冲了进来。。。

没多久就看到甄会只剩下出气的被张忠拖了过来丢在一众人面前:父亲,这厮带了过来。

甄毕看到儿子被打成这样也不敢多说,张信是伯爵府嫡孙,而甄会只不过妾生子,打了就打了,可是如果要重判他甄家面子就过不去了。

张忠:甄毕,我家你准备给个什么交代,你们文人不是自诩知恩图报吗,现在不仅不知恩图报还欺辱我孙儿,而且我孙儿现在深受重伤,神情涣散,太医都有点束手无策,如果有个好歹,你就是断了我张家的后。我血洗你甄家全族。

甄毕听到这里突然跪下了,好在这时候在宫中当差的甄家当主,甄毕大儿子甄义回来了,他已经知道事情始末。所以他先是找到官家说明此事,官家也算仁厚,但拗不过张贵妃的话语于是让一个内官跟着过来了。

内官一进来就拉着张忠和甄毕来到一边:官家知道这个事儿了,这事全都是甄家之错,甄会发配充军,甄家赔张家一大笔钱财。同时甄家嫡女嫁给张家做妾室算是赔罪了,不然这事儿勋贵们不会罢休了。。。。。

甄毕:可我家嫡女已是许了鲁侍郎的嫡子,不日成婚,这不好拆了吧。

张忠:那就算了,杀了甄会我就消气。

突然这时候内官说:您不是有孙女。。。

甄毕:我家老大有个女儿今年7岁。。。

张忠:那就给我孙儿做个贵妾,你同意我就不找你事,而且我以后罩着你儿子。

甄毕:可我这是嫡孙女啊。

张忠:怎么你还要讨价还价,本来取你家嫁我家就算高嫁,而且现在这情况你还打算做当家大娘子吗?

甄毕:我这就去写婚书,我那老三。。。。

张忠:送秦凤路,那边我有一些旧部在,可以护着他安全。

张信这时候除了一些捆绑伤也没有别的伤痕,即使被甄家家丁打了几下也没什么大碍,对方好歹也是大门大户的家丁再怎么凶狠也不会对一个孩子过多殴打。

张信被带回家时候,张舟和几个随扈正在被打板子,让他们护卫张信却把人丢了,幸好这次寻回,要是没寻回,张家可就炸锅了。

只是这时候张信的祖母梁氏提议给张少贤房里再纳几个妾室。

梁氏:我儿你这才二十六七,年轻力壮,该为张家开枝散叶才是。。。我给你物色了几个,这是姑娘家的画像和介绍。

李氏:都听婆母做主

张信:我有意见,既然选小娘,那就不要选那种勋贵、大官家的女儿,不然鸡飞狗跳,当然也不能选那种文人家的,不然天天玩心思。娶妻纳妾也是一门学问。

张忠:孙儿也懂这个!

张信:就像官家娶姑姑,那也是政治平衡,我家起于军中,那么根基就是军中,如果和文官联姻会让官家起疑,所以我建议娶个自家部下的女儿,再娶个商贾或地方豪强的女儿,最后娶一个美艳的,让官家放心我们家。

梁氏:这怎么行呢,娶小娘就该娶个好的啊。

张忠:不,我孙儿说的对。我们张家是陛下最亲信之人,我们娶其他高官、文官家的都不合适,只有孙儿说的那些最合适,娶自家部下是加深张家军的团结,娶商贾或豪强的则是给我们留后路,而美艳的则是让他人知道我们无心朝堂争端。

张少贤:那你给为父选?

