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谣进京,意外的会面

确定了名字后,路谣才开始收拾行李。

等到他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出门前,还颇为不舍得看了眼自己住了一年之久的房子。

姜玉楼催促道:“行了,十几平的小招待所有什么好看的。”

“你不懂,在这里创作的这段时间就算几十年后我也忘不掉。”路谣反驳道。

姜玉楼也不催了,只能看着路谣将所有的一切印刻在脑子里,然后才离开。

看他那一步三回头的样子,姜玉楼心里直冒火。

“可以了吧,路大哥,再耽搁下去,今天就别想走了。”

“别急,我还得去和甘泉县的朋友道个别。”

姜玉楼:“……”

“我好歹在甘泉县招待所住了这么久,一声不吭就走也不像话,是不是?”

路谣说得合情合理,他也不能反驳。

没办法,姜玉楼只能跟在他身后,拜访了一圈。

临走的时候,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搞他不是去燕京,而是去刑场一样。

明明都是中年人了,怎么还这么感性,跟个文学青年似的。

好容易到了燕京,姜玉楼从家里拿了一串钥匙,然后带着路谣去了他买的楼房。两室一厅,住路谣一个人是足够了。等过一阵嫂子和孩子过来,一家三口住也不拥挤。

“谢谢你了,玉楼。”

看他安排这么周到,路谣非常感动。

“咱们之间,就别说感谢的话了。”

话虽如此,路谣还是把姜玉楼做的这些记在了心里。

收拾好住所后,姜玉楼又带着他去了大澡堂子。又是洗又是搓澡的,洗完后路谣感觉浑身轻松。

“还是你们燕京人会享受,澡堂子里还有搓澡师傅。”

“那你就搬过来住呗,反正你是搞文学创作的,在哪不都一样。”

“不行,我是有正经单位的。”

路谣何尝不知道住燕京的好,但是不行啊!

更何况,他也没钱。

路谣这个人是个很矛盾的综合体,他明明在生活上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凑活着过,但对一些个人爱好又完全没有自制力。

比如抽烟,他喜欢抽烟,要抽好烟,一天两三包香烟,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他的烟钱。后来更是喜欢上喝咖啡,咖啡这年代同样不便宜,都是吞金兽。

所以,别看他工资高,还有稿酬,可这么些年下来,还真没攒到钱。

不过想来这种状况很快就能得到改变,只等《人生》发表。

姜玉楼也不再劝,两人洗完澡后,他又拉着路谣去医院检查身体。

“我又没病,检查什么身体?”

路谣来的时候很不情愿,要不是姜玉楼硬拉,他才不来。

姜玉楼黑着脸,吓唬他,“检查一下安心,你在甘泉县一年,作息不规律,饮食健康也无从谈起,万一身体有个小隐患,现在有条件不检查,以后你回陕西后严重了怎么办。”

路谣眼角一抽,还真有些担心起来,便没再拒绝。

等一切检查做完,医生拿着化验单和片子看过了眼,皱眉道:“同志,你的身体情况不好,要注意休息啊!”

路谣心里一紧,连忙问道:“医生,我怎么了,不会有事吧?”

“还好发现得早,问题不大,只需要休息好,注意不要熬夜,不要吃高盐食物。”医生看着他道。

路谣点头道:“好,医生,谢谢您,我知道了。”

从医院离开后,他还一阵后怕,要不是姜玉楼,他的身体还真有可能垮掉。

想到这里,他感激道:“玉楼,谢谢你!”

“怎么又来,谢个没完没了的有意思没?”

“这次不一样,你可是救了老哥的命啊!”

“还得是你听劝,不听劝我也没办法,是不是?”

“对对对,以后你说的话,老哥都听。”

“别别别,不至于。”

回到楼房后,路谣又询问道:“玉楼,你说我的小说发表在哪里好?”

姜玉楼没有急着出谋划策,反而问道:“路大哥,你之前准备发表在哪里?”

