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一统天下后,有四百余年天命,每年获得的基础气运是一万,后来开拓西域、岭南、海外扶桑、南疆之后,增长到了一万五千左右,这些气运看着挺多,但是随便一用就用完了。
看上去很多,但是每年消耗的也多啊,洞天世界基础维护需要一千点气运,如果开启节约模式,会降低到一百,但是那种模式几乎没什么用。祖宗庇护,子珏对自己子孙后代的加持,每年要三千点,若是家族人数继续提升,这个数值还会涨。
朝廷当年建立观星台,在天下各出设立了三十六座。观星台能够观测星象,能够镇压国运,消弭灾祸,但是消弭灾祸是需要花费气运点的。
一千气运能够将一郡之地变得风调雨顺,无灾无难,但是天下有三十六座观星台,每年就需要三万六千点气运值。王氏一族建立淮国几百年间,也才积攒了三百万气运,若是全部开启,一百年就给用完了。
到时候没有了气运庇护,各种倒霉事,各种刀兵、疾病、福祸之事全都会有,王氏家族如何传承下去?
但是有观星台不用,也完全是浪费,因此王氏家族开启的观星台只是低级效果,每年每一座观星台消耗一百点气运,一年下来需要三千六百点气运。
虽然只是开启了低级观星台的祈福、禳灾效果,低级效果能够将各种灾祸消弭一半,若是将要发生的灾祸不大,就会直接被消弭掉。
子珏当时测试过,六级以下(包括六级)的地震会直接消弭,或者只会有轻微震感,六级以上的地震威力会减少百分之五十的威力。
其他风暴、山火、洪水、海啸、旱灾、雪灾、瘟疫等等灾难也是如此,会被削减,这样只要不是遭遇到大灾难,大乾各地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当然真要是爆发六级以上的灾难,那就没有办法了。
除了这些外,王氏每年还有一些其他气运支出,这些全部加在一起,王氏一族每年需要消耗八千点气运,若是再使用天命神器,那就需要更多了。
一万五千点气运值,子珏需要储备一些,以应对王氏一族在失去天命之后,维持生存所需要。若是王氏失去天命,不再建国,基本上就没有了气运来源,到时候就需要以以往的积累度日。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继续获得气运,比如在新朝建立的时候贡献足够的力量,或者在新朝建立之后出将入相,为诸夏立下功勋。但是想想就知道啊,他王氏一族可是前朝的皇室啊,自己造自己的反吗?
就算是自己造自己的反,有那个皇帝敢任用前朝的皇室出将入相?只怕这皇帝没有几十年脑血栓,都干不出这种事情。
顶多是按照商周以来的三恪制度,封一个爵位,将其看守起来。就这还是走运的,要是不走运,直接就将前朝皇室杀绝种了。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自从秦汉以后,那些亡国皇室的后代可是一个比一个凄惨。王氏不会将自家的身家性命去寄托在别人身上。
大乾能够给前朝皇室三恪制度,子珏可不认为后面的朝代会给王氏三恪制度,甚至按照王氏现在对豪强、勋贵、世家豪门的态度,若是那些人有了机会,会给王氏翻身的机会吗?
在大乾天命终结之后,王氏就只能庇托于大小琉球群岛、扶桑群岛、西域或者辽东乐浪郡这些偏远之地。至于说在中原隐姓埋名,王氏一族额头上的玄鸟纹可不会隐藏,这样明显的神纹,怎么隐姓埋名?
所以还是干脆利落的跑到西域、大小琉球和扶桑群岛暂避。
中原朝廷对于这些蛮荒之地的管束能力很弱,大乾能够维持这种情况,完全是王氏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
就中原前往西域那么远的道路,人口也稀少,国家强盛也不能完全掌控,一旦国力衰减,立刻就会被其他国家侵占。
王氏一族低调一点,在这里找个地方居住完全不是问题。
皇室一族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赞同使用天命神器,也是因为气运值不够用,他们想要在家族或者诸夏文明面对真正有覆灭危险的时候使用。
大乾天命强盛时期,天灾人祸就会减少,大乾天命减弱,各种天灾人祸就会增加。这也正是每到王朝末年的时候,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贪官污吏杀之不绝,一副不把王朝搞没就誓不罢休的样子。
而一旦新朝鼎立,天灾人祸出现的立刻就少了,然后各种名臣也开始出现,王朝也会快速走向鼎盛。而只要皇帝不去瞎几把搞,这样的鼎盛就会维持百年到一百五十年左右。
这种情况就是天命初现,气运鼎盛,换个话来说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处于上升期,朝廷不管做什么都是犹如天助。
然后王朝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当然这个下坡路通常情况下也是持续百年的,并不会一下子就崩盘,毕竟诸夏的底子太厚了,除非出现‘大明战神’这种将领,不然不会一下就崩盘。
当然即便是朝廷鼎盛,若是出现了脑残,就算是王朝鼎盛也会出现重大转折,将王朝上升趋势打断。这其中的代表有驴车战神、大明战神。除了这两个最有名的还有其他几位,比如那位何不肉糜的,比如那位指鹿为马,又给宗室来了一个消消乐的。
若是朝廷气运深厚,中间甚至会降临几个气运之子,这些人应运而生,若是顺利,还能重新将国力推向顶峰。若是后辈子孙争气,自然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可若是后辈不争气,很快就会滑落,就如同回光返照一般。
大乾鼎盛一百余年之后,人口众多,虽然国运鼎盛,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天灾人祸也出现了,勋贵豪强官员世家也学聪明了。在想要用以前的借口,清理他们已经很难了。
不过这样也好,勋贵、豪强、官员世家学聪明了,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