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汉武大帝

【儒家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使得工商业地位极其低下,失去了自我创新的活力,社会生活逐渐僵化。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却没有社会地位,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彻底断了他们改换门庭的道路。因此,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就成为了心照不宣之事。】

始皇想起了那个被他称为“仲父”的人,他曾经助自己良多,可惜贪心不足,终究被欲望反噬。

他又想起了巴寡妇清和乌氏锞,他们虽也是商人,却提供了很多大秦朝廷需要的东西。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于国有害的,可是要如何分辨呢?

制度!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限制商人的贪欲,让他们遵纪守法,为朝廷做出贡献!

这才是法家的作用!

始皇只觉得心中迷雾消散,思绪一片清明。

桑弘羊对此深有感触,他出身商贾之家,为了与朝廷大员结交,父亲不知送出了多少财物,若不是有幸遇到陛下,他也只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商人,哪里有机会立于明堂之上,指点江山……

想到这里,桑弘羊对着汉武帝深深的施了一礼,汉武帝心里莫名其妙,面上却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刘猪猪:看我们君臣关系多融洽!

【孔子被尊称为“文圣”、“圣王”、“至圣先师”,在思想领域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儒家学说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再也没有出现。】

孔子黑着脸道:“老夫提倡‘礼’是要恢复周朝的君君臣臣之道,贵贱有序,长幼有别!天子做天子的事,诸侯做诸侯的事……什么等级就做什么等级该做的事,后世将老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是何居心!”

你们自称儒家学子却不读书吗!

【由于缺乏其他学说的良性批判,儒家也失去了改造自己的条件,形成了文化□□的局面。从秦朝的焚书,到汉朝明朝的党争,清朝的文字狱,一次次思想上的高压政策极大地打击了国人创造精神与理性思维。】

汉武帝:“党争?”

主父偃思索片刻道:“党即因各种关系形成的团体,争是争斗,想来是两方人彼此争斗。既然能与秦朝的焚书沦为一谈,说明其对我朝影响极大!”

还是很坏的影响。

朱元璋对于党争并不陌生,他也是熟读史书之人,只是没想到大明也会出现党争。“咱废除了丞相,六部直接归咱自己掌管,怎么还会有党争!”

朱标想起前几次天幕的内容道:“父皇,您忘了,明朝没有丞相却有首辅,首辅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朱元璋:“不要让咱知道是哪个不肖子孙设置的首辅,身为皇帝连勤政都做不到,废物一个。”

是老四的子嗣,与我们有何关系……

【当一种学派成为整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意志,这个学派便离死不远了。儒家从上到下构造了自己的道统,从尧舜禹,到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再到周公、孔子、孟子,这些上古的贤人成为禁锢思想的牢笼,后世再也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孔孟的思想,只能在千年前定下的框框里打转。】

董仲舒无奈道:“那可是圣人,谁敢说自己比圣人强呢。”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了明清甚至以“八股文”取士,将所有人的思想程序化,规则化,最终导致了思想文化界的万马齐喑,难以应付时代的巨变,被西方列强后来居上。】

【当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一种否定一切的倾向出现了。当时的学者推崇新文化,打到旧文化,推崇民主和科学,猛烈的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旧思想。被禁锢两千年的思想终于迎来了彻底的解放——以一种摧毁一切的方式。】

评论区

“矫枉就要过正!”

“袁世凯打着尊孔复古的旗号复辟,简直就是开时代的倒车。”

历朝历代的儒家子弟都绷不住了,后世人怎么能批判圣人呢,若是没有儒家,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还能坚持什么?

孔子却明白了,当一种思想深入骨髓,想要打破他,就要将其彻底摧毁,否定他的道统,改变他的思想,扭转他的意志!“老夫只想做个老师,宣传自己的学说,希望统治者遵循周礼,希望战乱可以减少一些啊!”

“其实,当时的先生们反对的并不是儒家的学说,而是反对将一家学说抬高到治国之道的位置。儒家被神化的太久了,已经深入了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彻底打倒儒家就无法解放思想!”

