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第447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我听说了,你找人往上递话,这事到此为止,你让人回来,之前的事情咱们一笔勾销。”

许大茂知道,要不是现在他入了首长的眼,相当于有了庇护,杨延绍根本就不会出面来和他说话。

经营的名声已经岌岌可危,徐为民去帮忙递话,现在这人又出来挡路。

从大年初二从娄父那里知道消息之后,许大茂一直在想办法,心里这口气就没有顺过。

都憋屈到现在了,可这个姓杨的依旧咄咄逼人。

或许还有林豪杰的事情?

之前徐卫国造谣许大茂投靠过去当狗,林豪杰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现在徐为民往上递话,又站出来了。

还有这个杨延绍,简直欺人太甚,在黄浦江当土皇帝就好好的当土皇帝,回来干什么。

好好做封疆大吏的太子不好吗?

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口黑锅就背上了,现在想取下来都不让。

和外面的国营饭店完全不一样。

主要是接待的人群不一样。

之前是因为没人护着,现在有人保着他,真以为他是一个好好先生啊。

以前他处处小心,那是真的有可能会死。

最起码明面上是没有。

还真不是个好相与的。

“许大茂你……”

林豪杰也没想到许大茂过来一句话不说,就直接动手,这还是他认识的那個许大茂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能再扩大范围了。

又看到水杯飞来,仓皇躲避。

现在既然已经入了大首长的眼,那行事乖张一点又如何?

站在两人中间,防止事态继续扩大。

杨延绍调查过许大茂,之前的事情他都清楚。

别的杨延绍都能承认,但是杀人他是真的一点都不能承认。

看到桌子上有倒好的开会,许大茂拿起来就泼在了杨延绍的脸上,就这还不算,水杯也朝着他的脑袋砸了过去。

呵。

而这三次见面,一次比一次刷新他之前的固有印象。

杨延绍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愣了一瞬,水泼到脸上才清醒过来,幸好这里是四季饭店,开水都是能直接喝的温水,定时服务员过来更换。

玻璃水杯砸在墙上破碎开来。

“啪——”

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真当我没有脾气吗?你觉得我现在揍你一顿,会不会有人把我拿进大狱啊?还是说你动手杀了人也没人管啊?我倒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没人管。”

那边都已经定性了,是那些人趁乱仇杀,明天就拉出去枪毙了,和他有什么关系?

“你胡说什么。”

林豪杰还在劝:“冷静一下,冷静一下,不要为了这点小事闹僵……”

小事,小事,人命关天的小事。

“这里是四季饭店。”

这边这么大的动静,已经有人过来看了。

饭店的管事人员也已经过来了。

在这里闹事肯定没有什么好结果,许大茂也不想继续在这里废话了,扭头就走。

这个姓杨的要是继续得寸进尺,真的不介意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管你背后有什么人,有大首长的关注,许大茂也不想继续怂下去了。

搞的是个人都敢来欺负他。

真当他没有脾气是个随便拿捏的软柿子。

“饭店规定,影响他人用餐……”

林豪杰和杨延绍也主动离开了四季饭店,总比被请出去要体面一点。

一个拂袖而走。

一个让许大茂上车。

“伱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大的火气?”

“我不想惹事,但是现在个个都想插手我家的私事,又是暗示又是警告,还要让我背锅,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

林豪杰不知道许大茂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为许大茂出头还是徐为民。

这让他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世界很简单,世界也很复杂,就看你是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顺势而为平步青云,奋起反抗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有。”

“你觉得杨延绍是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

“其实我告诉你,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他已经是很不错的人了,至少从一开始找到你,只是想为李天骄讨个说法,有些人的坏,你想象不到。”

林豪杰又把许大茂送回了四合院。

别的不说,至少徐为民真的在为他奔走,不管有什么目的,就这一点,也让许大茂对他的印象改观。

一样米养百样人。

或许是徐为民的递话起了作用。

没有警告,也没有处分。

所有人都像是遗忘了这件事一样。

心照不宣。

几天之后报纸上出现了一点报道。

【什刹海发生聚众打架事件,造成多人伤亡,目前案件主犯已经全部被枪毙。】

这就是大业初期,武德充沛。

杀人何须等秋后,愿你来生斩监候。

许大茂坐在办公室,放下了报纸,打开了收音机。

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杨延绍没有再来找不自在,许大茂也不怎么早退了,为了打发时间,所以又买了一个收音机放在办公室里面。

“我们要严格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事情终于走上了正轨。

领导人了解到

这是一个好消息。

就是不知道用储备金买来的粮食,这些救济粮能救济多少人。

“工厂停工,工人返乡意愿强烈……”

到了今年,有些事情终于是维持不住了,工业化停滞不前,一些工厂已经停工了。

你觉得能搞定,实际上真的搞不定。

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只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第二就是之前来的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别的什么路可走。

能不能吃饱以后再说。

人先回去就好。

这就是当下的目标。

看似一方面是三线建设一直在投入人力和精简人口相互矛盾,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三线建设的都是重工领域的技术型工人,而且不需要那么多。

精简的是那部分是之前亩产万斤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进城人口,结果没有工厂,来了和没来一样,还要管着吃,属于是非生产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