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讳泰,字林宗,出身寒门,冠于太学,成儒林领袖,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均以疾辞,隐居草野。先生识深甄藻,奖拔士人,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后皆如所鉴。他淡泊名利,闭门教授,弟子芜杂,贩夫走卒乃至囚徒剧盗俱不以为忤,并使士慕成名,自司徒、太守、典州郡者达六十余人,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建宁元年,因以不为危言覆论,得免于党祸,但闻诸多名士君子惨于枉死,异常悲痛,且言‘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翌年初春,悲愤交瘁于家中,时年四十有二。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四方之士盖万余前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子猷言罢,面色凝重,久久方能平息。
(“识深甄藻”等史评:出自《后汉书·郭林宗传》以及《世说新语·正事篇》注引《郭泰别传》等。)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句:出自《诗经·大雅·瞻仰》,意指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片刻短暂的沉默后,子献率先发声评介,恭谨内敛,语调随着揄扬之情渐次高昂:“有道先生自幼早孤,家境贫陋,却矢志向学,涵养才德,偏逢天时不与,汉末朝堂无道,黎民堪怜,他显名后多次婉拒朝廷征辟,一心只在躬化亲疏,奖训士类,欲立先立人,欲达先达人,此其仁爱之德。”
(躬化:意指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
少姝点头频频,不禁心驰神往:“年少时,家人曾劝先生给事县廷,他却说‘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有此大志,眼界便会从一已之身,一已之利看开去,后来他离开家乡,行学至成皋屈伯彦先生精庐,并日而食,衣不盖形,历时三年不改其乐,成博洽无不通,再游洛阳太学,与高士大儒相友善,终于名震京师。”
(“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句:出自《后汉书?郭林宗传》。斗筲,古代十升为斗,一斗二升为筲。斗和筲容量小,比喻气量窄,见识短。《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精庐:汉代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多属专经研习阶段的私学,这类私学,有的设在经师家里,也有经师带领弟子在外传授的,此类私学的教学水平往往不亚于太学。有的大师名气很大,很多人慕名欲拜为师,但又难于亲往门下直接受教,于是只能在大师门下著录其名,是“著录弟子”,而唯有亲身前往教师处受教的被称为“及门弟子”。)
“先生名显于世后,决意不仕,拒富贵于踵下,不逢迎谀于世,不逐波浮于众,唯以仁心授课育人,渡人向善,生而不已,高贵而坚定之操守更可敬哉!”王文娟亦发赞言。
“先生游太学时,对宦官专权、肆行无道的腐败朝政大加挞伐,扬清激浊,褒贬朝臣,一时朝野成风,竟以臧否相尚,致使公卿以下均惧其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门,后党锢之祸起,许多师友见戮遭难,他赤子一言:贤人亡矣!此其节义之德。”子献说得掷地有声。
“先生以名士身份游历陈国、梁国、汝南、颍川、陈留、东郡等国,以礼敬人,尊礼安人,留下几多佳话轶事,后回归故里,于华岩馆门下受徒千人,学有秩序,民风井然,此其持礼之德。”少婵道,“周公制礼作乐至今,虽时移世易,但有德者,言语行事莫不以守礼为上。”
“先生观乾象晓危邦不支,大厦既倾知诤死无益,遂投身于传经授业,孜孜不倦教导弟子,延续澄清天下之志,外出世而内入世,此其明智之德。”少妍道,语气里有一股少见的铿锵之风,“为人一世,要能不断找到希冀所在,哪怕只有微弱的星星点点,亦是超脱而稳健的智慧。”
“先生性明知人,恂恂善导,犹重讲授修学为人之大义,士子莫不争往从之,他多于其间提携英彦,议人休咎,了若目睹,皆言后验,使埋没乡间的璞玉浑金得以现世,此其诚信之德。”子默道,“即方才所谓诚信之出神入化了。”
(休咎:吉凶祸福。)
“先生由始至终一介布衣,得‘天下模楷’李元礼先生厚待,赞为‘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这称颂世所罕有。”
(李元礼:即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
“蔡中郎曾有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仅此一斑,足见对先生敬仰之致,生前高名扬于天下,身后天下仍高其义。”
(蔡中郎:即蔡邕,字伯喈,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他所作“郭泰碑铭”,后成为一则汉语成语,意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另据《太平寰宇记》载,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有郭泰碑被下诏特别保留。周武帝宇文邕,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蔡邕所撰碑文,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八》。萧统,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笔者特将碑文附录于本章之后,希冀有更多的人能欣赏得到。)
“同郡名士宋冲称‘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先生确实无愧斯言。”
之后亭内不再有人言语,大家深陷追思先祖之德,动容之下一时难以自拔。
“好了,”就像随意捻起个寻常的物件,少姝说着,将那不知何时复归原样的种子收入香囊中,又轻巧吟咏出声,“藤援绕指柔,果熟落英香。倩语话葫芦,进德辨消长。”
(绕指柔:出自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消长:语出《周易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也引作“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意指君子之道减弱,小人之道便增长,比喻此消彼长。)
“这四句一出来,少姝的‘戏法’可就妥帖做足了。”
好一派其乐融融。
子默轻轻抚弄着手心,犹在回味方才奇观:“怎么回事,少姝姐姐这个新戏法,我好像很早以前在哪里见过?”
