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提调会试

第543章提调会试

“如今,天下举子齐聚京师,春闱不得再延误,定于三日后重考。至于主考官人选,诸位爱卿可有举荐?”熙丰帝目光扫向几位军机大臣。

首辅师志泽道:“陛下,老臣以为江中堂德才兼备,威望素著,可堪此任。”

旧党显然已提前和江风达成了协议,苏浩初出班奏道:“臣附议,江中堂经明行修,才高志洁,当可服众。”

“臣附议。”诸多旧党并冯远等中立派人等齐声道。

霍董二人对视一眼,既然旧党和中立党已经联手,倒也不必硬上,免得因小失大。

如今最紧要之事是拿下宋睿空出的军机位置,其他都是细枝末节,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江风。

因拱手道:“臣附议,江中堂清正廉洁,忠厚老成,若为主考,想无人不服。”

新党众官员见两个大佬都表了态,也忙出来附议。

江风出班道:“陛下,臣才德浅薄,资质鲁钝,恐难当此大任,请另选贤能。”

熙丰帝摆手道:“朕记得江爱卿当年乃是榜眼出身,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实乃国家栋梁,朕之肱骨,何必如此自谦。

今科春闱已出丑闻,此刻正需一干城廓清寰宇,重塑科举清名,况满朝文武皆推举爱卿,可见众望所归,便请爱卿临危受命罢。”

江风见熙丰帝还能记得他的出身,感动得眼含热泪拜下,声音轻颤而又坚定:“陛下有命,臣万死不辞,岂敢虑及自身荣辱。”

贾琮抿了抿嘴,生怕不小心笑出来。

他忽然发现,演技和品级成正比,官越大演技越好。

像江风这种影帝级别,情绪、眼神、声音、动作、微表情无不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他要决死出征了,其实是领了一个美差。

“至于副主考么,孟卿持身端方,未与不法之徒同流合污,朕心甚慰,可留任。

此外,关卿才返朝,与京中人物牵扯不深,也是恰当人选。”

熙丰帝说着,又看了冯胖子一眼,道:“冯卿文章老道,独具慧眼,亦是一时之选,就辛苦三位爱卿了。”

“不敢当陛下金奖,臣遵旨。”三人忙出班道。

众臣暗暗观察,见这次三位副主考,新党一个、中立党一个还有个江南社党领袖,旧党隐有颓意,似乎有些不妙了。

“至于同考官人选,吏部、礼部、翰林院议定后报来。”

“臣等遵旨。”

“为保本次会考公正严明,林爱卿,你任监试官。锦衣卫负责考试全程监察提调,谨防舞弊。”熙丰帝又道。

“臣遵旨。”林如海道,他现任右都御史,又是探花出身,当个监试官,绰绰有余。

贾琮却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科考本就容易出事儿,且今年斗争激烈,别莫名其妙跟着吃挂落。

忙道:“陛下,臣不是拈轻怕重,只是臣对科场之事一窍不通,且锦衣卫从没管过科考。

这个……业务不熟,恐误了大事,臣提议都察院、翰林院派干员监察。”

熙丰帝哪不知道他的小九九,斥道:“混账,国家大事岂容你挑挑拣拣。

正因为重考事关重大,朕才派锦衣卫监察,以安天下士子之心,你竟想躲清闲,朕……”

“臣这不是怕人说闲话么?臣愿往、愿往,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贾琮忙扑通一声跪倒,陪笑道。

熙丰帝瞪了他一眼,道:“退下。为示公平,会考取中之人应按地域有所定例,免得惹人非议。诸卿有何高见?”

众臣看着贾琮暗暗摇头,这无耻之徒果然圣眷优渥,寻常人谁敢在金殿上讲条件,偏生他既是勋贵又是外戚,谁都拿他没办法。

接下来就是议论杏榜上南北人占比问题,以求地域平衡,众官激烈争论,都想给家乡多争几个名额,一个个引经据典,叙事说理,争得面红脖子粗。

不过,这和贾琮没关系,他也不关心,只在一边看热闹。

——

散了朝出来,贾琮正欲拉着林如海请教些科场的事,忽听身后有人呼唤。

林如海向他使了个眼色,低声道:“有什么事晚上过府再说。”说完先去了。

贾琮停步转身,拱手笑道:“王爷呼唤,有何吩咐?”

