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村子琐事

这些人是闲着没事干吗?

要是闲着没事干,先去把地里的草拔一拔多好。

只是,这些话,村长也只能在脑子里想一想,而不是说出来。

看着村长不说话,告状的人觉得,自己得了理了。

“种葵花不是耽误粮食吗?这才刚吃饱饭,咋能这样浪费的?”

“虽然的包产到户了,可说到底,是国家的地,怎么能擅作主张?”

村长到了这时候,终于被喋喋不休的声音给弄郁闷了。

他这会儿低头不语的时候,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韩家为什么忽然肿葵花?是不是得到啥消息了?

这些年,凡是韩家要做的事儿,都是能赚钱的事儿。

想到这个,村长越发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道:“种葵花没有什么不好,到了年头节下,你们家想磕葵花,还不得拿着东西去换?”

“再说了,国家和集体都不过问个人种什么,你咸吃萝卜淡操心,管这么多干什么?”

告状的人原以为村长没说话,是不赞成韩家将好好的地种葵花,可村长忽然发怒,还将她给骂了,这是大情况?

“村长,你可不能骂我,你现在只是村长,不是大队长了,管不到我了。”

看着对方理直气壮的样子,村长差点儿被气笑了。

这话说的,真是太可笑了。

“你都知道我管不了你了,难道卧铺还能管韩家干啥?你要是真的闲得没事干,赶紧把地里的活儿干干去。”

“这么多的人家,我就看着你们家的的荒草多。”

这下,告状的人算是安生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长离开。

村长离开了之后,没有回家,而是转头去了老韩家。

他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太对。

原以为韩家怎么也要留下一个厂子,谁知道,到了最后,都没有要。

要说中葵花没啥说头,他可不相信。

不得不说,人就是这么奇怪。

只要有了疑心,不管看什么地方,都觉得不太对。

村长抽着一管老旱烟,就到了韩七月家里。

这时候,韩家几个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就去城里考察考察。

既然要出去,几个人索性决定,去省城看看。

之所以去省城,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家里除了七月之外的几个娃,都在省城上大学。

他们去了省城,能考察还能看看自家孩子。

当然了,几个在山沟沟里半辈子的人,肯定不会承认,他们选择去省城是因为心里没底,想着去了省城,能有人带着。

村长可不知道这些,只看着韩家的人准备出门的样子,忙问:“你们这是要去干啥?”

“村长来了啊?这不是我们家的地都种上了,想着也没啥事儿干,就出去浪几天。”

杨春芝立即开口,唯恐说得慢了被别人抢先。

主要是,她真不想让除了自己家之外的其他人知道,他们这一次是有计划的出门。

村长听了,总觉得有些不太对。

“好好的,咋就想着去浪门子了?在家多好。”

韩奶奶笑着打哈哈:“这十多年了,家里的娃们都没出过县里,这不是好不容易能自己做主了,就想着让他们都去外面见见世面。”

“村长啊,别的不说,光说是家里的娃们都出息了,家里的大人咋能没点儿长进?要是家里长辈们真的没长进,以后孩子们回来,说得啥我们这些老棒子都不知道了。”

村长没想到,韩奶奶能忽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过,听着好像确实挺有道理的。

难道这就是韩家人日子越过越好的原因?

是因为人家思想先进?

“对了,村长,您今天过来,是有啥事儿吗?”韩奶奶问。

村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这不是听人说,你们家山地里种的都是葵花,我就想问问,你们这是有啥赚钱的法子?”

杨春芝呵呵笑着说:“大队长,您这话说的,我们庄户人家,哪有什么好的赚钱法子,不就是想着多种点儿葵花,我们能消停些?”

村长听到杨春芝这么说,还是有点失望的,毕竟,他一路上走过来,都在考虑赚钱的问题。

韩老二说道:“村长,我们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您还不知道?就是这一次的厂子,我们都怕别人说三道四没有承包。”

村长没想到,韩老二会忽然提起厂子的事儿。

三个厂子,最后都承包出去了,可是,韩家啥都没得,村长心里原本就觉得对不起韩家。

现在韩家说出来,他更是老脸一红,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老二,你说这个干啥?这都是我们家人自己做的决定。”韩奶奶呵斥儿子。

韩老二多少有些意难平,要知道,几个厂子,可都是自己家人努力才有今天的规模。

但他们说放弃的时候,连同村长带村子里的其他人,都是一副释然的表情,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

“婶子,要不,村里回头开会再商量商量,你们还都去厂子里干活?”

韩奶奶忙摆手。

“不用了,不用了,难得能松散一些,我可不想继续把自己给绑死。”

村长其实也就是客气一句,韩家人要是回到厂子里,现在承包的人,怕是都管不住厂子了,这样可不行。

最终,村长什么消息也没有打听到,只是第二天听说了韩老大和韩老二两口子都出门去了。

韩家就留下一个老太太在家。

大队里的其他人,说什么的都有,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是嫉妒的人多。

毕竟,谁让韩家人的日子过得好?

这才包产到户,他们家的人就能出门去!

这样的话,当然也传到了韩奶奶的耳朵里。

陶玉香一面纳鞋底子,一面说:“这些人,可真是吃饱了闲的,你们家人愿意干啥就干啥!说你们家的人去城里了,去城里咋了,你们家的七月,还在京市呢。”

韩奶奶笑着给她抓了一把瓜子说:“你听听就完了,我都不生气,再说了,他们难道不是嫉妒?”

韩奶奶就是如此自信,她觉得,大队里的人之所以讲究自己家,主要原因就是嫉妒。

能不嫉妒吗?

他们家的孩子们都在读书,将来肯定有好工作,自己家的条件现在在村子里也算数一数二,这样的人家,不就是给人羡慕的?