张信:你秀逗了吧,哪有儿子给老子选女人的,这事应该是我母亲大娘子和祖母来选的,这是后宅之事,你最多就是看看喜欢不喜欢。

果然上元节后东京城又来了大事,建昌伯府准备纳妾。于是很多达官显贵家把姑娘的名帖,甚至婚书都送了过来。

仅仅两天就有上百人送了过来,甚至有的家都把姑娘送到了家门口。

晚上张信和母亲、祖母一起看各家姑娘的信息。

张信:把勋贵、三品以上官推荐的踢掉。

这一踢,还有六十多。

张信:长得丑的踢掉

又去掉一般

剩下三十多个,张信:我们一人选一个吧,这样都不冲突。

梁氏:这好啊,我这有一个兴仁府通判蒋庆田之嫡次女,今年17,有一手好的绣工,连宫里的娘娘都有收藏他的绣品。

李氏:秦凤路陇州担任军使(马军叫军使,步军叫都头)的杜复是公爹以前的侍卫吧,她家闺女以前我见过,英姿飒爽,今年应该19了吧

梁氏:杜复。。不行,他夫妻俩长得都太。。。他家姑娘算了。。。不过我倒是觉同在陇州的董武他家丫头不错,虽然是个庶出,但别忘了他那个妾室曾经是个部落公主。

张信:这个可以啊,公主的女儿。。。还不用防着朝廷。那我这里选了一个扬州白家的嫡女,她家是当地大盐商,有钱却一直想脱了贱籍。而且有了她家,张家以后也可以搞搞生意什么的。

梁氏:我家孙儿太有能耐了,到时候你那些兄弟姐妹都会被你值得服服帖帖。

张信:不要说治了,我大他们八九岁,他们想争也不行啊。

之后半年张家就两个事儿,张少贤纳了三门妾室,张信准备参加解试

宋朝的科举只有解试(州府主持)、省试(礼部主持,相当于会试)、殿试三个级别,凡是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去参加宋代科举的第一级考试——解试,这与明清有着很大不同——在明清要事先通过县府院三试取得“秀才”功名才能参加乡试。所以,在大宋朝是没有“童生”、“秀才”这两种级别的读书人的,或者说,任何没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可被称为秀才(注:但是在唐朝,秀才科是比进士科更厉害的科目,而明经科则是更加容易的科目,有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代的大政治家狄仁杰也仅仅是明经出身而已)。

解试通过就是举人,可以参加省试。但是如果省试没有考中,下科还得从解试考起。也就是说,在宋朝,“举人”这种功名是一次性的,正常情况下保有期为一届三年。

每年的解试都是在八月十五,张信这次参与只是为了去参加科举了解一下考试节奏和内容,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参加科举。

宝元二年的解试虽然还有几个月,可张信这个最小年龄的秀才还是在东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连因病致仕的前翰林院庄翰林也亲自上门他想博取一个名声,给张信做老师教导他科举,如果张信能在这几年考上科举,那就是有科举以来最小的进士。

对于庄翰林,张家还是知道的,一榜第五名,家族兄弟八人,四个考中进士,其他都是举人,关键这些人都被他辅导过才考上,甚至庄翰林的叔叔50多了,考了一辈子,求到侄子这里也最后考上了进士,所以这个庄翰林有了一个金牌辅导老师的称号,当然日常请他的人也特别多,只是他选学生也特别严格。

当出了张信这样的神童,他还是特别在意。

庄翰林:我家有个家学,你是否愿意过来读书。

张信:庄翰林的学问不用质疑,但我好奇我的同窗都为何人。我可不愿意与一些酒囊饭袋,混吃等死的二代们为伍

庄翰林:放心,我的学生都是勤学刻苦之人,太次的门都不让他进

张信:那学生拜见老师。。

同一天,张信却受到一个消息,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西夏愿意与宋和谈。。。。

张信按照历史知道这是元昊的计谋,意图就是松懈大宋的边防。

张信立刻找到祖父:祖父,你觉得元昊这小子是真心合谈吗。

张忠:合谈,我觉得不如信母猪会上树。

张信:我觉得这元昊意图攻占延州,还请祖父提醒官家早做防范,尤其是三川口。

张忠:哦为何是这里。

张信:这你正好是城北河川处,扼守此处可以阻碍元昊从城北的进攻,另外请祖父准备好预备队,随时防止前面顶不住时候,,而预备队最好是您亲自带队,前面让我爹去打。

张忠:为何如此安排。。。

张信:这个不用教吧,书上说子救父不一定,父救子一定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