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即将刺中凯辉的瞬间,凯辉展露出金色宝甲,黑衣人手腕被震得酥麻。
“怎么可能?”黑影难以置信地睁大双眼。
凯辉却是淡然一笑,道:“没想到吧?我的身上披挂着金刚护甲,任凭你千锤百炼,亦伤不到我分毫。”
伸手抓住对方的短剑,凯辉随意挥舞几下,霎时间血花四溅。
“既然你背后之人一直隐忍不发,那便由我替他送你上路吧!”
“王爷,饶命啊!我背后的主子是谁,我并不清楚。他的目标一直是王爷,并非属下!属下只是个杀手而已,只要王爷肯放过我,属下愿做牛做马报答王爷!”
凯辉嘴角噙着一丝浅笑,目光凌厉,“你觉得,我还能信你吗?”
说罢,他果断一刀斩下去,留下一具尸体倒在地上。
侍卫拖着尸体喂狗去了。
众人则兴奋莫名,议论纷纷。
“哈哈,我们王爷真乃神人也。”赵云拍案叫好,“那奸细自恃武艺高强,居然胆敢闯入咱们王府刺杀王爷。结果呢,他却栽在王爷手上,实在可恨之极!”
“这厮自诩忠心耿耿,哪里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才是那个真正的黄雀,真是讽刺!”
“依我看,那厮定然是受雇于某个势力,想要暗算王爷。只可惜呀,他千算万算,也没能想到王爷有如此神通广大的谋略。”
“哼!我猜测他背后之人是太子一党!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不错,我也认同,此事八九不离十。”
“呵呵,没想到阴差阳错,反倒让咱们捡漏,把他给解决掉。”
“这就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管背后之人究竟是谁,他们都犯下弥天大罪,罪该万死!”
“我们王爷英勇无敌,连东岛尚且不惧,区区奸细又不敢造次?”
“没错!”
众人热血沸腾,士气达到顶峰。
就在这时,凯辉忽然站起身来。
众人见状,赶忙噤声,恭敬地垂首等候吩咐。
凯辉扫视一周,朗声道:“从即日起,全军严密戒备。但凡有陌生人靠近王府五尺之地,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齐声应诺。
王爷虽然平易近人,但威严毕现。
他的话,就犹如帝王圣旨一般。
众人唯有遵守。
“还有,从今天开始,全军轮班休息。”
众人再度应诺。
“另外,每隔两天,我都会派人传授尔等阵法。尔等务必勤练,以免荒废。”
众人齐齐称是,士气高昂。
凯辉微微颔首,“如此甚好。各位辛苦,本王先告辞。”
他转身走出书房,带着谋士诸葛亮前往一家酒楼喝酒。
“王爷,你确定这是酒楼?不是怡红院?”诸葛亮环顾左右,皱眉询问。
凯辉微微摇头,笑道:“你放心好啦,这里绝对安全。但咱俩要以兄弟相称。”
这座酒楼,其实就在王府旁边。
只不过,王府附近的建筑群都很低调,所谓的酒楼也只是用树林遮蔽,若非仔细观察,很难找到它的存在。
酒楼里布置简洁,只有一些简单的桌椅板凳。
一张圆形桌上摆满美味佳肴,菜香扑鼻。
“来客官吃菜!”店小二招呼道。
凯辉坐在餐桌旁,拿起筷子夹菜,“尝尝这醉蟹,乃是江南特产,别有一番风味。”
诸葛亮点点头,举筷品尝,旋即赞叹道:““王爷,此醉蟹果真是人间美味,鲜美之中带有淡淡的酒香,令人回味无穷。”
言罢,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赞不绝口。
凯辉嘴角微扬,似是对自己的选择颇为自得,“亮哥,此间美食不过是冰山一角,你若喜欢,日后我常带你来。”
诸葛亮放下筷子,脸上露出几分郑重之色,“王爷,先前我对您的怀疑态度,实乃有眼不识泰山。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诸葛亮,愿为王爷服务一生,至死不渝。”
凯辉哈哈一笑,举杯道:“亮哥言重了,你我既为知己,何须这些繁文缛节。来,干了此杯!”
两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诸葛亮突然道:“王爷,我有一事相求。”
凯辉放下酒杯,好奇道:“诸葛兄但说无妨。”
诸葛亮犹豫片刻,终是开口道:“王爷,实不相瞒,我每月十五前后都不敢来这边,甚至要绕道走。”
“哦?这是为何?”
诸葛亮叹了口气,面露苦色,“王爷有所不知,这附近有个诗苑,每月十五都会举办诗会。我虽有些才学,但自知诗词歌赋非我所长,每每想到可能会被众人嘲笑,便心生畏惧。”
“你竟因这个缘故而绕道?这岂不是因噎废食?”凯辉哑然失笑。
“王爷有所不知,我对诗词歌赋颇为看重,但......”
“你既喜欢诗词,又何惧人言?再说,你既为我谋士,又何需担心这些?”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王爷所言极是,我诸葛亮当勇往直前,不惧人言。只是,我心中仍有些忐忑。”
“亮哥,你若真有心,不妨随我去诗苑一趟。你我共同赏诗论道,岂不美哉?”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王爷盛情难却,我便随王爷走一趟吧。”
两人离开酒楼,前往诗苑。
一路上,诸葛亮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自己的诗词被人嘲笑。
而凯辉则是一脸轻松,不时开导诸葛亮,让他放宽心。
到了诗苑,只见园内花香四溢,佳人如云。
众人围坐一起,吟诗作对,气氛颇为热烈。
诸葛亮站在一旁,心中惴惴不安。
凯辉则拉着他走到人群中,介绍道:“诸位,这位是我新结识的朋友,诸葛亮。他虽年轻,但才学非凡,今日特来与大家交流。”
众人闻言,纷纷向诸葛亮投来好奇的目光。
诸葛亮心中一紧,但想到凯辉的鼓励,便鼓起勇气,开始与众人交流。
起初,诸葛亮还有些紧张,但渐渐地,被众人的诗词所吸引,开始与众人畅谈起来。
他的见解独到,言辞犀利,赢得众人赞赏。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站起身来,朗声道:“今日诗会,我出一题,请各位才子佳人共赏。”
女子说罢,便念出一首诗来。
众人听罢,纷纷皱眉思索。
诸葛亮心中一动,想起自己曾读过的一首诗,与女子所出之题颇为契合。
他站起身来,朗声道:“我有一文《出师表》,愿与诸位共赏。”
说罢,他便将心中所想之文念了出来。
众人听罢,纷纷拍手称赞。
那华服女子更是眼前一亮,对诸葛亮投来欣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