“我们老姐俩也是大半辈子的交情了,你家娃们都是啥想法?”

陶玉香听韩奶奶问起自己,笑着说:“我家的几个儿子和媳妇子都说了,以后,跟着你们家的脚步,你们家人干啥,我们家就跟着干啥,肯定不能吃亏。偷偷告诉你,我们家也种了三亩向日葵。”

韩奶奶:“……”

这下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种向日葵,是真的没有发财的路子。

韩奶奶哪里知道,村子里的人,这几年看着韩家的日子好过,对韩家还真有盲目的信任。

不光是陶玉香家里种了向日葵,还有好些人家都种了向日葵,不过是种的时候,没有被人看到罢了。

“我家也就是随便种的,要是年底亏钱了,你可不能怨我们家!”

韩奶奶立即开口,唯恐几十年的交情就这样坏掉。

“又不是你们家人让我家种的,再说,今年刚包产到户,我们也不知道应该种啥。我给你说,我们家可种了不老少的东西。小麦、苞谷、土豆子、圆豆子我们家都种了。”

韩奶奶一听,也就放心了。

是啊,听从指挥十几年的时间,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要种什么,忽然之间能自己做主了,迷茫才是对的。

老姐俩又开始说些不相干的闲话,不外就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也没啥实际意义。

二人做了一会儿针线,韩奶奶想起家里现在有不少的碎布,白白地堆着。

“我攒了不少碎布条子,下午天气还好,要不我们打点儿褙子?”

褙子就是把碎布头贴成一大片,用来做鞋子穿的。

“那行,你弄点儿浆糊,我们等下就开始做。”陶玉香说罢又感叹一句:“也就是你们家才有碎布。”

“我估摸着能打出来十多张,我们家也用不了这么多,等打好了,你拿几张回去,今年的鞋就有了。”

陶玉香忙摆手:“我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可不能沾你的便宜,要不,我成啥人了?”

“你看看你说的,咋就是占我便宜了,你这一下午不还帮着我干活了?”

陶玉香如何不知道,这其实就是老姐妹随口找的借口罢了。

帮忙一下午,能拿几张褙子回去,村子里的人,怕是要抢着来帮忙了。

“前些日子,七月还给我拿来了几块平绒,我瞧着做鞋面子挺好的,有一块的大小,你穿正合适。”

陶玉香还想说点儿什么,被韩奶奶打断了。

“你是啥样的人,我还能不知道?咱们自己个儿的事儿,不用管别人怎么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没了男人,你帮我的还少吗?”

韩奶奶想起陶玉香这些年给自己的帮助,感慨地说:“那时候你帮着我,现在我帮着你点儿怎么了?”

听韩奶奶连多少年的事儿都拿出来说了,陶玉香也就不客气了。

“行,那我就厚着脸皮子收下了。”

没办法,布料这东西,到现在都还要票呢。有些大队能种棉花,还能自己弄点儿土布贴补,可他们大队这里,根本种不了棉花,想自己纺线织布都不行。

“你这么客气地干啥?对了,七月还给了我一块碎花布,回头你也带回去,你家孙女子也大了,给做件好衣裳。”

这一次,陶奶奶坚决地拒绝。

“这可不行,鞋面子收下都不好意思了,要是连做衣裳的布料都收下,那就太不像话了。”

“唉,我也不是白给你的,我们家里十几亩地,劳动力少,赶上夏收啥的,让你家里人给我们帮帮忙就行了。”

韩奶奶这话还真不是随口说的,她让儿子和儿媳妇都出去看看,就是存了以后让儿子和儿媳妇都去外面找钱的打算。

可是,家里十几亩地,要是靠着自己一个老太太,估计也忙不过来,别的时候也就罢了,要是有啥紧急的事儿,她一个人可不行。

陶玉香听到韩奶奶这么说,陶玉香咬咬牙答应了:“这样倒是行,你家里有啥事儿只管说一声。”

陶玉香从韩家出门的时候,手里拿着不老少的东西,看得村子里其他人羡慕嫉妒啊。

尤其是韩家大房的几个人。

当初,韩家大房几个人偷窃厂子里的东西,被抓去劳改了几年,过年前才回来。

许是长了教训了,这一次回来之后,也难得没有跑到老韩家来闹事儿。

韩奶奶和其他家里人觉得,对方既然不来,他们也不用专门打听,因此,两家还没有交集。

可是,李大妮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家才是和韩家二房最亲近的人。

而且,他们家是大房,是长子嫡孙,为啥韩家二房有好东西不给他们家?

李大妮回去的时候,便骂骂咧咧的,说韩家二房都是白眼狼,胳膊窝子向外拐之类的。

李大妮骂骂咧咧回去,正好被婆婆李小玉听到了这些话。

“又咋了?”

李大妮立即将自己今天看到的,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本来不高兴的只有李大妮一个,李大妮这么一说,嗓门子还大,听到的人就多了,最起码韩家大房的几个人都听到了。

韩善宝这几年下来,越发的混账了。

听到他妈这么说,立即闹腾起来。

“奶,你不是都说了,我才是韩家的长子嫡孙,韩家的东西都是我的?我的东西咋能被别人给拿走?”

李小玉听着就觉得头疼,这话自然是早些年,她亲口对孙子说的,可当时只觉得,韩家二房好欺负。

谁知道到了后来,韩家二房支棱起来了,不让自己欺负了。

甚至,韩家二房还发财了,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不行,咋都要去韩家二房闹上一闹,总得闹回来点儿啥才行。

对陶玉香一个外人,都能给那老些的东西,给自己家的人,咋还舍不得了?

李小玉脑子里开始盘算着,怎么才能找韩奶奶要到东西。

“娘,我听说,二房家里就只有二婶子一个人!”

李大妮不失时机地提醒了自家婆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