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邗沟比王临想象中的更难,四百余里河道的开凿在这个时代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工程。
王临抽调了十万人轮换进行开凿,为了取水方便,河道将周围的湖泊也串联其中。工程量浩大,可以说将整个淮国的人力物力投入了七成。
邗沟的开凿王临为了不影响农时,都是抽调农闲时间开凿,并且让公室子弟亲自负责,避免有官员上下其手贪污,或者逼死百姓。征发徭役也非常克制。
因此邗沟的开凿费的时间很长。
好在淮国经过公羊解的治理后,钱粮格外充足。多点钱粮,时间长一些,不去过分压榨民力。
因此邗沟的开凿用了整整八年。要知道现实世界,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可是用了六年时间,其线路远超邗沟。当然其用的人力物力也极为惊人。
开凿运河并不是简单挖一条沟渠就行了,其沟渠对于深度有着很重要的要求,若是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河水倒流,或者运河断流。
淮国的匠作司的几名大匠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测量,这才测算出最合适的数据,经过长达八年的时间,轮番施工挖掘,终于到了即将贯通的时候。
淮安西,大泽边上。
一座足有三丈高的夯土台,王临在世子搀扶下缓缓登上高台,经过一系列的祭天仪式后,这才传令道:“开闸!”
“君上有令,开闸!”
“君上有令,开闸!”传令官一声一声接替传递,很快运河大堤上就传来一阵悠长的吼声。
“开闸喽~”
数百名民壮一起转动十个巨大的绞盘,锁链被发出一阵刺耳的摩擦声,用来挡水的堤坝豁然洞开。
下一秒,汹涌澎湃的河水就奔腾而出,干涸的河渠不过片刻功夫就被涛涛江水覆盖,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从长江一路往北注入淮水。
邗沟中段,为了防止水源不足,特意连通了两个大泽,有两个大泽的水补充,只要不是天地环境大变,这邗沟就不会干涸。
虚空之中,子珏看着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缓缓连通,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向北而去。将淮河与长江连通。
与此同时,子珏的耳边也传来一阵系统提示音
【你的后代开凿了人类历史上
【天阶·纳须芥子(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使用者可以获得一个存在于虚空之中的空间,可以存放无生命物品,所有存放物品不会损坏、变质、腐朽。你可以将空间向王氏家主开放。】
子珏直接选择使用。只见灵光一闪,他就感觉到自己在虚空之中掌控了一处空间。
【你的后代建立了千古名城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座城市将在未来的历史中,闪耀千年,你获得地阶道具·神兵天降,你的气运点增加了】
【地阶·神兵天降:使用后立刻获得五十名战力为95的神兵,神兵存在八个时辰,时间结束后神兵自行消散。】
王临看着奔流不止的江水,心中很是欣慰,目光也随之望向了遥远的南方,似乎在这一刻,他的视线越过千里,越过长江,‘看’到了位于那片土地上的吴国。
“可惜了,今生怕是再没有机会征伐吴国了!”王临叹了口气。
邗沟连通,扬州筑城,这一切都是为了征伐吴国,可是在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他也已经垂垂老矣,再没有征伐吴国的可能了。
冬,万物萧瑟。
淮宫殿中,曾经英明神武的王临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就在今天的宴会上,王临突然晕倒。等醒过来的时候,王临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命不久矣。
此时大殿之上已经坐满了淮国公室,王临气若游丝的躺在床榻之上。众人心知,国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太医已经诊治过了,油尽灯枯,非药石可以救治。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宫室之中的人纷纷让开道路,望着病榻上的王临默默抽泣。
“父亲,父亲!”一个踉踉跄跄的身形穿过众人,扑倒在床前,哭泣起来。
“吾儿莫要哭泣。”王临脸上带着笑意,伸出苍老的大手想要为儿子王载擦拭掉眼泪,可是大手伸到一半,却已经有心无力。
世子王载连忙一把抓住父亲的大手,抚在自己脸上,虽然这大手粗糙,干瘦,但是却给他一种别样的温暖。
“不要伤心,为父今年已经七十,活了这么久也已经活够了,是时候该去见文王了。为父能够去见文王,这是值得高兴的,莫要哭泣。”
“父亲.”世子王载泣不成声。
“你宅心仁厚,待人宽厚,这是你的优点,但是却缺少杀伐果断,这辈子当一个仁君是绰绰有余,但是你要记住,一定要维持法律制度不被破坏,维持税法,若是有人敢破坏,不论是谁,一定要杀了他!”王临脸上突然泛起一阵潮红,整个人好像恢复了过来,那原本无力的干瘦手掌也突然变的极为有力,紧紧抓住王载的手。
回光返照,大殿之中,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一阵悲意。
王载哽咽道:“父亲,儿臣一定牢记您的教诲,维护法律制度不会破坏,维持税法,若有人敢破坏,不论是谁,儿臣一定杀了他!”
听到王载的誓言,王临像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本想着今生要踏足吴国的土地,可惜没机会了!”
王临的声音越来越低,王载感觉到握着自己手上力气也越来越小,王临的目光看向了半空中,口中喃喃道:“载儿,淮国我就交给你了,文王,您是来接临的吗.”
王临的手陡然坠落,红润的脸庞瞬间变得灰暗,气息也随之断绝,眼中的光彩暗淡下去。
王临薨逝了!
王载再也忍不住,攥着王临的手,大声哭喊起来。
宫室之中,众人也在这一刻同时放声大哭起来。
淮文公四十三年冬,文公薨逝于宫中。
淮文公在位四十三载,并邗国,改税制,建扬州,开运河,文公之贤,天下无何出其右者也。自此淮国兴盛,百姓安居。——《淮宫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