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只手遮天

“说刘病已为什么又提到了《轮台罪己诏》呢?汉武帝死时,刘病已才四五岁,而从汉昭帝到废帝刘贺中间的十多年间,真正去实践与民生息的是汉武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或者说是霍光。”

“同样是托孤大臣,霍光与诸葛亮是不一样的。《国志》中记载刘备托孤诸葛丞相的遗言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什么意思?”

“就是丞相你是安天下的大才,比曹丕那瓜娃子强多了,我儿子能辅佐你就辅佐一把,要是我儿子不太行,你就自己上!有人说刘备是虚伪,但他说了就等于给了诸葛亮自立的合法性。这也就是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要是遇到曹操、司马懿,隔天蜀汉就姓曹、姓司马了。”

曹操:我倒也没有那么心急!

司马懿:我倒也没有那么不能忍!

蜀汉之前的君王皆是心下一震,这……位蜀汉君王好气魄。即便知道后人守不住天下,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的这般洒脱。

曹操、孙权等同期风云人物也不免生出几分敬佩,刘备这等肚量,确实令人敬佩。

刘备听到这话有些得意,不错,他就是这样有肚量的明君啊!其实刘备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为何能够说出这样的遗言,然从天幕反馈来看,虽然他儿子很平庸,但丞相却从未放弃他儿子,这让他越发肯定诸葛亮值得这样的信任。

刘备很高兴,蜀汉其他臣子也很高兴。虽然让主公这样信任的不是他们,但主公可以这般信任丞相,可见其厚道。谁不想追随一个厚道的主公呢?

“虽然我们常嫌弃阿斗平庸,嫌弃阿斗立不住,以至于诸葛丞相积劳成疾,早早过世。然在感情和信任上,刘备和刘禅父子确实给了诸葛亮一个君王能够给的全部。刘备托孤给了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合法性,而刘禅也是全心信赖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是因刘禅荏弱不得不一肩担起蜀汉军政大权,但自古以来这种主弱时一肩担起国家希望的主政大臣能有几个得善终?且不说那些被过河拆桥屈杀的,有些已经死了还要被掘墓翻黑历史,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近一点如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在吴国为官,是吴国托孤大臣,最后不仅自己身死,还被夷了族。孙权的娘生孙权梦日,孙权儿子孙亮的娘生孙亮梦到龙头入怀,一听是不是很厉害?然这个吴主孙亮一生唯一战绩是计除权臣诸葛恪,诸葛恪死了,于是他也被另一权臣孙綝废杀了。”

“诸葛亮死后,也是有人向刘禅进谗言的。这个人叫李邈,曾经得罪刘备是诸葛亮求情才保住性命。诸葛亮也曾重用过他,但后来因为与诸葛亮政见不同,诸葛亮就不用他了。”

“诸葛亮死后,李邈琢磨着丞相在世什么都管,皇帝肯定不乐意,就跑去和阿斗说丞相坏话,想要借着帝王的猜忌心,打压诸葛家和诸葛亮留下的人。可惜李邈只知道皇帝都多疑,却不知刘禅。”

刘备:这个李邈果然是小人,就是丞相太心善,还保他!

刘禅气鼓鼓:这个李邈竟然说相父坏话!

“刘禅暗弱,能力平庸,但他却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帝王多疑的毛病。刘禅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爹在听爹话,爹死了听相父的,相父死了听相父留给他的老臣。”

“相父和他说过能用的人,他是真的一个个全都用到死。就连降臣出身的姜维因为是相父留下的,就能放心让姜维带兵北伐。但凡岳飞、辛弃疾能遇到一个刘禅这样的君主,北伐就成功了。”

“蜀汉后期不行除却前面提过的天下十分只占其一,先天不足,就是相父留给阿斗的人不够啊。诸葛亮虽然给阿斗留了人,但这些人毕竟没有诸葛亮那么强的能力。没有人能像诸葛亮一样,一个人就把蜀汉的人人心拢起来。”

“于是就需要阿斗自己提拔人才,平衡朝局了,可阿斗他挑人的眼神不太行啊。如果阿斗听李邈直言,拔出诸葛亮留给他的人,自己选人上来,蜀汉决不能延续那么久的。”

“后世骂阿斗,其实很少骂他昏君,而是嫌弃他太平庸了。一个平庸的君主做不了大汉的中兴之主,只够做个守成之君。在守成上,阿斗还是很强的,在诸葛亮死后,他自己还撑住了蜀汉二十九年。如果把他放在赵构、朱祁镇这些人的位置上,他能做的比这些昏君好百倍千倍。”

“那为什么阿斗没那么差劲,我们还常说扶不起的阿斗呢?大概是因为蜀汉的臣子太忠。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战死后,阿斗觉得这战没法打了,就打算降了。可是他的儿子和臣子却都不愿就这么降了。蜀汉之臣包括太子和皇子都殉国去了,就他这个君王选择苟且偷生,可不就成了显眼包了。”

“自古王朝末年多见臣负君,王朝将灭,文武大臣都急着抛下君王甚至献祭君王谋取后路。唯独蜀汉独树一帜,臣欲再战,奈何主公先降。臣子还没谋后路,刘禅已经开始谋后路了,这才是他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蜀汉有降臣吗?有,然人家降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为了保护降魏的刘禅。相较于某些得君王信任,却想献祭主公向新主公邀功的人,蜀汉之臣实在是一股清流。皇帝是个比烂的职业,末代王朝更是以昏君奸臣比烂为主,可蜀汉却非如此。”

