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跟着宋文去看了自己在燕京的住处,是个一室一厅的布局。
“于华同志,房子条件可能简陋一点,不要在意哈。”
“怎么会,这里可比招待所好多了,而且还是我一个人住,还有啥不满意的。”
当得知这么好的房子只有他一个人住后,于华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你满意那就最好不过了。”宋文松了口气,又道:“稿子的事情你也不用心急,只要在五月中旬改完就成。”
五月中吗?
“宋主编,我没问题。”
于华算了下时间,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我相信你。”宋文笑着点点头,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于华同志,姜社长可是很欣赏你的。”
“真的?”
于华脸色一喜,能被姜玉楼赏识,让他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那可是国内最好的作家,要是抱住他的大腿……
那画面太美,他都不敢细想。
“当然是真的了。”宋文继续道:“你的《星星》姜社长看过后,可是不停地夸你,说你潜力巨大,认真学习一番,就是个大作家的苗子。上一个被我们社长这么夸奖的,还是莫唁呢。”
于华不知道莫唁是谁,但在姜玉楼的口中,莫唁却能和他这个天才不相上下,这让他在心底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对这个未曾谋面的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姜玉楼的夸赞让年轻的于华心中颇为受用,他的脸上泛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厚着脸皮接受了姜玉楼的夸奖,恭维道:“姜老师的眼光真是独到,难怪这两年能够挖掘出那么多才华横溢的新人作家。”
宋文对于华的回答感到有些意外,他觉得这个年轻作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也颇为有趣。他微微一笑,对于华说道:“你把行李收拾一下,我带你去个好地方吃饭。”
"宋主编,真的不用了,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现在并不饿。
"于华微微摆手,有些尴尬地回绝了宋文的好意。
宋文笑了笑,挥挥手说:
"于华同志,你就别客气了。这可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而是杂志社为了招待来燕京改稿的作家们的一点小福利。你就别推辞了。
"
于华一愣,心中权衡了一下,觉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又推辞了两次后,最终才点头答应下来。
"那……好吧,宋主编,我先去卧室整理一下行李,稍后就来。
"
于华匆匆将行李搬到卧室,室内摆放着一张质朴的木床,只是缺乏了些温暖——没有铺上柔软的被褥。床边靠着一张书桌,桌上随意地堆放着几本小说,书页间的折痕似乎讲述着它们曾经被仔细阅读的故事,也许是某个曾在此处专心改稿的作家的痕迹。
一切安排妥当后,于华步入客厅,带着些许好奇问道:“宋主编,那位曾在此居住的作家是谁?”
宋文轻轻一笑,回答道:“是邹志安老师。”
“是邹老师啊,没想到我竟然有幸住在邹老师曾经住过的房间。”于华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把宋文都逗笑了。
果然,文章不能代表个人,谁能想到,写出《第一宿舍》和《星星》的于华,在私底下还有如此逗比的一面。
两人出了单元楼后,宋文随口问道:“小于同志,这一顿你想吃什么?”
于华不了解燕京的饮食,便谨慎道:“宋主编,我吃什么都行,您做主就好,不用管我。”
“这样,我带你去尝尝燕京特色美食吧。”宋文想了想,有了决定。
特色美食?
于华咽下口水,已经在幻想着一会儿将要品尝到的美食了。
宋文还真没让于华失望,熟门熟路地带他去了全聚德,吃了顿北京烤鸭。
饱餐一顿后,于华捂住肚子,轻轻地揉了揉,随后满意地眯起了眼睛。消化了一会儿,他才好奇地问道:“宋主编,这顿饭不便宜吧?”
宋文微笑着,嘴角带着一丝得意,轻描淡写地回应道:“不贵,也就十六块钱。”
于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重复道:“十六块钱?”
宋文笑着解释道:“别觉得贵,全聚德的烤鸭一只就要十块钱,还有其他菜呢。”
于华眼角抽搐了一下,感叹道:“我知道,只是燕京的物价这么高吗?”
“下馆子是要比在家自己做饭贵,而且这里可是全聚德。”宋文鼓励道:“小于同志,以你的才华,只要写个中长篇小说,稿费立刻能上来,到时候别说吃一顿全聚德烤鸭了,就算天天吃都不算什么。”
于华连忙请教道:“宋主编,写中长篇小说就能赚大钱吗?”
