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你祖上就没留下来点别的?

俞敏倒是没什么感觉,他认为何仁是在安慰他,有点类似张大千和张善子的画……

丛辰昀和安卫国就不一样了,他们目光灼灼地盯着何仁,希望他能说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名字。

比如刘墉……

何仁摆摆手,“具体是谁我真看不出来,因为这人一直在模仿赵孟頫,而且模仿得非常像,显然有了九成功力。”

俞敏又想起了张善子,“何小友,该不会和大千的那幅画一样吧?”

“这个应该不太一样。”何仁挠挠头,“古代其实有专门模仿大书法家或者大画家的‘工匠’,他们一生都在模仿,有时候不但能做到形似,甚至能做到神似,起码这幅字就有点神似的意思。”

“但是这些‘工匠’并没有什么名气,让他们跳出模仿的大家,自己写字或者画画,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有点像现在某些专门模仿知名歌手的主播,他们唱歌和那些知名歌手一模一样,有的甚至比歌手本人还要像。可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唱歌,往往就不太行了,甚至会觉得难听……”

何仁的比喻,俞敏和杜潇文可能听不太明白,但是张诺、丛辰昀和安卫国却能一下就get到。

两人有些失望,丛辰昀问道,“何……老师,你的意思是这幅字就是一个靠模仿为生的‘工匠’写的?”

何仁点点头,“不过应该不是一般的‘工匠’,不然也不可能骗过安先生的祖上……”

安卫国有点无语,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

俞敏则是觉得有点好奇,“何小友,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坚持说是清代临摹的?就不能是明代吗?”

何仁乐了,指着《千字文》开头第一句,“俞老,你看这里……”

俞敏过去一看,还是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怎么了?诶?”

俞敏不念还没发现,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抓住了何仁的胳膊,“何小友,这个‘玄’字,少了一点……也是缺笔?”

“没错。”何仁打了个响指,“‘玄’字被挖去了末点,这是为了避讳康熙的名讳‘玄烨’。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幅字和赵孟頫无关,赵孟頫不可能穿越到几百年后,避讳康熙的名字……”

“不过反过来说,能避讳康熙的名字,至少是清三代的东西,还是值点钱的。”

俞敏看了一眼一脸紧张的丛辰昀和安卫国,哈哈一笑,“小丛啊,别紧张,有好东西你能想起我,我很欣慰。”

俞敏又问何仁,“何小友,这幅字能值多少钱?”

何仁听俞敏这么说,大概明白了人家的意思,还真是个讲究人……

“市场价一百万吧,上拍可能会多一点。”

“好!”俞敏看了一眼丛辰昀和安卫国,“一百二十万,我要了。小安你放心,我会帮你搞定那个二代的。”

此话一出,丛辰昀和安卫国都是感激涕零,连声称谢。他们是真没想到,赝品俞敏也买了,还答应帮他们解决麻烦,完全是意外之喜。

俞敏这么处理,算是皆大欢喜,丛辰昀和安卫国也轻松了起来,俞敏趁机问道,“小安,你祖上真的是安岐?”

安卫国一脸震惊,他记得自己好像没跟他们说过自己的祖上是谁,难道他们调查过自己?

俞敏摆摆手,“你别多想,是小何和老杜猜出来的。”

“猜出来的?”

安卫国自然是不愿意相信的,凭自己姓安,就能猜出自己的祖上是谁?

俞敏乐了,将何仁怎么猜出安岐身份的过程简单说了一遍,安卫国都听傻了,这有点玄乎了吧?

何仁笑道,“其实不算太难,清代比较有名的收藏家其实不多,又姓安,挺好猜的……安先生,您祖上就没留下点其他东西吗?”

“其实还有一个瓷的罐子,但是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东西。”

“嗯?”

几人都是一怔,如果是瓷器的话,安岐应该没理由看走眼。

就算是走眼了,清三代留下来的瓷器,也是古董了,以安岐的身份,太烂的瓷器人家肯定不会买,最差也是官窑的。

“安先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不你拿出来让我们开开眼?”

安卫国张了张嘴,还是转身回了里屋。

他有点不相信自己老祖宗的眼力了,《真草千字文》这么像真迹,结果是假的,那个罐子怎么看怎么假,没有道理是真的……

不过既然何仁想看,安卫国还是拿了出来。

“表哥,来搭把手。”

丛辰昀闻言立刻起身,也走进了里屋,不一会儿,两人抬着一个大罐子走了出来,给何仁都看愣了。

一个半米多高的灯笼瓶而已,至于吗?

张诺小声问道,“什么叫灯笼瓶?”

何仁指着丛辰昀和安卫国手里的瓶子,问道,“你看,像不像灯笼?”

张诺一怔,“就因为这个?”

何仁点点头,“就因为这个。灯笼瓶是雍正时期创烧的器型,雍乾两朝非常流行,后面就差点意思了,这种瓶子大多是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喏,这个就是。”

说话间,丛辰昀和安卫国已经把瓶子抬到了几人面前,然后安卫国才开始往外面掏东西。

何仁这才明白安卫国为什么需要人帮忙了,这里面装的是大米。

安卫国把灯笼瓶当成米缸用了……倒是也挺合适的。

折腾了半天,两人才把灯笼瓶里的大米都倒了出来,然后安卫国才说道,“何老师,我就说了,这不像是好东西。”

几人近距离观察,确实不怎么样,通体青色,但是釉面很差,甚至都不能说是釉面,像是没上好釉似的,安岐要是把这玩意当成收藏品,那眼力恐怕真不怎么样……

俞敏也有点牙疼,他问道,“小安,这个灯笼瓶是怎么留下来的?”

“我也不太清楚。”安卫国摇摇头,“我爷爷那辈就有了,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后来我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也没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找人鉴定过,他们说是普通的青釉瓷,没什么价值,我就拿来装大米了。”

俞敏耸了耸肩,其实每家都差不多有几个类似的瓷瓶或者瓷缸,但大部分只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还是民窑的,没什么价值。

杜潇文突然开口道,“小何,我记得你前段时间好像也买了一件青瓷。”

何仁一怔,心中一动,开了鉴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