“因为蜀汉之臣太忠太义,刘禅为了保全性命苟且的那句乐不思蜀,不免让人不耻。”

“说回李邈,这家伙是不会说话没啥情商之人。最初因为骂刘备,气得刘备想杀他,是诸葛亮救他小命。后来又怼诸葛亮,气得诸葛亮不愿用他。现在到了刘禅这,依旧是喜欢自作聪明。”

“须知始皇帝叫吕不韦仲父是被迫,但阿斗叫诸葛亮相父,绝对是心甘情愿。刘禅对相父的依赖甚至超过亲爹刘备,因为刘备死了,他还有相父辅佐。现在相父没了,阿斗一想到自己要当家了,都愁死了。”

“李邈这个时候跑来进谗言,侮辱相父身后名,阿斗哪里能忍,当时就给下狱了,本来是要交给朝臣议罪,结果回去越想越气,天亮就直接把人杀了。”

“刘禅虽是君王,但他既不是如始皇帝、汉武帝这类杀伐果断的雄主,也不是赵构、朱祁镇这类随便杀人的昏君。刘禅当了四十一年皇帝,亲自杀的人就两个,一个是诋毁相父身后名的李邈,另一个是造他黄谣的刘琰。”

“刘琰的妻子胡氏去给太后贺新春,太后很喜欢胡氏,就留胡氏陪了自己一些日子。结果胡氏回家后,刘琰怀疑妻子与皇帝有染,对妻用了私刑,并逐出家门。其妻上告后,刘琰按照律法程序处死。”

“你造皇帝的谣,不一定会死,得律法来审定。可你要是造丞相的谣,那么你今晚过不了夜,要么阿斗今晚睡不好明天来杀你。”

“这天幕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是——”韩世忠叹了口气,与岳飞道,“喝酒喝酒。”

因天幕之故,韩世忠和岳飞还在前线领兵,朝中昏君奸佞现在不敢明目张胆迫害,但小动作也不少。这几日韩世忠与岳飞相聚一处,是讨论联合布防的事情。后背不安定,辖区荒芜,没有朝廷的支持,不适合大举北伐。

故而,现下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有意效仿汉时赵充国,在自己防区屯田,同时收留从北地逃过来投奔的百姓重整荒芜的田地,想要学一学天幕说的后辈辛弃疾自己攒粮草北伐。

“相较于诸葛亮被蜀汉两代君王交托信任,与诸葛亮一样是托孤大臣的霍光显然没有这个待遇。汉武帝留下的托孤大臣是四个,其中霍光与卫氏一脉息息相关,而上官桀曾是李广利的部将,许多人怀疑他与昌邑王一脉是有些关系的。”

“当然了或许最初上官桀与昌邑王一脉关系匪浅,后来也投向其他藩王了。相较而言,桑弘羊和金日磾是相对中立的,所谓中立,其实是有利益也可以投向任何一方。然这种出身背景可以看得出,汉武帝这个安排是要他们相护牵制的。”

“如果汉武帝没有在死前下《轮台罪己诏》,改变国策,霍光这些辅政大臣很难完成朝廷政策掉头这件大事的。事实也是如此,这几位辅政大臣内部有许多不和,皇帝年幼无法裁决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

“如果汉武帝没有在自己手上完成国策掉头,辅政大臣又不能乾坤独断,一旦众口不一,朝廷就很难实现国策调整,朝廷的问题会更加严重。没准刘病已就不是中兴之主,而是要学刘秀、刘备来个复汉了。”

“因为丙吉出现的时机太好,以及丙吉之后还做了霍光的长史,后世许多人推测保护刘病已的丙吉是霍光所安排。提到这些就是说明一下,霍光在汉昭帝初期并没有想要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自由。”

“即便霍光真的在暗中保护了刘病已,那也只能是暗中,无法在明面上做什么。一旦他明面上表示出对刘病已的在意,立即就会被上官桀和桑弘羊抓到把柄,毕竟这两个人不爽霍光排在他们前面很久了。”

“朝廷无人能管,敢管,丙吉就这样又养了刘病已数月,才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人照顾这位被人视为烫手山芋的皇曾孙,这人就是刘病已祖母史良娣的兄长史恭。史恭的母亲贞君是刘病已的曾外祖母尚,很怜悯刘病已,虽然年迈却坚持亲自照顾刘病已。”

“不过刘病已也没有在史家住太久,汉武帝临终前曾留下两道遗诏:一道是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注1】。”

“汉昭帝始元二年,应该是过了孝武皇帝丧期了,霍光等人遵遗诏受封为侯。其中金日磾在在一年前已病逝,是追封侯爵。刘病已从史家搬出,养育于掖庭,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注1】。”

“因刘病已是两年后才送到掖庭抚养,以至于不少人都怀疑将刘病已收养掖庭是霍光矫诏。不过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当时辅政大臣不止霍光一个。桑弘羊和上官桀跟霍光也不是一条心,霍光还没有只手遮天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