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人民文学》?

大作家都是这么豪气的吗?

涛子偷偷地瞄了眼王硕,只见王硕微微颔首,向他投来肯定的目光。

这信号,他自然心领神会。放心,报价这事儿,就交给他来处理吧。

王硕望着涛子那惊愕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满足。这种掌控一切,轻松应对的感觉,真是让人畅快淋漓。

嘿,姜玉楼,大作家,我哥们,牛逼吧!

虽然王硕让他正常报价,但涛子显然不会那样做,交好文坛第一作家的好事他可不想放弃。

于是,他报出了一个极有诚意的价格。

“三万块!”

这个价格涛子不仅没得赚,反而要亏本。这车进口过来,加上海关的关税就是这个价,可是把车拉到燕京,他还要额外支付不少钱。

要说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可眼前的人是姜玉楼啊,吃点亏认识这么一位大佬可太值了。

“三万块?”姜玉楼闻言微微皱眉。

涛子以为姜玉楼不满意这个价格,正想解释的时候,姜玉楼又道:“这个价格太低了,涛子兄弟可能还要赔本,这买卖不能这么干。”

说着,他从包里取出两万块外汇券,“我也不能让兄弟一分没得赚,你看这个价钱合适吗?”

“外汇券?”

涛子吃了一惊,这玩意可不好搞啊。

他数了数钱,不多不少两万块。外汇券这时可比本币值钱的多,拿到黑市赚的更多。这么一来,他不仅不会亏本,反而还要大赚一笔。

涛子感慨道:“姜老师局器啊!”

交易完成,王硕厚着脸皮坐进车里,他不是没坐过小轿车。可他坐的那些车,哪里能和法国人生产的雪铁龙比。

这个年代,雪铁龙可谓名副其实的豪车。

1985年国内又进口了一批雪铁龙轿车,那是国家财政部签署的中法贸易。那时节满大街都是波罗乃兹和菲亚特。在人们眼里低矮的流线型车身,比东欧四破和小土豆强太多,豪华又现代,充满时尚感的尾灯组合在夜里形成流动的霓虹灯,煞是好看,形成了夜幕下流动的风景线

除了个头之外,这部车的很多现代化配置带来的吸引力也功不可没。

王硕舔着脸道:“哥,哥,开车带我兜个风呗。”

“行,一会儿别乱叫就成。”姜玉楼爽朗一笑。

王硕不服气道:“嘿,小瞧哥们了是不?咱也是开过车的人。”

“你开的那车和我这雪铁龙能一样?”姜玉楼斜眼看他。

王硕:“……”

最终,姜玉楼禁不住他的央求,还是拉着他在郊区兜了一圈。

跑了个过瘾后,才施施然去车管所挂了牌。

不过去车管所那段路是王硕开的,姜玉楼快到地头才想起了自己没驾照……

所幸这个年代考驾照简单,以他的水平考试跟玩一样。

当姜玉楼开车进金鱼胡同的时候,真可谓万众瞩目。

这年头自行车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大件,更别说有一天自家邻居竟然买了一辆工业结晶——汽车。那可真是倍有面子的一件事,当时左邻右舍的人都凑到雪铁龙汽车旁边。

摸是不敢摸的,但也着实眼馋。

以前他们只知道姜玉楼是大作家,赚了他们一辈子都赚不来的钱。但他们对钱却没个概念,直到今天他们见到了如此时尚、科技感十足和豪华感爆棚的小汽车,他们总算对姜玉楼庞大的财富有了个更加直观的概念。

有了车是好,但姜玉楼也担心停在胡同里小车被刮蹭。这年头又没个监控摄像头,百姓们又没那个意识,真要车被蹭了,他都不知道找谁。

干脆给四合院再开个进出汽车的门,以后把车停进去算了。

之后一段时间,姜玉楼一边考驾照,一边忙活院子装修的事情。好在两件事都不大,三月底的时候,就全办妥了。

驾照一下来,他就开车轮流拉着家人去市区和郊区兜风。趁着现在燕京车还不多,多开车出去逛逛,等以后汽车保有量多了,开车出门就纯粹是受罪了。

家里人对这雪铁龙的评价非常高,觉得这小轿车虽然贵了点,但真的很值得。他们平日里也坐过出租车,一公里就要七八毛,可车坐着一点都不舒服,很拘束,完全体验不到轿车的快乐。

回家后,姜玉楼抱着唐月雯,温柔道:“老婆,以后每天早晨我开车送你上班。”

“嗯。”唐月雯靠在姜玉楼胸膛,感到无比幸福。

这天,姜玉楼送妻子上班后,来到杂志社,审阅了一阵稿子后,有客人到访。

姜玉楼的办公室内。

两人面对面坐着,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聊,“没想到短短三年时间,《最文学》被姜老师经营的好生兴旺。”

“朱老师,要说兴旺,哪份杂志有《人民文学》兴旺?”姜玉楼摇了摇头,笑道:“再者别说《人民文学》了,贵社旗下的《当代》文学也是欣欣向荣啊。”

来人正是他的老相识朱胜昌,朱胜昌原本在《当代》的编辑部做主任,今年却是又回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

说起来,也算是高升了。

“那不一样。”朱胜昌道:“人民文学出版社毕竟是国家级单位,我们的资源远比你想象中的多,能发展到如今,也是理所应当。”

姜玉楼问道:“朱老师今天找我,不会是找我交流杂志社经营经验的吧?”

“并非如此。”朱胜昌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道出了今天来这里的真正目的,“我今天来呢,是找你约稿的。”

“找我约稿?”姜玉楼脸色一变,连忙问道:“您是代表《人民文学》还是《当代》。”

朱胜昌没好气道:“当然是《人民文学》。”

姜玉楼讪笑着挠挠头,同时心里暗喜。他写作也有好几年了,可从来没有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作品,这是他一直以来所遗憾的。

现在,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如何不心动。

只是……

“朱老师,如果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我自然是愿意的,只是,目前我没有合适的作品……”

“谁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