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圣神族启动响应

圣神族面对这个高科技残局,很快便做出响应。

他们商议过后,决定兵分两路,耶和帝神、耶都神负责对付宏观危机,灵女神带着父羲神、卡俄神和里雅神负责对抗微观危机。

于是,为了挽救宇宙,他们启动了第一阶段应急计划。

随后耶和帝神他们出发了,着手开始解决宏观科技祸患。

“圣神星系”在宏观科技方面,目前仍远远领先于其他星系,而且耶和帝神极擅长此领域,所以宏观这边状况不算槽糕。圣神族的“极光系列”有无数的子产品,耶和帝神他们派出大量UFO,强控那些人类发明的飞行器,全部遣回了对应星系,之后将人间的太空设备没收集中到了临近的无人区,最后启动各星系的三界防护系统,执行了封锁。

他们计划在第二阶段时,再治理被污染的外太空环境、及解决星系内部的问题。

另一边,灵女神在圣神星系的灵族系的“圣矢”上,带着大家辛苦攻克微观科技。微观恰好是圣神族从未涉及的领域,所以这次的危机十分棘手。

当耶和帝神他们的宏观危机解决得差不多时,灵女神的队伍终于取得了一些科研进展。鉴于“寄生花”是“人类加强剂”中的最强者,他们把研究重点全都放在了它们身上。

首先,灵女神的研发组从摸索中了解到它们的起源,大抵如下:

“寄生花”是有生命的微生物,一共仅四个品种。这四种花分别名:“幽灵草”、“黑蔷薇”、“曼陀罗”、“曼珠沙华”。它们小到连肉眼都看不见,最小为“幽灵草”,它的直径将近1微米,其余各花不论成、幼体,直径均不小于1微米。人们早先用它们增强体能、治病疗伤、延年益寿,最终发现服用后会变得如恶魔般可怕,因此便用象征黑暗的四大地狱恶魔之花来命名,这就是它们的由来。

后来它们被大批量生产,用于入侵人类,专门制造异能战士。

其次,灵女神他们在测试中发现了它们的特征,关键如下:

每个“寄生花”团队中,“幽灵草”好比皇帝、“黑蔷薇”好比宰相,“曼陀罗”是正规军,“曼珠沙华”是特种部队。

其实力排行为:“幽灵草”第一、“黑蔷薇”第二、“曼陀罗”第三,“曼珠沙华”属特殊类,是介于后两者之间。此外,相同的花种区分高低阶,如是研发的第一代,则视为高阶,其余均是低阶,高阶强于低阶。

再次,灵女神他们在研究中弄清了它们繁殖的方式,分为如下:

如是在人体之外的“寄生花”,主要依靠二分裂方式繁殖。

如是入侵到人体的“寄生花”,则通过复制方式繁殖,繁殖的后代必须尽快排出体外,例如通过血液接触感染他人、或遗传给子女;如若不及时排出,最终会死去。

值得注意的是:“幽灵草”无繁殖能力。“黑蔷薇”仅拥有二分裂繁殖能力。“曼珠沙华”比较特殊,它多出了一种繁殖方式,即:它可以任意粉碎,每一个碎片皆是有生命的,将来都能成长为跟原来一样的曼珠沙华,需要的不过时间、营养而已。

最后,灵女神他们设法证实了它们与宿主的关系,重点如下:

“寄生花”习惯入侵到宿体发挥作用。它们只能入侵跟人有关联的,如活着的人类、拥有下凡历劫能力的天神;另外还有一种,是它们变异后可能会入侵的,即灵魂。

每个人类只能被一朵“寄生花”入侵,被入侵者称为宿主。

被入侵后,宿主将占主导地位,“寄生花”则依附宿主。宿主借助“寄生花”给予的反自然功能实现他们的目的,而‘寄生花’依赖宿主吸食营养,并对宿主造成某些影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寄生花”进入人体后,会在血液中产生分泌液,借此为宿主们带来各特异功能。

宿主则通过吸食人类的脑脊髓液,为“寄生花”提供营养。“幽灵草”和“黑蔷薇”宿主摄入营养极少,休眠期极短;“曼陀罗”和“曼珠沙华”宿主摄入营养较多,休眠期较长。各宿主体内的花,均是每三百年休眠一次,每次休眠前,花的残留营养及宿主的分泌物将被清空。

人类的寿命大约百年,每三百年可投胎转世一次,“寄生花”休眠多少受了这点影响,因为它们的寿命长达十万年,而又不喜更换宿主。

若没有进入人体,它们也能依赖空气中、水中等的养分生存,相对弱一些,但群体攻击性依然很强。

再后来,灵女神他们大力研究,总结出了宿主们的各类反自然的特异功能,主要如下:

高阶“寄生花”宿主的特有功能是:读取及操控思维、和干扰记忆。

所有“寄生花”宿主的共有功能是:高智商、强记忆、追踪术(能快速追踪别人)、移动快(能快速移动,最快可如汽车时速)、不惧冷热(身体忽冷忽热)、微意念操控(意念杀人或移动物体,迷魂术)、攻击力强(功力强)、摧毁爆发力强(破坏力强,最强可引发一场海啸)。还有一个,是变异后可能会出现的,即进出第四界。

“幽灵草”和“曼珠沙华”宿主的独特功能是:能永久存贮宿主自身的记忆。然而,因其存贮容量有限,每一百年的记忆仅能存下1109500,选择保留的记忆内容无法变更,保留的记忆时间无法超前(即不能涉及未来、不可超于现实中的时间线)。

总而言之,宿主们拥有许多特异功能,但他们不能随意使用,因为每用一次将大大耗损分泌物,等于耗损自己的寿命和元气,同时体内将按分泌物耗损量生成反噬之毒,那毒带有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