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鸡兔同笼,开启山门

京城外十里,一处青山脚下。

青山无名,于是杨冬便顺道将青山也命名为了蓝翔山。

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杨冬却觉得十分合理。

蓝翔山下蓝翔书院,不合理吗?

此刻,蓝翔山下的蓝翔书院,虽说依旧是大门紧闭,但已经有不少学子,聚拢在了门前。

他们或是手执经典,高声诵读;或是靠在树旁,闭目养神;更有几位来了兴致,居然聚在一起逗起了蛐蛐。

“你们说这蓝翔书院,当真如同宣传上那般好么?”

有一名书生挑起了话题,顿时便有其他学生,加入了讨论之中。

“某倒是觉得,这蓝翔书院,很大可能是名不副实。它虽然背靠着皇宫,但毕竟根基尚浅。而咱们大周京城,最不缺的不就是书院吗?”

听到这话,不少学生纷纷点头同意此观点,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倒是不这么认为。众所周知,大周京城书院众多不假,但我倒是想问诸位一句,这么多书院之中,可有不限制出身的书院??”

“这……”

此言一出,不少人的脸上,都闪过一抹犹豫之色。

虽然不知道蓝翔书院,究竟是不是在欺骗大家。但单是这不限制出身,便已经算是破了先例。

而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寒门子弟云集于此。

旁人恐怕不知,但唯有寒门子弟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若是想要出人头地,要么寻得一位良师,而后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下去;要么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争一把功名加身。

然而,这两条路,无论走哪一条,都并不简单,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

可问题是,都出身寒门了,如何能一下子掏出这么多银子??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蓝翔书院横空出世了。

不限身份,不限年龄。只要你能通过书院的考试,便可以加入蓝翔书院。

而且管吃管住,不收任何费用。

许多寒门子弟承认,他们心动了。

虽然蓝翔书院的口碑究竟如何,他们还报着几分警惕。

但一想到此处的背后,乃是龙椅上的那位,一个个却又放下心来。

与此同时,

书院内,

杨冬站在蓝翔山上,正打量着书院门外的场景。

姚佳踮起脚尖,给他披上了一件长衫,担心道:

“杨公,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此处寒气重,待久了难免伤到身子。”

杨冬却微微摇头,目光始终落在了蓝翔书院门外的那些学子身上。

“莫慌莫慌,让本公再好生观察一番。”

“若是林春秋那条老狗,想要针对我的话,蓝翔书院开山这种天赐良机,他断然不会放过。”

“既然如此,林春秋的人想来就隐藏在这些学子之中。”

思及至此,他再次认真打量起来。

只是他盯了一盏茶的功夫,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果然呐,林春秋这条老狗,还是有些手腕的!

杨冬感兴趣的抿了抿嘴,一双眼眸中开始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很好,藏得挺深是吧?

等着,小爷绝对不会让你们的阴谋得逞!

杨冬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而后抬起头看了看时间。

算算时间,差不多也要到了吉时。

他刚要开口呢,蓝翔书院的大门,发出一道沉闷的响动。

随后这道沉闷的大门,便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推动之下,逐渐朝着学子们敞开。

如此大气磅礴的一幕,顿时让在场的学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他们也见过不少书院,可你见谁修书院的时候,会修这么沉重的一扇大门?恐怕京城城门口的大门,都没这个结实!

至于书院内部的装饰,

在他们踏入蓝翔书院的那一刻,便彻底沉醉在其中了。

与传统的黑白写意风格的书院不同,蓝翔书院的建设,可是运用了杨冬造出来的最新款的水泥。

也正因为有水泥的存在,整个蓝翔学院修建出了一副恢弘大气的样子。有棱有角的直线条,搭配古罗马时期的标志性立柱。

可以说蓝翔书院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超出了一些当下的时代。

即便是比起紫禁城,也是丝毫不差,可以说是各有优劣。

“这里……当真是书院么?”

望着眼前庞大且令人震撼的场景,

如此恢弘大气,就算师资力量弱一些又如何呢??

况且陛下投了这么多银子进去,肯定不会让它荒废下去。

思及至此,赵煜一行人的脸颊上,不由泛起了一抹笑意。

和他们抱着同样心态的,还有

在看到书院之后,他们其中大部分人的脸颊上,都不自觉的挂上了一层笑容。

这地方,真的不错!

只可惜,加入书院,还需要考试一番。

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的是,就在半个时辰之后,他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即将出现。

在经过座位排序之后,杨冬亲手将那些试卷,递给了书院的各位教师。

教师们等待了片刻,而后统一将手中的试卷发了出去。

只是令考生们,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是,每次老师发完试卷后,脸上都会流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

“考试时间为一个时辰,请尽快作答。”

才一个时辰??

不少学子的脸上,都露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他们平日里参加考试,作答时间至少都是三个时辰起步。

这才一个时辰,完全不够用啊!

可既然是蓝翔书院自主命题,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不少考生回过神来,便把目光全都集中在了试卷身上。

不看还好,这一看下来,他们彻底傻眼了。

因为试卷上的内容,并非寻常考察的诗词歌赋,或者是一些名人名言社论什么的。

而此刻躺在他们试卷上的,是一道又一道令人看了就头脑发张的算数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