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两个极端

“陛下,臣等绝没有做僭越之事!”

此情此景下,张维贤作揖拜道“倘若臣等真做这等事,臣等甘愿受任何惩处,哪怕是废除爵位!”

“臣附议!”

张庆臻强压惊意,紧随张维贤表态道。

朱由校笑笑,没有急着去说什么,对于二人现下的这种反应,他从最初就已经料想到了。

不管是谁,即便私底下真做了什么,那也绝不会承认的。

毕竟这牵扯到的不是自己。

要是真顾不别的,这无疑是一种背叛!?.?????.??

这背叛是阶级背叛,是不被人说接受的。

人都不是活在真空下的,必然会受到人情世故的影响,必然会被一些事烦恼忧心,那么往来就在所难免。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这世上有公平吗?

答案显然易见。

没有!

倘若这世上真的有公平,那天下大同就非理念,而是切实存在的产物,可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你说命好也成,命差也罢,现实本就这样残酷,能够维系相对公平就实属来之不易了。

而朱由校现在想做的,就是能切实做到相对公平。

但是让他为了维系相对公平,就去进行无差别的打击,那么必会面临众叛亲离,因为活路都被堵死了,选择就变得异常清晰了。

“看来两位卿家是曲解朕的意思了。”

朱由校沉吟刹那,脸上保持着笑意,看向张维贤、张庆臻二人,“朕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银号一事,能带来的利益足够大,不要仅局限于一座京城,大明是何其的幅员辽阔?”

“两位卿家难道就没有想过一点?”

“银号要是能开遍天下,真正实现汇通天下,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巨变?也恰恰是因为此事重大,朕才会将丑话讲到前面,朕不希望到时有谁会对朕产生像现在两位卿家对朕的误解。”

这一刹,张维贤也好,张庆臻也罢,心底没有任何的喜悦,相反他们却生出了极深的敬畏!

因为天子讲的潜意思他们都听懂了。

这也就是天子信赖他们,倚重他们,所以才会对他们讲这些,但凡是换一些人,诸如先前被逮捕被处决的魑魅魍魉,那天子岂会这般?

“臣有罪!”

想到这里的张维贤,立时就撩袍跪倒在地上,面朝天子行跪拜之礼,“臣不该揣摩陛下之意。”

“臣有罪!”

张庆臻紧随其后道。

对于二人做出的举止,朱由校没有任何动静,就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因为有些事尽在不言中。

似他刚才讲的话,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维贤是英国公不假,张庆臻是惠安伯不假,但他们要养活的绝非他们自己,而是与之一脉相关的诸多群体,这其中还要顾及脸面、身家等,所以相应的开支必然很大,而这些开支是靠官俸能维

系的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朱由校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更大的利益,来取缔掉他们过去的利益,除了进行更深的利益捆绑外,更多的是想叫张维贤他们隔绝出来,使得他们能成为拱卫皇权的绝对拥趸!

这就是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熙熙皆因利来!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可要是不能让底下效忠的人,看到任何的希望或前景,仅靠一股气去支撑,那又能坚持多久呢?

“银号一事牵扯重大,朕给你们时间考虑。”

朱由校撩撩袍袖,倚着软垫对二人说道“朕打算从内帑直拨400万两银子,占银号的六成银股,余下四成银股朕要折银万两,你们也别觉得朕太心黑,毕竟这桩买卖真要做到极致,那么每年赚取到的纯利,都是难以想象的存在,至少朕觉得不比国库要少,甚至可能要更多!”

张维贤、张庆臻听到这里恰恰觉得心安了。

这世上没有蠢笨之人。

就他们二人的眼界,尽管尚未去看朱由校所书卷宗,仅靠朱由校适才讲的种种,他们就能看出银号的暴利!

这几乎没有任何投入,就是靠着过硬的背景,去民间吸纳金银,然后以相对合理的利钱,再借贷给有需求的人,这一来一回倒腾的利怎么可能会少。

现在朱由校做的种种,就是要用这部分暴利,来换取张维贤他们的绝对支持,与此同时叫他们放弃部分既得利益,以便于今后在触碰这些层面时,遇到的阻力相对小一些,甚至能得到部分群体的摇旗呐喊!

只是张维贤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退让是有期限的,待到大明真的被朱由校挽救回来,待到大明要重定金融秩序,银号必然要收归国有,这绝不能有任何私人力量,能够把持住这部分话语权,哪怕是一部分也不行!

“皇兄,他们会放弃现有的,而选择参股银号吗?”

看着张维贤二人离去的背影,从屏风后走出的朱由检,表情显得很复杂,“英国公他们能说服在皇家禁军府的在职勋贵,选择跟他们一致的决定吗?毕竟……”

“会的。”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倘若连这点事情都算不明白,那张维贤就不配做与国同休的英国公。”

朱由检沉默了。

他不知自家皇兄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且他心底有很多不解。

为何要做到这一步?

明明这都是应该做的。

可现在却需要置换利益!

“人心啊就是这样,得到的多了,就想得到更多,毕竟贪是无止境的。”朱由校仿佛看穿一般,笑着看向朱由检道“在圣贤书中所记的种种,那终究不是现实,倘若现实真像圣贤书所写的那样,大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处在这等复杂的世道下,不要总想着将自己的意愿,强行附加到别人身上,想要改变的话,就要先想想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改变,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唯有做到这一点,才会有人死心塌地地追随你,这不是单靠一句口号,就能够换来的!”"“陛下,臣等绝没有做僭越之事!”

