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郞三郞急了:“阿姊,我们也要。”
他们也好想过生辰,二郞记得自己的生辰是在冬天,三郞是在春天,每次生辰阿娘就会给他一套新衣衫,但是来到这里后就没有了,看到阿正哥碗里的双蛋黄,兄弟二人羡慕坏了。
王书颜把自己的鸡蛋夹成两半,一半给二郞,一半给三郞,笑着解释:“你们还太小,等你们长大了再送,这个礼物先给阿正哥哥,等你们也十岁了,阿姊也送你们好不好?”
不是她哄小孩子,是这个礼物眼下阿正最需要,而且还很辛苦。
阿正比二郞大三岁,比三郞大五岁,许是受了不少苦,看上去也只比二郞高一点,来到这里才慢慢养胖不少,但看起来依然和二郞差不多,不喊他‘阿正哥’,都看不出来他比他们大三岁。
二郞三郞一听,只得乖乖听话,点头说好。
二郞看着碗里多了半个鸡蛋,见阿姊碗里的面没有鸡蛋,懂事的将自己碗里的一整个鸡蛋放到她碗里:“阿姊,你呆会还要出去,要吃多点。”
三郞有样学样,也将自己碗里的整个鸡蛋送到阿姊碗里:“还有我的,还有我的。”
王书颜哭笑不得,见小元正也想将自己的鸡蛋夹过来,赶紧拿手捂住碗:“够了,你们真当阿姊是饭桶啊。”
她也就中午吃得多,早晚的食量其实还好。
见王阿姊这么说,元正小脸微红,只得作罢,就是一听完王阿姊说的礼物满心期待,想问是什么礼物又不好意思,只得笑嘻嘻的吃面。
反正王阿姊送他什么都喜欢,由其看他们都穿着自己给他们买的夏衣,更是欢喜的紧。
临叔叔要他学会不要忧虑以后,要珍惜当下,所以他很珍惜眼下的时光。
张氏笑着对阿正道:“阿正,呆会婶婶给你量身子做身新衣衫,就算是婶婶送的生辰礼了。”
二郞三郞又是一脸羡慕得紧,见娘亲也送阿正哥,两人一肚子心思。
三郞道:“阿正哥,那个东南盒子我今天借你玩一天。”
二郞白他一眼:“那个本来就是阿正哥买的。”
三郞反驳:“可是阿正哥送我了,那就是我的。”
二郞凑到三郞耳里叽里咕噜的说一通,等他离开,三郞对元正笑得一脸神秘道:“阿正哥,东南盒子我不借你了,我和阿兄要送别的给你。”
二郞笑出小虎牙,同样一脸神秘:“对。”
小元正听得欢喜,连连道谢,把自己的鸡蛋给二郞三郞一人夹一个:“不管你们送我什么,我都欢喜。”
王书颜抚额:“快吃吧,面都要陀了。”然后夹一个鸡蛋放到小元正碗中,故作凶巴巴道:“赶紧吃。”
小元正朝她笑得天真无邪,低头吃面。
张氏看着小元正,稀罕得紧,又看向二郞三郞,脸上满是欣慰,两个儿子乖巧懂事,女儿能干,连暂住在家的小元正也无须她多费心,真觉日子如果能这样平淡的过也是挺好的。
张氏吃到一半想起一事,对女儿说道:“咱们新房子盖好居住到现在都没有摆席面,按礼数是不是不妥?”
其实席面原定计划在三天前,但女儿天天在李大夫的医馆忙得很,实在没有功夫管这事。
王书颜一脸无所谓:“眼下我正忙,里正阿叔他们也在帮忙周旋成药一事,时间有限耽误不得,还是等事情处理了再摆席面吧。”
张氏也觉得有理,又说了二房送来不少布匹一事,打算给他们提前做秋衣。
王书颜淡道:“这二伯母倒是挺大方。”
昨天,二房的洛氏叫人送来了春夏秋冬的布匹,每个颜色各两匹,虽然布料一般,但赢在数量多,说出去也体面。
吃完饭,二郞三人帮忙收拾完碗筷,便跑去马厩喂马。
家里买了马车后,王书颜将原来的竹屋请老雷公改成马厩,二郞三郞对家里有马车一事最为兴奋,每天都是又害怕又兴奋的想摸摸,两兄弟一天到晚吵着要给马儿喂马,一人喂白马,一人喂红马,只有元正一脸从容,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为了避免被马误伤,王书颜定了规矩,不许在她不在的时候进马厩喂马,不然吃巴掌。
张氏怕马,清理马厩的工作只能交给王书颜,后来,阿正见王书颜天天往外跑忙得脚不沾地,便主动揽下这活,王书颜观察两天见他不害怕又是体贴想帮她分担,便由他去了。
有了新马车后,发挥的作用其实挺大,王书颜让周颂卿只要需要采买,都可以让小厮过来驾车。
而方子口村的村民们打从知道他们盖新房后又买了大马车,有眼红有羡慕,私下议论的自然不再话下。
苏大娘跑过来说起这事,王书颜一脸无所谓:“无所谓,嘴巴长在人家那,我管不着,只要别让我听到。”
……
李大夫医馆里,周颂卿听完李大夫说完昨天金大夫要买方一事,骂了一通后问道:“还有两日唐大夫就下山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一趟‘益寿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书颜却道:“我们可以先进山采药吧,方子口村这片山的藿香应该也不少,征集一些人手先以采药为主。”
她的想法眼前很简单,远的够不着,就在眼皮子下功夫,总好过干等。
李大夫蹙眉:“那瓶子呢?老二说瓶子的量太大,窑铺都不敢接多,都只愿意接五百个数量,有两个稍大的烧窑铺也才敢接一千个,工期要二十天。”
这是李大夫二儿子刘仲邈带回来的消息,东凑西凑,也才够五千瓶不到,还差一大半的数量。
通州县六镇十三乡,烧窑铺也才五、六间,这么大的量,因碍于时间太短,虽心动却不敢接,都默契的只接可承受的范围内。
王书颜揉着发涨的额鬓:“那就,有多少算多少吧。”
一个成药从里到外要解决的问题简直是多如牛毛。
李大夫愁眉不展点头道:“你那两个叔已经托人打听别镇的烧窑铺和藿香,如果有合适,我们就在别镇下单采卖。”
王书颜:“也只能这样了。”
今天已经第八天,过两天梁小将又会过来勘察,眼下泡好的药只有五大缸,只够三千多瓶,还差十个大酒缸没有入药浸泡,拖一天,成药的速度就会慢一天。
周颂卿道:“那我先征集采药工,可有什么要求吗?工钱怎么定?要多少人?”
王书颜点头:“只有一个,做事须严谨,工钱按数量算,一斤三十文,多劳多得,愿意干的话,多少人都行,不严谨的话一个都不要”
周颂卿点头:“行,我先把这事给你安排妥当,过几天有个乡绅要回村出资建‘学堂’,这是村里的大事,也是好事,我到时肯定会忙着招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