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柴荣治国3

4,张昭劝谏

吏制的改革,是统治者打破旧有权力体系的有力武器。武则天通过大力推广科举,培养“太子门生”,对抗根深蒂固的门阀勋贵;唐昭宗也通过“不拘一格降人才”来培养自己的文官集团,反抗地方藩镇势力。

柴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通过科举取士,另一方面也通过广开言路的办法搞“速成班”,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快速培养自己在文官集团中的嫡系力量。

上文提到一个叫赵守微的,官居右拾遗,被揍了一百棍子,然后流放到沙门岛。

此人就是柴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型例子。赵守微原本只是一个山野村夫,略微认了几个字,“粗学为文”,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举止粗俗,但是,他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给柴荣写了一篇狗屁不通的信,吐槽社会中的各种不公,跟今天的键盘侠一样。

赵守微也许只是想发帖吐槽,发发牢骚而已,却不料柴荣非常欣赏他的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竟然把他召入中央,授予右拾遗。作为典型事迹进行宣讲,以号召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

如果赵守微从此之后改过自新,装得人模狗样道貌岸然一些,也许真能改变命运。《易》云厚德载物,这种巨大的转变显然超出了赵守微同志的德行范围,他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

不久之后,赵守微的岳父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彰其丑行”,随后,赵守微就被打了一百棍子,然后流放到了沙门岛。至于是何“丑行”,史籍没有交代。

兵部尚书张昭劝谏柴荣,说唐太宗曾破例提拔布衣刘洎、马周为宰相,唐昭宗也提拔了朱朴、柳璨,然而太宗用之前而国兴,昭宗用于后而国亡……愿陛下存旧法而用人,以刘、马为鉴,以朱、柳为戒。

柴荣听取了张昭的建议,在用人方面不再冲动盲目。

5,思想道德建设

在“高平之战”中,文武百官的观望态度让柴荣大伤脑筋,这说明大家并没有完全认可柴荣的统治,没有紧密团结在以柴荣同志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中。为此,柴荣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对军队的清洗和对吏制的改革,再比如日常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5.1命题作文

“高平之战”后的显德二年(955)4月,柴荣出了两道命题作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统一思想。

5.2显德钦天历

显德三年(956)8月,王朴撰成新历,命名为《显德钦天历》,柴荣亲自为之做序,交付司天监使用。前文提过,在封建时期,历法绝不仅仅是一本挂历那么简单,它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是一个政权合法、正统的标志,同时也是指导农时、帮助生产的重要工具。

5.3前朝修史

为前朝修史,同样体现出本政权的道统纯正、合法继承。显德三年(956)12月,柴荣下诏全国范围内搜集书籍,补全史馆的缺漏,凡是有向国家史馆捐献所缺书籍者,酌情予以物质奖励。

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史馆工作几于荒废,以至于唐末的几位皇帝竟然都没有《实录》留存,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时局稳定、政通人和的情况下,统治者才会面向民间征集图书资料,然后由皇家史馆工作人员进行分检、考校、收录。

次年正月,兵部尚书张昭上疏,说我奉诏编修太祖(郭威)实录,但是……“撰《汉书》者先为项籍,编《蜀记》首序刘璋”,意思是写汉朝历史的,先要讲项羽,写蜀汉历史的,要先讲刘璋,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事情必须要有来龙去脉,因此……要想写郭威,就必须先写汉隐帝刘承佑。

张昭奏请,“请先修隐帝实录,以全太祖之事”。没有刘承佑杀郭威全家,哪儿会有澶州兵变?没有澶州兵变,哪儿来的大周王朝?没有大周王朝,哪儿来的陛下您呢?

另外,张昭还指出,在梁末帝朱友贞之前,还有一位郢王朱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纪录,而且此人被朱友贞追贬为庶人,没有庙号,于是张昭请仿照旧例,书为“元凶友珪”,也要补全他的记载;

唐末主(李从珂)之前,还有一位应顺帝(闵帝李从厚),在位四个月,请把他写作“前废帝”,清泰主(李从珂)为“后废帝”。

这就是乱世的另一个产物,一个皇帝享有多种称呼,给历史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扰,比如李从珂同志,有的史书将他写作“清泰帝”或“清泰主”,因为他的年号是“清泰”,有的则写为“唐废帝”,还有“唐末帝”、“唐末主”,还有的则是“潞王”,再比如张昭发明的这个“后废帝”……

这些称呼中,很多都夹杂着政治立场因素。

到了柴荣时,“晋汴争霸”早已过去多年,且相关利益集团也几乎不复存在,所以后周时编修的五代史书,还算客观公正,给朱友珪、李从厚、李从珂编撰实录。

5.4大周刑统

显德四年(957)5月,因现行律、令、格、式等繁杂不统一,下诏训释,详定为《刑统》,至次年(958)7月完工,命名为《大周刑统》。

《大周刑统》一直沿用到宋朝灭亡。

5.5通礼正乐

显德四年(957)9月,中书舍人窦俨(窦仪之弟)上疏,建议有司部门研讨古今礼仪,作《大周通礼》,考正钟律,作《大周正乐》。

如前文所述,封建时期的礼乐、历法与衣冠发饰一样,具有极其浓厚的政治色彩,是根红苗正的表现,是统治者不容忽视、被统治者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所谓“礼乐之重,国家所先”。

显德五年(958)12月,完成了“三征淮南”壮举的柴荣,要过一次隆重的春节,结果发现有关部门把现场布置地一塌糊涂,毫无章法,又见钟磬等多为摆设,讯问皇家军乐团,居然连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柴荣哀叹不已(世宗恻然),于是命窦俨、王朴等抓紧时间考正其声。

据《旧五代史》记载,唐末战乱以来,雅乐就已经濒临崩溃,期间后梁朱温曾补救过,但那时就已经不全,后唐李存勖等皆是蕃将出身,根本不懂中原雅乐,因此几乎彻底失传,后晋石敬瑭为了标榜自己道统纯正,曾下令恢复,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很快中原再次陷入混乱,后汉短短四年,无暇修复,一直等到如今的柴荣。

在柴荣时,窦俨、王朴等“凡设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随后颁行全国。抱歉本人不懂音乐,不敢擅译。

总之,从柴荣开始,中原天子再次享有了专属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