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清代 儒家衰落

儒家发展的第五阶段,则是从清代开始走向衰落。

其实即便苏晨不介绍,各朝各代的老百姓心中也有数。

尤其是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早就意识到这一点。

他可是清楚地记得,随着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大清王朝彻底轰然倒塌。

而在大清倒塌之前,也曾想要救亡图存,废除了科举考试。

要知道,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儒家经典。

科举制度和儒家是相伴而生的,科举考试没了,也就意味着儒家彻底衰落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社会关系和政治活动中。”

“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儒家思想被进一步加强和推广,成为了政治和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建立是以清军入关为标志的。”

“清朝时期,社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明朝后期的内忧外患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世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思想,寻求一种能够稳定社会的思想体系。”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统治者与汉族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官方思想上推崇的是满族传统文化和思想,而儒家思想则被视为汉族文化和思想。”

“然而,随着清朝逐渐稳定和统一国家,儒家思想逐渐被重新重视和加强。”

“通过将儒家思想纳入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中,清朝统治者以此来加强儒家思想的地位。”

“清朝统治者强调传统礼法,以及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人伦、教育等重要原则,并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

“例如,清朝政府在各级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中,强调文治而非武功,并将儒家思想作为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标准。”

“而且,清朝政府还通过教育制度的改革来加强儒家思想的地位。”

“清朝时期,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儒家经典,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制度。”

“如八股文制度、乡试、会试、殿试等,以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些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必修的科目,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来选拔人才。”

“清朝政府还建立了许多学校和书院,用以培养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承。”

“同时,清朝政府还定期举办科举考试和文化比赛等活动。”

“以此评选优秀的儒家学者和才子,并提高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在清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尊师、尚贤等传统价值观念,鼓励世人尊重礼法和完善自我。”

“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曾国藩:儒家思想在清朝初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可惜到了后期被西方思想冲击了。

清朝初期对儒家思想的强化和推广,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成为了大清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廷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等传统价值观念,并将其作为治理国家和实行政治统治的基础。

此外,清廷还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制度,以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朝廷的统治能力和社会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成为了清廷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清廷建立了许多书院,用以培养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承。

通过这些教育措施,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道德风尚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对大清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化和艺术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影响。

红楼梦中展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

在社会方面,儒家思想对大清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大清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

如民族意识的觉醒、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女性地位的提高等。

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儒家思想不仅是清廷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也是大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深刻影响了大清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大清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清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消极影响。

其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传承和社会道德建设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对大清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后世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不过可惜的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大门,致使儒家思想也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

“清朝后期,其内部的僵化及文化的专横,决定了清代走不出历史的迷途。”

“中国在清朝全盛时期,就因文化的桎梏而种下了衰退的种子。”

“到清末鸦片战争时,朝廷基本上成了明朝末年的翻版。”

“他们不肯放下身段虚心学习洋人的长处,满朝文武满脑子都是程朱理学思想,阻挠革新,反对洋务,最终把清朝葬送。”

“程朱理学有其精华的一面,比如爱民思想、严于律己思想,有积极意义。”

“但是,其作为治国思想体系是封闭落后的,是被实践证明的祸国殃民思想。”

“用程朱理学治国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国家蒙难,人民蒙羞,文明蒙尘。”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思想。”

“他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要摆脱程朱理学糟粕思想的束缚。”

“张之洞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

“他们要打倒的其实不是孔孟,而是程朱理学。”

“当时的儒学已经需要向西方学习了,故而此时儒学走向滑坡,甚至崩塌。”

“儒学支撑了华夏文明两千年的运转,其所讲究的仁、义、礼、智、信直到现在还在对中国人做出影响。”

“但伴随西方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新的列强入侵古老中国,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革新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反观同时期,清代思想混杂,大门洞开。”

“虽然有开眼看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但大部分人都被儒学钉住了思想。”

“所谓中体西用,结果洋务运动失败。”

“秉持儒家核心思想的清王朝最终无力支撑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中国封建主义自此落下帷幕。”

“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鸦片战争失败后国人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儒学,部分文人更加激进,想要全盘西化。”

“再加上袁世凯上书慈禧太后废除科举,读书人不再读四书五经。”

“事实证明,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纵观两千年儒学的发展,既有低谷也有涅槃。”

“当其架构崩塌之时,社会即开始重组。”

“蒋介石后来虽然致力于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比如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但最后也失败了。”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儒学逐渐走向衰落,再无大儒出现。”

“直到如今,儒学似乎淡出了世人的视野,但其影响力依旧存在。”