“没想好,秦社长挺照顾我,按说发表在《当代》也可以。但是《收获》的编辑也联系过我,承诺会大力宣传我的作品,所以……”说到这里,路谣有些不好意思。

“稿酬一样吗?”姜玉楼说道:“路大哥,如果稿酬一样的话,我确实没办法给你更好的建议。”

“那好吧,我自己在琢磨一下。”

路谣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而且姜玉楼已经帮他够多的,投稿只能他自己仔细斟酌考虑。

又说聊了会儿文学创作,姜玉楼便提出告辞,“路大哥,我就先走了。你这边要是有缺的东西,就告诉我。”

回到家后,他决定好好休息一天。去陕北路途遥远,一来一回的一个星期过去了。再不休息,他怀疑自己的身体都要扛不住罢工。

只是,他想要休息的打算很快泡汤。

北影厂的厂长亲自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现在,北影厂的厂长还是汪蓬龙,也是北影厂的第二任厂长,他会在这个位置上坐35年。

这么个大人物找上他,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好奇之下询问一番缘由,才得知答案,是他的《情书》在岛国拍摄成电影,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这个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

华夏作家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并不稀奇,但是被国外拍成电影,那可是大大提升名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大事情,值得大书特书的。

更别提现在国家和岛国关系不错,再加上媒体自然推波助澜一番,他姜某人现在都快成中日友好的桥梁了。

姜玉楼瞬间吓出一身冷汗,中日友好的桥梁?

这担子也太重了,他可扛不起来。

他就想老老实实写个书,顺便赚点钱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那种国家大事他可参与不了,也不想参与。

就中日关系……他可不想过个十几年被贴上汉奸作家的标签。

汪蓬龙道:“小姜啊,现在呢,民间和上面都觉得你的作品很好,不能都让外国人拍成电影,我们自己也要拍,所以呢,我们厂就主动请缨,想着同你合作一次,一起为人民带来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

“领导,我这边没什么问题,就是咱们北影厂看中哪部小说了?”姜玉楼连忙道。

他的小说作品虽然多,但是适合北影厂拍摄的实际上也没多少。

《侏罗纪公园》没能力,《情书》上面不一定喜欢,《楚门的世界》议论太多,《扬名立万》拍不明白,《暗算》已经拍过电视剧,《李十三推磨》的篇幅又太小。

这么一划拉,似乎只有一部《黄土地》合适。

果然,就听汪蓬龙道:“我们厂里商量了一下,觉得《黄土地》就挺合适的。”

“领导,您能接受一个年轻导演拍摄这部电影吗?”姜玉楼突然问道。

“什么……什么意思?”汪蓬龙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

姜玉楼解释道:“其实,去年我就将《黄土地》改编成电影的版权交给了一个北电导演系的学生。”

“什么,一个学生拍您的电影,这怎么行!”汪蓬龙大惊失色。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而且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我。”

姜玉楼将当时发生的事情,挑重点告诉了汪蓬龙。

“哎呀,那真是太可惜了。”汪蓬龙有些遗憾,觉得自己行动太慢。

姜玉楼微微一笑,“领导,您难道没有想过那位年轻导演可以和北影厂是可以合作的吗?”

“合作?我们有自己的导演……咦?”汪蓬龙话说到一半,突然觉得姜玉楼的提议也不错。

北影的学生素质都是不差的,而且姜玉楼提到过的那位学生,叫陈恺歌是吧,他的父亲也是导演,家庭本就不一般。听说厂里本就准备从学校找些电影专业的学生,招个年轻导演也未尝不可。

这么说来,似乎有搞头呢。

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不想放弃《黄土地》这个改编项目。

就像姜玉楼心里所想,他写的书是不少,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也多。但是,在这个年代,拍成大众和上面都能接受的,似乎只有《暗算》和《黄土地》。

可《暗算》去年播过电视剧,这样一来,只有《黄土地》这一部了。

想了想,汪蓬龙说道:“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那位学生的能力如何。”

看到他能接受这种合作方式,姜玉楼也挺高兴的。

要不然,《黄土地》这项目的筹资和拍摄还要费一番功夫呢。

现在多好,北影厂要资金有资金,要人也有人,设备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没有比他们更好的合作方了。

姜玉楼笑着道:“这个好办,剧本我已经写好了。导演也有现成的,摄影师也有个天才,也是北影的。筹备方面,他们也早就写好计划书,只等毕业进入电影厂提交。既然领导有这个想法,不如大家见一面,开门见山的谈。谈好了,那两位年轻俊杰也能进北影厂,是不是?”

汪蓬龙一想,还真是这个理。而且,还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事情啊!

“那就拜托小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