少婵也点头应道:“还真是啊,似曾相识,我也正自琢磨哩。”
待她说完,少妍少嫆惧是一愣,显见感同身受。
“兴许,是咱们梦里见过的,亦未可知。”子猷笑起来,“孟子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也许和少姝这戏法曾几相逢一般,五德本自在人心中,要常思自省,以这种情怀来修身养心,陶冶性情,方可见功。”
(“非由外铄我也”句: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大意是美德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原来如此。”
兄长剖析鞭辟入里,弟妹们莫不心有戚戚焉。
“哎,想起来了,子猷哥哥,”少姝笑道,“我听舅舅讲过,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而作为医师,亦有将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亦视为五德,以仁德滋肝木,义德敛肺金,礼德养心火,智德藏肾水,信德厚脾土,真可谓调理心性、滋养五脏了。”
“道能遍物,物即是道。”少婵眼中透着光,摩挲着手里一直把玩的莹润玉石,“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能遍物”等句:出自道教学说。)
“这倒不假,自古来,五行说广行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子献也是个杂学通,“近来我闻释家亦有五行的说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称五门修行,据传为菩萨之行门。”
“始于心,终于心。儒者正心,道者关心,释者明心,看来,三家本如然,全为了性玄呐。”子猷不住颔首,“观人此生,真正得到过而迸发光耀者,唯有修悟入心的道德,将精神力气放在任何他处,皆是无功而返的耗费,为人为学,终要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
众人唯唯称是。
从庙宇里绕将出来,已近日中,大家又来到前日曲水流觞的泉边,四散坐了,进些糕点裹腹。
少嫆撩起裙边,嬉笑着寻到泉眼边掬水喝,小羲也了跟过去,姑侄俩喝了一通还不够,少嫆又拿出老大的水壶来,准备接满了带走。
旁边认得的或不认得的,全都看得骇笑不止。
少嫆才不理,嘴里叨叨个不停:“这泉水可是非同一般,昨天人们只记挂着烹茶吃酒,把这泉水的原味都忘了,唔,滑柔无比,光喝它也够够的了。”
少妍嫌她样子不雅:“喝就喝呗,你怎么还把那么大的水壶也捎出来了?”
“看来是早就打定的主意。”少婵掩嘴乐。
“我倒想把庐内的匏壶拿来一用,少姝姐姐也做不得主哇!”少嫆贪心不足。
“知道还说,那不是成心给人出难题?”少妍白她一眼。
“所以说,人最好自食其力,装满这两大壶,回去也好给大人们尝尝鲜。”
两个姐姐不觉相视嫣然,话锋为之一转。
“小妮子倒是有心了。”
“唔,比我们想的周全。”
附录:《郭有道碑文》??东汉蔡邕作书
作品原文: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1。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2。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3。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4。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5。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6。州郡闻德,虚已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8,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9,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10。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11。其辞曰:
于休先生,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洋洋搢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兹铭,摛其光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1]
注释:
1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左氏传》曰:晋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亡,虞必从之。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虢叔,王季之穆,为文王卿士。将虢是灭,何爱於虞。《毛诗》曰:我求懿德。《国语》,胥臣曰:文王即位,而咨于二虢。韦昭曰:咨,谋也。
2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左氏传》:师服曰:天子建国。又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公羊传》:晋献公谓荀息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何?高诱《战国策注》曰:郭,古文虢字也。
3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周易》曰:贞固足以干事。《韩诗外传》曰:设於隐括之中,直已不直人,蘧伯玉之行也。《孙卿子》曰:拘木必将待隐括然后直。刘熙《孟子注》曰:隐,度也。括,犹量也。《苍颉篇》曰:矫,正也。
4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六经》《五经》及《乐经》也。图,《河图》也。纬,《六经》及《孝经》皆有纬也。
5缨緌之徒,绅佩之士:《礼记》曰:子事父母,冠緌缨。郑玄曰:緌,缨饰也。孔安国《论语注》曰:绅,大带也。《礼记》曰:凡带必有佩玉。
6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尚书大传》曰:百川趍於东海。《曾子》曰: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
7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周易》曰:匪我求童蒙。袪,犹去也。
8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西京赋》曰:洪涯立而指麾。《神仙传》曰: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度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涯先生。皇甫谧《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及尧之让位于许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责由曰:汝何不隐汝光,何故见若身也?
9融:毛苌《诗传》曰:融,长也。
10不朽之事:《左氏传》:穆叔曰:太上有立德,此之谓不朽。
11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典引》曰:扇遗风,播芳烈。《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莫不兴起。《毛诗》曰:显显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