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云间咖啡馆。
两人在角落里相对而坐,女子两根葱指捏着汤勺,不停地在杯子里搅动着。
“你可真难请。”女子声音好听,似嗔似喜道。
男子摊手道:“我也不知道所拉姐会找我,否则我肯定老实待在宿舍,哪里都不去。”
这对男女正是姜玉楼和刘所拉。
姜玉楼和唐月雯分别后,回到学校,正好碰到了找上门来的刘所拉。
两人怎么说也是朋友,刘所拉要请他喝咖啡,他也就答应了。
只是两人来了咖啡馆后,他就觉得这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尤其是所拉姐的语气,不像是对普通朋友的。
为了避免尴尬,姜玉楼直接问道:“所拉姐,你今天请我喝咖啡是有什么事吗?”
“怎么,没有事就不能请你喝咖啡了,我们还是不是朋友?”刘所拉横了他一眼。
姜玉楼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当然可以,我既不是什么商业大佬,也不是国家政要,有人请喝咖啡,我还求之不得呢。”
刘所拉点点头,紧接着又板着脸道:“你知道就好,以后我要请你喝咖啡或者吃饭,记得随叫随到。”
姜玉楼笑了笑,还有这种好事啊。
“扑哧。”刘所拉也被自己逗笑了,“好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共同创作的那首歌火了!”
姜玉楼眼前一亮,“是《我和我的祖国》吗?”
这话很多余,实际上两人也只合作过这一首歌。
“嗯,是老师托了关系,上了几档广播节目后,观众反馈非常好,就这么火了起来。”刘所拉看着眼前的男生,感激地说道:“玉楼,这都是你的功劳。”
这首歌的成功,对她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履历,以后要在国内发展的话,会是很好的加分项。
而这,百分之八十都是眼前男生的功劳。
姜玉楼连忙道:“所拉姐言重了,我顶多就是个填词人,最重要的谱曲不都是你完成的吗?更何况歌曲能火,除了词曲外,杜老的帮助也很重要。”
刘所拉莞尔一笑,“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在乐坛,你有能力就是有能力,谦虚并不重要。”
“所拉姐说的是。”姜玉楼并不反驳。
“其实今天来找你,还有个事想要向你咨询。”说到这里,刘所拉一时之间竟然有些难以启齿。
姜玉楼好奇道:“哦,什么事?”
沉吟片刻,刘所拉开口道:“歌火了,老师说可能会有记者采访,我想问问到时候该怎么面对记者的提问。”
就这?
姜玉楼还以为是什么难事呢,结果就是刘所拉面对突然的爆火,不知道怎么面对媒体的采访。
“所拉姐,这些杜老师应该会教你怎么应对,你为什么会想到我呢?”
“可能我不想让老师认为我是个连采访都不知道怎么应对的小女孩吧。”
那让我知道就没有问题吗?姜玉楼心道。
“那为什么是我呢?”
“因为你是我认识的人里面面对采访次数最多的同龄人吧。”
是这样啊。
了解了刘所拉的想法后,姜玉楼说道:“其实这很简单。咱们国内的采访不同于国外,采访前都会告诉你大致的采访范围,会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他们也不会问关于你隐私的问题,最多就是创作经历,有没有面对困难之类的。”
接着,他又详细说了一番面对不同的采访该如何应对的策略,当然也只是说了个大概,他是不会越俎代庖的。
刘所拉松了口气,“谢谢,有你说的这些,我瞬间感觉采访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喝完咖啡后,两人在店门口分别,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姜玉楼若有所思。
……
东京,角川书店编辑部。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端着一杯咖啡,悠闲的坐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男人叫野田广智,是一名编辑。
伸了个懒腰后,他在工位上开始了今天的工作,即,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这些投稿里,有点是真正的作家,也有梦想成为作家的人。
可是,角川书店对投稿审核非常严格,别说是业余作家了,就算是以作家为职业,并且出版过作品的老作家,投稿都不一定会被录取。
他喜欢这份工作,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胜在稳定。
就在他熟悉地将投稿分门别类时,一封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咦,来自华夏燕京的投稿?”
野田确实很惊讶,他还是第一次收到外国寄来的投稿。不过上面的文字却是日语,难道是在华日裔寄来的?
有时候,机遇来得就是如此奇妙,本来很久才会被他真正翻阅的信件,却因为邮寄
“角川书店已经这么有名了吗?”虽然是疑问句,但是野田的内心无疑是骄傲的。
“信件很厚,感觉里面装了一本书呢。”野田内心的好奇更严重了。
他拆开了信件,发现里面并没有手稿,反而是一封信和一本书。
这下,野田大失所望。
在一封信和一本书中,他选择了先阅读信件。
很快,野田通过信件知道了怎么一回事。
信里提到,这个叫佐天的女人是岛国人,目前在华夏的燕京上大学。她读到了一本叫做《情书》的小说,认为非常棒,很适合岛国读者阅读,因此写信寄到了角川书店的编辑部,希望国内也能引进这部小说。
野田失笑道:“这位佐天小姐的眼界太浅了,一部华夏的小说,又能有多好呢。”
不过,他还是拿起了那本小说,一看里面的内容,立刻傻眼了。
“八嘎,这个白痴,以为所有人都懂中国语吗?”
原来佐天泪子寄过来的是中文原版《情书》,她在华夏待了一年,勉强可以看懂中文小说,但是对于野田来说,想读懂中文小说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生气的野田直本来想将小说和信扔进垃圾桶,但是犹豫了一番,还是放进了抽屉里。然后就开始忙着工作,将小说的事情忘记了。
直到下班时,拉开抽屉他看到小说后,又记起了那封信的内容。
“算了,带回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