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别有图谋

这时候,他身上的精钢锁链,才发出一阵碎响,行家只要一听这钢链的声音,便知道,无论是材料,还是手艺。

这条钢链都绝对是极上佳的物件,必然出自行家精心的锻造,用它来封锁的人,自然必是身负奇功。

他的四肢,都被这种精钢锁链,牢牢锁住,也真不知道,李保为什么会如此歹毒,如此狡猾,也如此不自信,要如此对待一个七天才能吃一顿饭的人。

这世上,可能没有一个七天吃一顿馊臭的牢饭,还能挣开这种精钢锁链的人。

忽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阵巨大的响声,内廷狱的正门被打开了,守门太监连声答应问礼,来者必然很有身份。

那人精神猛然一震,喃喃自语:“好,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御书房,皇帝和徐谦再一次对坐。

“谋杀大内总管太监,便等同于谋刺朕躬。”皇帝脸色铁青,一字一句,如同铁锤砸石,火星立现。

“那么皇上的意思,如何……”徐谦面色沉稳,看着这个九五之尊。

“自然是以谋反罪论之,尚有何问?”皇帝恶狠狠说道:“朕已决定,由京营副总管骠骑将军胡彪率精兵三万,辅以江湖义士,山东驻军,会众十万,直捣悍匪巢穴,誓灭一山阁蛲贼,以安天下。”

他慷慨激昂,徐谦却一声不吭,自顾自端茶喝起来,倒把一个九五之尊,晾在一边,好不尴尬。

皇帝怒火万丈,嘴角抽搐,却还是忍了,勉强笑道:“怎么,老相国还有疑义吗?”

徐谦起身一躬,慢慢说道:“回皇上,老臣的确有疑义。”

“这……怎么讲?”皇帝心中怒火翻腾,此时手中若有刀,早就一刀捅进这老贼之腹了!

“皇上怎么知道,这李保,”徐谦冷冷说道,眼神当中饱含着锋锐,尽管是面对这天下至尊,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懦:“便是一山阁杀的?”

“你……”皇帝大怒:“一山阁反叛已久,恶行昭彰,天下皆知。如此悖逆之事,不是他们,更有谁人做得出来?”

“皇上之言,差矣!”徐谦道:“皇上,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老臣已经亲自到现场验看,京郊翠华亭谋杀现场,并无任何物证指证是一山阁所为,皇上如若发兵,岂非是起无名之师,责欲加之罪?如此行事,岂不惹天下人耻笑吗?”

“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抗声道:“朕欲除一山阁久矣,天子除一蛲贼,还需要理由吗?”

“需要!只因天子就是天子,天子不兴无名之兵。”徐谦毫不相让:“堂堂天子行事,岂能如黑派械斗,想杀便杀吗?”

“哼!老相国此言,未免狂妄!”皇帝冷笑道:“我便直接下令发兵,圣旨一下,谁敢不从?”

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和天下最有威望的人吵架的时候,不掺和,不偷听,却是最明智的选择。

“皇上如此着急为一个太监报仇,岂不惹天下人耻笑?”徐谦也毫不让步,冷笑道:“还是皇上别有图谋?”

“大胆。”皇帝大喝道:“你竟敢这样与朕说话,朕贵为天子,普天之下,尽为朕有,还能有何图谋?”

他做的那些好事,哪有一件敢与徐谦和文武百官明说的?只能咬紧牙关,死不承认,而且说实话,他绝没有想到那李保会与襄王长史私相会见,自己何曾对他下过这样的命令?

所以李保和那长史在郊外翠华亭被杀,绝对是李保自己的主意,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皇上没有图谋,为何那大内总管会与襄王长史死在一处?”徐谦也生气了,大声道:“祖制,内宫太监私通藩王者,以谋反论处,诛灭九族!

现在遗落有数十万两银票,经查,都是襄王长史在江南几个小钱庄开具的,显是双方私相授受,不知究竟所为何事?”

“什么……银票?”皇帝大怒之下,反而突然之间,便恢复了冷静,这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原来皇上还不知晓事情原委,难怪如此激动!皇上,老臣现在已经查明,这李保,多次收受襄王贿赂,为他出谋划策,泄露皇上意图,襄王也格外慷慨,前前后后,送了李保怕有,百十万两银子!”

徐谦道:“皇上身居九重,哪里知道,那翠华亭谋杀现场,观者如堵,官府差役仵作人等未到之前,无知百姓,竟有撩开那李保裤子观看者,而且京城百姓,多有熟识此人者。朝廷威严,斯文扫地,莫此为甚。”

“这真是朝廷奇耻大辱!”皇帝大惊道:“只是百姓如何认得李保?”

徐谦道:“此人平日作威作福,招摇过市,更与襄王府的人过从甚密,京城百姓,岂不认得?只瞒得陛下一人。”

皇帝脸上的肌肉顿时抽搐不止,恨声道:“这个奴才,平日在朕面前……”

“诚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也!”徐谦叹道:“请陛下思量,此人身为阉竖,洒扫栉沐,却不守规矩,宦寺干政,他如此卖力鼓动陛下立襄王之子,不为金银,却是为何?”

皇帝的手砰然击在桌案之上。

徐谦却毫不在意九五之尊的雷霆震怒,继续说道:“皇上,现在天下人人皆知,内宫总管与襄王府私相授受,动辄数十万两。

陛下却被蒙在鼓里,更欲立襄王之子为后,此事败露,世人不笑行凶者心狠手毒,不笑这李保贪财忘义,不笑那襄王府谋取大位,但笑……”

“笑什么?”皇帝脸色铁青,死死盯住徐谦。

“笑陛下不识人而。”徐谦冷冷说道。

皇帝咬牙切齿:“李保欺我太甚,我必灭其九族;襄王父子心怀不轨,暗操阴谋,朕亦必杀之。”

“不可!”徐谦道:“陛下,现在人们已知李保与襄王长史一同被杀,至于为何被杀,二人又为何死在一处,毕竟众说纷纭,无论如何难听,也都只是猜测,便如浮云一般,尽可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