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众怒(1/2)
熊廷弼在京营干的事情,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无疑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对于文官而言,外朝的很多人都死死盯着呢,就等着熊廷弼自己犯错,这样不仅能将熊廷弼拿下,关键是逸散掉的兵权,能够再度聚到兵部统辖下。
或许说现在的兵部尚书,乃天子乾纲独断下钦定的,可是兵部绝非单靠一个袁可立,就能够支撑起来的啊。
谁又能确保袁可立在任期间不犯错呢??.?????.??
只要犯错,那就能换下来!
涉及到皇权与臣权之争,绝非是一个来回就见分晓了,这必然是一个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反复拉扯。
或许皇权能够一直进取,使得外朝的文官群体不断妥协,可是千万别让他们抓住机会,只要机会抓到了,那就能实现逆风翻盘!
一场土木堡之变,不仅将五军都督府被架空,还将大明勋贵被架空,这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对于武将而言,是,大明的确是文贵武贱,不拿武将当一回事儿,但是你熊廷弼不能拿我们京营将校当傻子玩啊!
先是来一场擂鼓聚将,为了站稳脚跟,立住威势,直接连斩137名京营将校,又拿内帑直拨银补发拖欠的军饷。
是。
这算是叫你老小子抢占先机了。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熊廷弼动了很多人的命根子,供养一位亲卫家丁,每年都要砸不少银子,更别提熊廷弼一发狠来出以身入局,直接将京营各部千总及以上将校,麾下所辖亲卫家丁给一锅烩了!
这就犯了大忌讳。
除了广义上划分的文武两个群体外,其实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远没有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
“一个个的动作都够迅速的啊。”
东暖阁内。
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看着御案上所摆弹劾奏疏,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不知道的还误以为熊廷弼心怀不轨,打算借故强逼京营哗变,欲要趁机祸乱京城,以颠覆掉大明社稷。”
在御前服
侍的刘若愚低垂着脑袋。
而站在御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则一言不发的站在原地,根本就不敢提司礼监那边,弹劾熊廷弼的奏疏都快堆不下了。
别看熊廷弼在京营干的事情,跟内廷有司没有任何牵扯,毕竟此前从御马监谴派的一众内臣,都被悉数召回归宫了,触碰大明律法的被押至西市处以极刑。
可在京营闹出这等事之前,皇庄的积弊爆雷了,西缉事厂奉旨彻查顺天府境皇庄,这让不少掌权太监都提心吊胆起来。
没办法不提心吊胆啊。
从内廷委派的诸掌权太监、管事等等,不少都跟内廷的掌权太监有关系,要么是认的义子义孙,要么干脆沾亲带故。
即便内廷的太监宦官,一个个被割掉了子孙根,可他们也是人啊,也难免要受世俗那套的影响。
“牵扯到熊廷弼的弹劾奏疏,自即刻起不必再呈递御前了。”
在王体乾思绪驳杂之际,朱由校语气冷漠道“这类奏疏一律留中,朕要处置谁只有决断,无需他们在这里添油加醋的讲!”
“奴婢遵旨。”
王体乾忙作揖应道。
看来熊廷弼是深得皇爷宠信啊。
见惯了外朝变故的王体乾,心底难免生出唏嘘,在外朝为官也好,在内廷为仆也罢,想要掌权势起,想要站稳脚跟,都离不开天子的信赖和倚重,脱离了这一实际,别管你先前有多了得,那终究要凋零的时候。
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皇爷,英国公求见。”
而在这个时候,从殿外走进一值守宦官,毕恭毕敬的作揖禀道。
该来的终究是会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第七十八章众怒(2/2)
。
朱由校听闻此言,心底生出唏嘘,熊廷弼在京营干的事情,不止会让文武两大群体出现动静,而不显山不露水的在京勋贵,也必然会有动静的。
毕竟在京营任职的将校中,有一部分是暗中投效到勋贵门下,他们才得以在京营晋升上来的。
这层烙印一旦打上,不是想去掉就能去掉的。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一旦做了某种决定并付出行动,就不是你说退缩就能退缩的,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眼下外朝的那帮文官,一个个只上疏弹劾,不来御前扎堆规谏,完是因为先前杀的人太多了,再加上火药走私案的出现,使得他们不敢当出头鸟,生怕没有把熊廷弼整下台,反倒先被天子给整下台了。
至于京营的那帮将校,一个个没有动静,纯粹是他们麾下所辖亲卫家丁,叫熊廷弼给一锅烩了,他们现在是在观望,同样也投鼠忌器,毕竟失去了麾下的亲卫家丁,无疑是拔掉了他们最锋利的牙齿。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此事就结束了。?.?????.??
如果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没有相对稳妥的将此事处理好,那就会起一个很恶劣的头,这绝非朱由校所愿看到的。
“宣吧。”
朱由校皱眉道。
在殿外的站着的张维贤,听到天子的声音,他的心情很是复杂,这种事情他本是不想掺和的。
但是就在昨夜,以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希皋为首的不少勋贵,分批来英国公府持名敕拜访。
这让张维贤连推脱的理由都没有。
关键是这批来访的勋贵,皆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皆是在京营挂职的,没有京营挂职的勋贵,多转隶到新设的皇家禁军府了。
可即便是这样吧,在张维贤进宫值守时,也有一些在皇家禁军挂职的勋贵,拐弯抹角的跟其提起此事。
这
就是江湖啊。
这就是人情啊。
怀揣着复杂情绪的张维贤,在理了理所穿蟒袍后,低首朝东暖阁内走去,本要作揖行礼的他,却被天子讲的话直接停下了。
“英国公此来御前,也是为熊廷弼在京营所为?”
朱由校打量着张维贤开口道。
“是。”
张维贤犹豫刹那,作揖应道。
“那卿家想叫朕怎样处置熊廷弼呢?”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向张维贤反问道。
“此事臣不敢僭越。”
张维贤忙回道“臣其实对熊廷弼所为还是认可的,毕竟京营想要整饬,就必须要经历大变,但臣以为熊廷弼的手段太过偏激,完不顾大明律法,更不顾大明军律,若是以此来协理京营戎政,难保期间会生变故。”
其实对张维贤此来御前,朱由校没有任何不悦,说到底啊,张维贤是大明勋贵,勋贵这个圈子,是其怎样都绕不开的。
更别提朱由校也不相信,英国公一脉传承至今,在京营会没有点根底?会没有京营将校投效?
这些都是无法免俗的。
倘若事事都较真的话,那大明只怕就没有好人,都是该杀的人,可问题的关键是能都给杀了吗?
不可能的!
真要是这样做的话,无需等到甲申年了,在天启五年,大明社稷就要倾覆了,因为朱由校背叛了他的基本盘。
所以治理天下,制衡朝堂,要把握一个微妙的度,这个度就像是天平一样,要确保两边相对平稳才行。
“朕已派人去京营了。”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表情严肃道“除了申斥熊廷弼外,朕会在三个月巡视京营,若到时京营没有改变,那熊廷弼要被押赴西市处决,对于这个决定,英国公觉得朕乾纲独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