宋文笑着道:“不敢说绝对,但稿酬本就跟字数挂钩,字数多了基础稿酬肯定少不了。比如你现在这篇小说发表后,基本稿酬已经超过新人阶段,每千字能多一块钱。要是写个中篇,基础稿酬还能更高。更别说小说火了以后出单行本,杂志社还会帮你运作版权,比如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赚的钱不比稿酬少。”
“听说过梁晓生吗?”“当然。”
“他写的那本《今夜有暴风雪》,你知道吧?全书九万字,不算单行本的发行,光是基础稿费就有九百块。”
“嘶——”
九百块!这简直是他以前当牙医两年的工资总和了。
原来作家这行当这么赚钱,特别是那些能驾驭中篇和长篇的作家们,赚钱的速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宋文看着他那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心里暗暗好笑。羡慕吧,是该好好羡慕一下。就像社长说的,只有新人作家们真正见识到那些成名作家们的收入,他们才会有动力。
否则他们一年写一部短篇,还赚个什么钱。
否则,他们每年仅出一部短篇,又如何能赚得盆满钵满。
于华眼中满是羡慕,内心的热情如同烈火燃烧,动力如泉水般源源不断。他迫不及待地保证道:“宋主编,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您的期望!”
……
昨夜,于华并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宋文所带来的震撼,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他内心的涟漪。他躺在床上,思绪纷飞,满脑子都是关于稿酬的幻想。于华的心中已有了决断,既然中篇和长篇小说能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那么他此后便将专注于此,追逐那金钱的诱惑。一部中篇便能赚取九百,长篇更是能有一两千块的收入。每年只需创作出两三部中长篇,他便能在文坛崭露头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到时候,他要在燕京安家落户,让父母也过来享受这城市的繁华与舒适。
他越想越激动,心情如同被狂风吹拂的湖面,波涛汹涌。整个夜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以至于清晨时分,他的脸上仍挂着疲惫,不得已顶着个黑眼圈来到了杂志社。
姜玉楼把于华叫到办公室,目光中透着一丝惊讶,“于华,你昨晚没睡好吗?”
于华的脸颊微微泛红,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刚来到燕京,一切都太新鲜了,兴奋得有些睡不着。”
姜玉楼并未深究于华的借口,而是从抽屉里拿出那份短篇作品,仔细地给于华讲解修改的建议。他的指尖轻轻滑过那些批注,将每一个需要改动的地方都讲解得透彻明白。
《星星》这篇小说的结构姜玉楼认为相当出色,他打算保留其基本的框架,但一些细节和情节却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看着稿子上面那密密匝匝的批注字迹,于华眼角一抽,人都麻了。
他原以为自己是位经验丰富的作者,即便需要修改稿件,也只是细微之处。
然而……
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自己对于写作之路的乐观估计过于天真。不仅长篇和中篇,就连曾经让他有些自信的短篇,现在也变得难以驾驭。
姜玉楼注意到他的沉默,好奇地问:“怎么了,很棘手吗?”
于华摇摇头,真诚地说:“不,我是被您的慷慨所感动。姜老师,您能在忙碌的创作中抽出时间为我审阅稿件,指导我进步,这对我来说是无比宝贵的帮助。我真心希望您能对我的稿件进行润色,让它更符合小说的风格,文笔更流畅,逻辑更严谨。同时,也请您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描述和修辞,让故事更加简洁而有力。”
姜玉楼失笑道:“于华同志不愧是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这车轱辘话一套一套的。”
他见于华还要分辨,挥手制止,继续说道:“行了,客套话不用多说了。手稿已经给你了,你按照稿子标记的那些更改吧。”
“嗯……好的,姜老师。”于华恭敬地说道。
姜玉楼有些不放心,又补充了一句,“要是有不懂的可以来杂志社找我,我要是不在,找宋主编也行。”
“姜老师……”于华的声音里满是感激,他内心的触动如潮水般翻涌,而那一刻,他抱大腿的念头更是如磐石般坚定。
于华紧紧抱着那份手稿,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办公室。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已经找到了前行的灯塔,决心要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