“或许,这个时代,又是一次吸收、创新、再成主流的沉寂期。”

“毕竟,传承千年的儒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半部中国文化史。”

袁世凯: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有所改变才能拯救中华民族。

儒家思想乃至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思想家,从本质上考察,都是着眼于如何维护中华这個天下的长久生存,这是他们能够被称为思想家的根本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各家思想家立足于不同的时代,立足于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孔子主张尊崇周礼,是因为面临礼崩乐坏的春秋现状。

孔子认定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恢复周初,以礼治天下的状态。

当然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于实际政治发展并无多大益处。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三纲五常。

也是基于汉武帝时期汉匈对峙形势、各诸侯国潜在忧患的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两宋之前的唐末五代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崩塌。

同时面临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两宋统治者急需通过洗脑来维护统治的苟延残喘。

明朝中央集权日趋成熟,外患也不明显,当时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恰在于文人官僚集团的集体腐化。

王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心学,呼吁要知行合一,要致良知,其实就是在要求文人官僚集团要自觉做到公心。

结果枉费了王阳明先生的一片苦心,大明王朝终究亡于文人官僚集团的私心。

清朝初期的儒家思想,诞生于明末的痛定思痛。

儒学大家反对理学的空谈,开始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研究的领域不局限于经学,把研究领域扩张到天文、地理、吏治等领域。

虽然实学在清初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清廷一直压制,逐渐走向青黄不接。

直到晚清,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逐渐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曾国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观念。

在思想方面,曾国藩谨守中庸之道,对国家的发展持务实平和的态度。

大清儒家发展规律,在和平时期,儒家都是以理学为主。

到动荡时期才会逐渐务实,两者交替发展。

在自然科学发展上,也偶尔有重视的学者。

但是由于清廷不提倡,一直重道不重器,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历史步入近代之后,儒家的价值体系仍然制约着社会的进程。”

“在走向近代的艰难跋涉中,儒学一再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回应,并多次重演着挫折与复兴的悲剧。”

“这深刻地展示了儒家价值体系的复杂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思考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前提。”

“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曾一再受到传统批判者的抨击。”

“五四时期,这种抨击甚至达到相当激烈的程度。”

“然而,也正是在近代,出现了以维护儒家道统为己任的新儒家。”

“这种近乎悖论的历史现象既表现了对儒学意义的不同理解,也蕴含着对近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

“在近代,儒学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又获得了新的认同。”

“尽管历史的选择不同,但所围绕的却是同一个主题,即儒学与近代的关系。”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儒学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传统。”

“对儒学的态度固然可以各异,但却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五四运动以来的批判思潮对儒学作了多方面的清算,并以强化的形式突出了儒家思想对近代化过程带来的消极影响。”

“但同时却忽视了儒学的多重意蕴,并或多或少表现出简单否定的趋向。”

“不仅引发了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且容易使人们产生对近代化的陌生感。”

“新儒家较多地将注重之点集中于儒学的正面意义,并由此肯定了近代化过程与传统的联系,从而为缓解近代化与儒学传统的紧张作了努力。”

“但由认同儒学,新儒家又导向了儒学本位论,主张由内圣开出新外王。”

“这一思路往往很难避免内圣压倒外王的传统框架,后者的逻辑结果则是抑制现代化的进程。”

“作为儒家道统的维护者,新儒家反对将否定儒家传统视为完成近代化的前提。”

“与儒学批判者强调传统与近代化之间的紧张不同,新儒家力图论证传统与近代化过程的相容性。”

“总之,儒学的近代命运展现为排拒与认同的二极对峙。”

“而在这种对峙的背后,则是对近代化方式的不同选择。”

“如何超越二极对峙,对儒学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作出更为合理的定位。”

“当现代化再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这一问题便显得越益突出了。”

孔子:把清末时期国家的落后归咎于儒家思想,这是有失偏颇的。

他对儒家的衰落不禁感慨万千,或许这就是物极必反吧!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可末了却要被后世人横加指责。

到了清朝,儒家思想已经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模样了,被历朝的统治者改得面目全非。

儒家思想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历代帝王统治天下臣民的工具,已经不是原本的样子。

儒家思想作为历朝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这明显是不行的。

现在他已经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晚清老百姓会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儒家思想倾向。

一种认为儒家思想一切都好,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

一种则是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儒家思想,主张完全抛弃儒家思想而全盘西化。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思想,可以毫不保留的继承,进而发扬光大。

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

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有用的思想内核,使之成为新时代的思想精神。

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数千年历史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提取有用的思想内核,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还有,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都需要抛弃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