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都指挥使不安

这加剧了双方、在西门的血腥厮杀,眼看赵匡胤的万余官军,就将生死逆转、灰飞烟灭,赵匡胤留在城外的一万奇兵,终于发挥作用了。

王审琦和高怀德、看见一万伊斯兰姆的援军赶到,深深佩服都指挥使的缜密心思,不然,大周官军被伊斯兰姆两面夹击,必然重蹈覆辙、死伤惨重。

赵匡胤等大内高手和殿前军武士,正浴血奋战之际,欣闻周军万余救援,双方混战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大食教徒之奋勇,黑、白、绿圣斗士之顽强,让中原朝廷的官军无比震撼,几乎是每前进一步,都是异常艰难,可谓踏着死尸行进。

西门的惨烈抗争、艰辛鏖战,成就了南北二门的胜利,尽管有诸天使各自督战一隅,在大食教徒对官军一次次重大杀伤后,蜂拥而至的官军,最终还是杀进长安城内。

尤其是城外的武林义士,在城门告破之际,趁乱从二门杀进,削弱了邪教徒的抵抗力量,这加速了大周官军的成功。这无疑也让安定内心有了一丝希望,他感觉长安一战,必将是大食教徒、东征以来的转折点。

也就在这个时候,命运神的信使,传来不利的讯息,命令诸天使迅速回援东门,大食教徒的几位天使,在西门给与大周官军重大杀伤后。

眼看局势有所缓和,且城外的木丝邻援兵,已经兵合一处,局部战力飙升、信心大增,诸天使便一致赶赴东门救援三女神。

安东天使知道,三女神碰到了硬茬子,内心无比欣喜,心想只要诸天使、离开西门战场,各门守城失利的责任,将不会牵连到自身,自己别有用心的调派,可保一时无虞。

他估计中原豪杰、必将趁南北二门之便,彻底把长安城,搅个天翻地覆,这将对伊斯兰姆是沉重的打击,说不定还是压垮、东征大食教徒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事实并未如安定所想的那样,虽然大周官军攻破西门,但由于诸天使和圣斗士人多势众,大周官军在西门,并未达到预想的成功。

而且,大食教徒倾三门木丝邻护卫,几乎是倾巢出动,在西门和大周官军决战。

由于攻城之必要,官军兵分三路力量,也显得薄弱许多,在西门对决伊斯兰姆,官军直杀到申酉之际,双方陷入势均力敌的消耗,眼看大周官军,不能迅速取胜。

尤其是诸天使即将离开,伊斯兰姆战力锐减,为了迷惑中原的攻城力量,诸贤能和诸使者派人放出口风,城内外到处传闻、辽国官军南下支援。

当然,这也是伊斯兰姆和大辽国、早就谋定好的契约,也算是同盟势力,木丝邻圣斗士、上下皆知,战斗时更加信心百倍,从来没有人、认为是虚妄之事,尽管有时偶尔会真的就是虚妄。

赵匡胤派出的细作和密探均回报,声称大辽国的兵马十多万,于数日之前,就已兵出定难,攻陷坊州泾州和宁州一带,前锋已经抵达耀州,似乎对大周官军形成包围态势,耳目之间,俨然鼓角相闻、战旗烈烈,近在咫尺。

加上李崇博受辽国秘派潜伏,刚刚临阵率军反叛,谎报周边伊斯兰姆的圣斗士、正源源不断开进长安城,使得支援伊斯兰姆局势,尤为复杂多变,攻城部队顿时军心动摇,到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南门战事迅速朝不利于、大周官军方向发展,让原本几乎压缩包围到城中的垂死大食教徒,在歇斯底里中看到了希望,并率先抗击住南门的周军。

黑、白、绿三色木丝邻兄弟,在首领和诸使者统一指挥下,薛训、张仁谦等主副将均身受重伤,殿前军的兄弟护卫着官长,血染战衣继续奋进。

原本希望当晚、就能会师城中,并一直杀向东门伊斯兰姆的核心,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会师失败南门进军首先受阻,眼看日薄西山,北门、西门战况胶着,也并不乐观。

数万大周兵马,被围困城内,万一被契丹或大食教徒,合并围城全歼,则三女神、诸天使,再若是突然率人杀进城中,这将是大周西征的噩梦。

更让赵匡胤担心的,怕这本就是大食教徒、故意欲擒故纵,利用李崇博等叛军、做诱饵和内应,想把大周官军全部、闷杀于长安城,都指挥遂临时决定,傍晚时分趁乱、朝廷大军撤出长安城。

殊不知,耀州正是神武通尊主季霖雨与木子因等、中原英雄商议好的有利地形,是神武属从设置的截杀辽军、最后一道防线,由上厅长老宋旅策划的伏击战,已经悄悄展开。

此前在马栏山,神武属众已经二度伏击了辽兵,但因人马实力悬殊,给与大辽国官兵,毁伤不足两千。

须知,神武通为了配合木子因等、中原英雄的长安一战,将西部统领和北部统领麾下、所有通众四千多兄弟全员集结。

尤其是不久前,西域高昌王宫一大战,伤亡了西部统领近数百名神武属部,而此间事出紧急,调派其余各部、显然已来不及,因此最初季霖雨所率的全部人马,原本在延州、计划趁契丹兵马渡河未济,以少胜多,予以重大杀伤。

最终因为消息走漏,没有成功,反而伤亡上百名通众,不过,这一打迟滞了大辽国、与大食教徒的援助勾结,造成了双方心怀鬼胎,嫌隙暗生,这给中原势力最终诛灭、大食教徒提供了可能。

契丹皇帝这一次、与大食教徒的呼应支援,实属仓促不得已,好在有党项归顺的近万人马救急,加上临时调派朔州、应州方面的契丹守军步骑兵三万。

总数四万多兵马,对外号称十万,南下支援伊斯兰姆三女神,以缓解公主联姻失败之憾,算是重修旧好、诚心不变。

好在在耀州,因为契丹南下,兵马骄狂,以为中原抵抗、都是流寇民匪,一败再败,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也算是因祸得福,前面的两败,促成了耀州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