此情此景下,张维贤作揖拜道“倘若臣等真做这等事,臣等甘愿受任何惩处,哪怕是废除爵位!”

“臣附议!”

张庆臻强压惊意,紧随张维贤表态道。

朱由校笑笑,没有急着去说什么,对于二人现下的这种反应,他从最初就已经料想到了。

不管是谁,即便私底下真做了什么,那也绝不会承认的。

毕竟这牵扯到的不是自己。?.?????.??

要是真顾不别的,这无疑是一种背叛!

这背叛是阶级背叛,是不被人说接受的。

人都不是活在真空下的,必然会受到人情世故的影响,必然会被一些事烦恼忧心,那么往来就在所难免。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这世上有公平吗?

答案显然易见。

没有!

倘若这世上真的有公平,那天下大同就非理念,而是切实存在的产物,可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你说命好也成,命差也罢,现实本就这样残酷,能够维系相对公平就实属来之不易了。

而朱由校现在想做的,就是能切实做到相对公平。

但是让他为了维系相对公平,就去进行无差别的打击,那么必会面临众叛亲离,因为活路都被堵死了,选择就变得异常清晰了。

“看来两位卿家是曲解朕的意思了。”

朱由校沉吟刹那,脸上保持着笑意,看向张维贤、张庆臻二人,“朕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银号一事,能带来的利益足够大,不要仅局限于一座京城,大明是何其的幅员辽阔?”

“两位卿家难道就没有想过一点?”

“银号要是能开遍天下,真正实现汇通天下,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巨变?也恰恰是因为此事重大,朕才会将丑话讲到前面,朕不希望到时有谁会对朕产生像现在两位卿家对朕的误解。”

这一刹,张维贤也好,张庆臻也罢,心底没有任何的喜悦,相反他们却生出了极深的敬畏!

因为天子讲的潜意思他们都听懂了。

这也就是天子信赖他们,倚重他们,所以才会对他们讲这些,但凡是换一些人,诸如先前被逮捕被处决的魑魅魍魉,那天子岂会这般?

“臣有罪!”

想到这里的张维贤,立时就撩袍跪倒在地上,面朝天子行跪拜之礼,“臣不该揣摩陛下之意。”

“臣有罪!”

张庆臻紧随其后道。

对于二人做出的举止,朱由校没有任何动静,就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因为有些事尽在不言中。

似他刚才讲的话,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维贤是英国公不假,张庆臻是惠安伯不假,但他们要养活的绝非他们自己,而是与之一脉相关的诸多群体,这其中还要顾及脸面、身家等,所以相应的开支必然很大,而这些开支是靠官俸能维

系的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朱由校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更大的利益,来取缔掉他们过去的利益,除了进行更深的利益捆绑外,更多的是想叫张维贤他们隔绝出来,使得他们能成为拱卫皇权的绝对拥趸!

这就是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熙熙皆因利来!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可要是不能让底下效忠的人,看到任何的希望或前景,仅靠一股气去支撑,那又能坚持多久呢?

“银号一事牵扯重大,朕给你们时间考虑。”

朱由校撩撩袍袖,倚着软垫对二人说道“朕打算从内帑直拨400万两银子,占银号的六成银股,余下四成银股朕要折银万两,你们也别觉得朕太心黑,毕竟这桩买卖真要做到极致,那么每年赚取到的纯利,都是难以想象的存在,至少朕觉得不比国库要少,甚至可能要更多!”

张维贤、张庆臻听到这里恰恰觉得心安了。

这世上没有蠢笨之人。

就他们二人的眼界,尽管尚未去看朱由校所书卷宗,仅靠朱由校适才讲的种种,他们就能看出银号的暴利!

这几乎没有任何投入,就是靠着过硬的背景,去民间吸纳金银,然后以相对合理的利钱,再借贷给有需求的人,这一来一回倒腾的利怎么可能会少。

现在朱由校做的种种,就是要用这部分暴利,来换取张维贤他们的绝对支持,与此同时叫他们放弃部分既得利益,以便于今后在触碰这些层面时,遇到的阻力相对小一些,甚至能得到部分群体的摇旗呐喊!

只是张维贤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退让是有期限的,待到大明真的被朱由校挽救回来,待到大明要重定金融秩序,银号必然要收归国有,这绝不能有任何私人力量,能够把持住这部分话语权,哪怕是一部分也不行!

“皇兄,他们会放弃现有的,而选择参股银号吗?”

看着张维贤二人离去的背影,从屏风后走出的朱由检,表情显得很复杂,“英国公他们能说服在皇家禁军府的在职勋贵,选择跟他们一致的决定吗?毕竟……”

“会的。”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倘若连这点事情都算不明白,那张维贤就不配做与国同休的英国公。”

朱由检沉默了。

他不知自家皇兄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且他心底有很多不解。

为何要做到这一步?

明明这都是应该做的。

可现在却需要置换利益!

“人心啊就是这样,得到的多了,就想得到更多,毕竟贪是无止境的。”朱由校仿佛看穿一般,笑着看向朱由检道“在圣贤书中所记的种种,那终究不是现实,倘若现实真像圣贤书所写的那样,大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处在这等复杂的世道下,不要总想着将自己的意愿,强行附加到别人身上,想要改变的话,就要先想想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改变,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唯有做到这一点,才会有人死心塌地地追随你,这不是单靠一句口号,就能够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