北静王笑道:“边走边说。”

人流渐渐稀疏,北静王左右略略一扫,低声道:“本王见令弟宝玉聪明灵秀,非同凡俗,本有提携之意。

哪知科场竟出了弊案,倒是白费了一番功夫,枉自在存周兄跟前夸下海口,着实惭愧。”

贾琮心中一动,笑道:“琮早已猜到是王爷暗中相助。

只是舍弟聪明有余,积淀不足,于举业上火候未至,揠苗助长,也未必是好事,还是顺其自然罢。

不过王爷提携之情,琮铭感于心。”

北静王道:“桓侯说的是。倒是本王孟浪了,一心想为世交出些力,险些儿弄巧成拙。”

贾琮忙道:“王爷言重了,会考出了这么大的娄子谁想得到?倒是浪费了王爷一个大人请。”

北静王笑道:“无妨,只要桓侯不见怪便罢了。如今令翁婿亲临考场,倒也不必本王多此一举了。”

贾琮摆手笑道:“见笑见笑,琮已令舍弟在家踏踏实实读书,不许应考,什么时候火候到了,再下场不迟。”

北静王愕然叹道:“这却失了一个好机会。”

贾琮道:“谢王爷关怀,今科暗流涌动,没真本事还是别掺和的好。”

“这也有理。”北静王点头道。

两人随口闲聊了几句,在午门外分手,北静王乘轿离去,离去前还邀请贾琮有空过府饮宴。

贾琮笑着答应,目送他离去,心中却在盘算,水溶此举是何用意,是为释自己之疑么?

想了半晌,不得要领,索性放到一边,径去衙门,部署接下来的监察会考之责。

锦衣卫虽没干过这个业务,贾琮也不太担心,有这么多精锐在,不信管不好一次考试。

——

重考日期定于三月十八日。

三月十七日晚,贾琮便进宫,在养心殿领取会考最关键的第一场考题——四道钦命四书诗题(三道四书制艺题,一道五言八韵诗题)

戴权将一个锁好的小匣子交给贾琮,熙丰帝又叮嘱了几句,便叫他出来。

这是熙丰帝亲自命的题,目前世界上只他一人知道,为求保密,连主考官在考试前都不会得知。

而试题刊印、密封、运输、保管等差事,全交由锦衣卫负责。

贾琮拿了题,不敢耽搁,快速出宫,在众亲兵并锦衣卫护送下赶往皇城内的文印局,连夜刻印试题。

文印作坊内,众礼部官员、翰林官、都察院御史等早已候着,待贾琮到来,众人略一寒暄,贾琮便拿出装有试题的匣子,交给众人检查。

“完好无损,可以开启。”众官道。

“开。”贾琮点头。

当下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三人,一人取出一把小钥匙,分别打开匣子上一把铜锁,退到一边。

贾琮当众打开匣子,从中取出一个牛皮纸袋,拆开后取出钦命试题,交给几人传阅。

众人看过后点点头,还给贾琮。

贾琮并不看题,喝道:“来人。”

“下官在。”管坊大使忙进来听吩咐。

“刻印的匠人、事物可准备妥当?”贾琮道。

“回大人,万事俱备,随时可以开工。”

“这是今科会考试题,拿去。卯时前,务必印刷弥封妥当,但有差池,斩!”

“下官遵命。”管坊大使小心翼翼接过试题,恭恭敬敬退下。

片刻后,整个作坊像一部精密机器开动起来,排版、校对、印刷、查验、封装,有条不紊,一丝不苟。

贾琮松了口气,对众官员笑道:“诸位都坐,不必紧张,作坊外面早有锦衣校尉严密守卫,保证一只苍蝇都不能进出。”

在第一场开考前,作坊内除了贾琮外,任何人不得出入。贾琮也只在天亮后,押送考题去贡院时,可以出去。

众官陪笑着坐下,以往此时大家都是文官,彼此也好说话,这回是贾琮提调监察,他们却不知该说什么,未免麻烦,都一言不发枯坐。

作坊条件简陋,也没个睡觉的干净地方,贾琮想到未来几天都回不了家,心情不佳,也懒得寒暄,只靠在椅内假寐。

正做着大被同眠的美梦,忽听锦衣校尉来报,说试卷准备妥当了,并呈上装箱封锁的钥匙。

贾琮看了看天色,还未大亮,点点头,道:“卯正启运。诸位大人巳正以后才可离开此地。”

众官忙躬身应是。

到了时间,作坊内人员一概不许离开,另有一批校尉从外面赶着马车进来,将堂内几大箱子考题搬上马车运走。

贾琮骑马随车押送,出了皇城西门,经瓦岗市街往南,转入长安街往东,抵达东墙根下,福建司营胡同和牌坊胡同之间的贡院。

一路上早有无数锦衣校尉、步军统领衙门的军士沿途护卫清道,确保贾琮在辰正前将试题安全送到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