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琉璃

第六十四章琉璃(1/2)

袁可立进京赴任兵部尚书,对待辽局有着清晰认知,并且对兵部既定职权有明确的谋改方针,这让朱由校很是高兴,有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坐镇兵部,便代表他谋划的对辽战略,只要能够解决所遇问题,就有极大的可能有效落实下来。

作为大明的皇帝,朱由校是掌着生杀大权于一身,不过想要成事的话,独靠他一人是不够的。

一个人再强,也强不过一个集体。

倘若独靠皇帝就能解决所有事,那么要文武百官何用?

故而牵扯层面众多的对辽战略,涉及到的那些个紧要位置,必须有一帮值得信赖、肯干实事的栋梁坐镇,并且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这样才能确保在整体谋划下,是按着同一意志推进的!

朱由校很清楚自己的优势,熟悉这段历史的主要脉络,拥有这一超然的优势,他要做的就是让合适的人,提拔到合适的位置上,让那些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围绕着他指明的大方向前行。

深夜下的乾清宫灯火通明。

跟袁可立谈完想法后,朱由校就待在东暖阁内,继续完善他谋划的对辽战略,毕竟这是件要紧事。

眼下熊廷弼、卢象升在京营着手整饬事宜,袁可立赴京就任兵部尚书,韩赞周被派去东江镇宣读密旨,刘兴祚要调往天津担任要职,孙元化要被超擢为登莱巡抚,整体性的战略部署在按部就班地落实。

不过整体性的战略部署落定,不代表一切就万事大吉了,毕竟具体性的战术安排,还有太多要考虑到,要落实好。?.?????.??

战略层面规划得再好,战术层面没有有效落实,那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多少人败就败在这方面的。

“皇爷,西缉事厂在查抄兵仗局时,抄到一件有趣的小玩意儿。”乾清宫总管太监刘若愚,见自家皇爷一直在忙碌,便捧着一物走至御前,微微低首道“皇爷您要不要歇歇,看看这件小玩意儿

?”

“何物?”

朱由校放下御笔,眼睛有些酸涩,这一直伏案忙碌,让朱由校觉得头疼。

说起来在皇权专制统治下,绝大多数皇帝平日里见到最多的,恰恰是在御前服侍的亲信太监。

作为孤家寡人,真正能说些贴心话的,不是后宫的妃嫔,不是所生子嗣,更不是外朝的文官。

所以皇帝与宦官的关系,绝非是简单的主仆,在很多时候皇帝遇到心烦之事,能让皇帝开心的,就是备受争议的宦官。

“此物唤作千里镜。”

刘若愚捧着手中之物,微微低首道“据说是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携带进京的,好似是为了能在京开教,特意……”

千里镜?

朱由校眉头微挑,看向刘若愚所捧之物,立时便伸手拿了过来,这不就是单筒望远镜吗?

想到这里,朱由校便伸手一拉,原本很小的千里镜就被拉开。

刘若愚见状心下一惊,他没想到自家皇爷居然懂得怎样操弄此物。

“宫里没有此物?”

朱由校把玩着手中的千里镜,开口对刘若愚询问道。

“没有。”

刘若愚摇摇头道。

也对,此物在万历朝末年,才在欧罗巴大陆搞出来,没有也属正常。

朱由校笑笑,这让他想起前世一些影视剧中,在明初便有此物,可见编剧历史功底之薄弱,千里镜直到明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琉璃(2/2)

才随着一批漂洋过海的传教士传进大明,且此物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博得关注,以敲开神州紧闭的大门。

怎么就把此物给忘了。

朱由校从宝座上起身,快步朝东暖阁外走去,刘若愚见状忙撩袍跟上,此刻他不知自家皇爷,究竟想要干什么。

“拜见陛下!”

“拜见皇爷!”

没有理会在殿外值守的侍卫和宦官,朱由校走到一处空旷地,举起手里的千里镜,对准高悬的皓月,便闭上一只眼观察,但模糊的镜片,令整体感官很差,即便是看到的皓月也很模糊。

“制作水平差太多了。”

朱由校眉头微蹙,放下所持千里镜,随即递给刘若愚道“明日遣人去军备局,将此物交给焦勖,告诉他,找一批懂得烧窑的匠户,叫他们烧制琉璃。”?.?????.??

“皇爷,烧制琉璃恐费时费工。”

知识渊博的刘若愚闻言,忍不住回道“想烧制琉璃,耗费的……”

“不就是一堆沙子吗?”

朱由校却道“用纯碱和石英砂为原料,剩下的就是烧呗,找出精确配比不就能烧出来?”

嗯?

这下刘若愚却愣住了。

见刘若愚这种表情,朱由校才想起眼下的大明,虽说有琉璃这种东西,但是纯度与透明度都不够。

造出来的这些东西,或者是从外面传进来的,更多是为了把玩,以此体现身份的高贵,反倒是实用性很低。

“将朕刚才讲的都记下来,明日一并告诉给焦勖。”

想到这里,朱由校便伸手道“焦勖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奴婢遵旨。”<

br>

刘若愚忙低首应道。

“对了,给焦勖说一声。”

朱由校想了想,再度说道“叫他尽快琢磨透此物,然后以此物为蓝图,造一批能观数里外的双筒望远镜,千里镜太夸张了,还是望远镜贴切些。”

“喏!”

刘若愚作揖拜道。

朱由校是一个务实的人,对他有利的东西,那就拿过来用,像这个望远镜,要是能造出来一批,并运用到军事上好处很多。

不说别的。

装备给军队中的精锐斥候,如此在勘探敌情时,就能相隔较远的地方,打探到敌方军事部署,而敌方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

大明夜不收,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

不是谁都能被称之为夜不收的!

朱由校甚至在想,如果有一批望远镜能列装进部队,不说多,就几百具就行,那要是等到他御驾亲征时,各处战线的敌情勘探,能够清晰地记录在案并汇聚到一起,这对建虏的打击是极大的,仗还没有开打,就能通过打探的敌情,推测出敌军的基本动向,那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此事抓点紧,让焦勖重视起来。”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又向刘若愚强调道。

“皇爷放心,奴婢会遣可靠之人去传达旨意。”

见自家皇爷这般,刘若愚这下更重视了。

皇权专制统治下,唯一的好处就是天子重视何物,那底下的人就会更重视,为了讨得天子喜欢,那就算是费再大功夫,也必须要鼓捣出来,这点朱由校还是很喜欢的,毕竟他想要的就是这种高效率,不过要是假借这一名义,干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