“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解放国人的思想,甚至有人提议全面废除汉字,改用拉丁文字,与国际接轨。”

“不要啊,我不想学英语!”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古文字,从现代汉字还能看到四五千年前甲骨文的影子,这是拉丁文字所不具备的。”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比明白文字的重要性,自从始皇统一文字后,华夏大地便有了交流的渠道。北方人可能听不懂南方的乡音,但一定能看懂南方人写下的汉字。

原来所谓的百年屈辱居然如此惨烈,就连自己的文字都无法保全!

他们对造成这一切的清朝产生了浓浓的厌恶之情,就连雍正康熙等有所作为的清朝统治者都被深深震撼!

雍正:“朕的肩上担负着的不只是大清的天下,朕不能让华夏大地在朕的手中沉沦!”

【汉武帝思想统一与始皇帝的政治统一交相辉映,共同铸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特性,使得我们两千年来始终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从这方面来说,汉武帝功莫大焉!】

天幕下的人有些不解,好坏都让你说了,所以,独尊儒术到底该不该继续?

天幕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两种看法,聪明的统治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华夏需要一种统一的文化认同,但却不能将其抬到神圣的位置,不能压抑其他学说的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竟放春满园!

与其被儒家裹挟,不如改为儒家为我所用,还有法家、道家……凡是有用的学说都是我华夏的瑰宝。

【统一了国内的思想,造就了“九世之仇尤可复”的社会舆论,汉武帝开始了自己的大动作——外事四夷,定汉疆!】

始皇:“朕倒要好好看看,这个后辈有何武功能得个武帝的谥号!”

在始皇心中,他是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制度,上古皇五帝都不及他的功绩,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一幕场景:一位持节使者身处匈奴王帐中,面对匈奴单于的威胁,临危不惧,侃侃而谈:“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刘邦赞道:“霸气!”

武帝也目露赞许之色:“这个使者是何人,临危不惧,扬我大汉国威,这才是我大汉男儿的风范!”

【画面中这位汉使的名字,我们都知道,他叫苏武,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未央宫中有大臣惊呼:“苏武!”

武帝看向那人的方向,原来是平陵侯苏建,武帝转念一想,大汉朝廷的官员多是祖辈恩荫,莫非这个苏武也是苏家人,这般想着,他便问了出来。

苏建忙答道:“回陛下,小臣次子名叫苏武,不知是不是天幕所言之人。”

他有些后悔,自己干嘛要发出声音,若天幕说的是自家儿子,那万事好说。若不是,岂不是冒领功劳,以后自家父子还如何在朝中立足。

卫青看出他的窘迫,便开口道,“苏武是得天幕称赞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天幕定会介绍此人生平来历。”

汉武帝太缺人才了,见到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想扒拉到自己碗里。

苏建心里则是对长平侯感激涕零,侯爷对他恩重如山,他恨不能为侯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汉武帝建元元年,苏武出生在长安。此时他的父亲苏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苏武十岁那年,苏建以校尉之职随车骑将军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以军功封平陵侯!苏武从一个普通军官之子,一跃成为侯府公子。】

【随后,苏建多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屡建战功。苏建的个儿子都得到恩荫,官拜郎官,苏武便是其中之一。】

苏建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真是自家儿子,看不出来,那个小子居然能得青史留名。下朝后便去祭拜祖先,看看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

见苏武果然是本朝之人,武帝很是高兴,“平陵侯,你家孩子得天幕肯定,定是忠勇双全之人,明日便来未央宫做个郎官吧。”

苏建忙谢恩,随后又有些不确定道:“陛下,小儿今年刚满十八岁,什么都不懂,只怕会冲撞了陛下!”

武帝对自己看中的人容忍度是很高的,当即笑道,“无碍,冠军侯也是幼年便在朕身边受教,苏武若能得冠军侯几分风采,也能为你苏家再挣个侯爵!”

苏建心中激动不已,忙谢恩领命。

群臣有些骚动,他们羡慕的看着苏建,这人真是好运气!原本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武夫,若不是跟着长平侯出击匈奴,哪里能封侯拜将。现在他的儿子也得了陛下青眼,眼看着代富贵手到擒来!

不过,汉武帝也有些想当然了,苏武与霍去病可不是同一赛道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