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专职秘书

假期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几乎是一晃神的功夫,就到了假期的尾声。

常援朝年前是请了年假才能提前几天出来,年后过了初七,那就无论如何都得回去上班了。

当然,其实以他现在的情况,反正也已经不出外勤了,只要开口打个报告,上级肯定是二话不说可以批长假的。

只不过老常自己心里过不去那个坎。

在他警察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干了二十来年,如今眼瞅着就要退休,可不想因为这点家长里短的事情让同事搁背后戳脊梁骨。

而周莉今年则是又带了一届毕业班,高三嘛,初八就开学也很正常。

常佳瑶倒是要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学。

虽然她是很想待在京城跟着自家老哥,但考虑到常浩南忙起来也不怎么着家,估计得三天饿九顿。

而且人生地不熟的,住的位置又没有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就算留下也只能宅在家里。

最后还是有点不舍地跟着父母回了柳城。

而把家里人重新送上飞机之后,常浩南自己,也要重新开始忙碌了。

“首长,接下来要去哪?”

重新回到车里之后,朱雅丹一边打火一边问道:

“如果要出差的话,我得提前一天安排日程,还有向上级汇报警卫计划…”

随着如今常浩南的出差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安保级别越来越高,哪怕已经有了专机,也很难像过去那样说走马上就能走了。

“暂时不出差,留京城办点事情。”

常浩南总算又坐回了相对宽敞的右后座:

“去公司。”

盛京那边,歼11WS目前还没完成双发更换涡扇10的操作,而且就算完成,在单发测试几乎100顺利过关,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后续的双发测试,也无需常浩南完全在旁边盯着。

在一些极限性能科目进行前后过去兜个底就行。

蓉城方面的进度也差不多,改进型歼10的首架原型机距离完工也还有一段时间。

作为一架变胖了的单发飞机,它需要等到涡扇10至少设计定型之后才能正式下线。

所以十号工程目前仍然在使用01、03和04号三架原型机进行试飞。

其中01号并非全状态机,而且已经飞完了厂区的项目,转场到阎良那边开始做初步鉴定试飞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上阅兵的大概率就是技术状态更加完整的后面两架。

在原本的时间线里,歼10因为同时使用了太多新技术,导致试飞初期和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不少,加之本身又是高度敏感的项目,所以直到00批次已经服役之后的2006年末才正式公开。

自然赶不上1999年的国庆阅兵。

但是现在,很多技术都已经提前在八三工程、歼轰7A和歼教9等几个项目中得到验证,相当于理顺了科技树,也就是“小步快跑”的思路。

因此到用在歼10身上的时候,已经颇有几分游刃有余的味道。

再加上03和04号原型机还没来得及服役就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定位也已经从“未来的空军主力”变成了“稍微改一改之后准备拿去出口”,自然也就无所谓提前亮相了。

倒不如说,这样没准还能迷惑一下外国人——

看完阅兵,觉得华夏的歼10跟之前大家的推测差不多。

结果一两年之后,突然发现歼10变成了另外一個样子…

给他们一个惊喜。

总之,京城以外的几件事情,恰好都不急着需要他。

而听到常浩南说暂时不会出差,朱雅丹也暗自松了口气。

随着前者的安保级别提高,她在过年这段时间也被晋升了一级,如今需要负责写安保计划、出行总结、情况汇报之类的各种书面工作。

她上军校那会,本来就是个喜欢训练课不喜欢文化课的主。

毕业之后,一直只是当个普通警卫员,更不可能自己练这些东西。

结果就是,当年学的的那点东西如今早就忘差不多了,几乎都要从头开始捡。

这几天学的头都大了。

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为太长时间没回来,以至于常浩南办公桌的两堆文件上,都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好在并没有出现他所担心的,各种信函文件堆成小山的情况。

宋景明跟在常浩南身后,看着自家老板摸了一下某个档案袋表面,然后手上就出现一道灰引,整个人汗都下来了,赶紧解释道:

“您办公室还是每天打扫的,但是这些文件我们实在是没敢动,所以…”

常浩南失笑:

“没关系,我看得出来,这样就挺好。”

毕竟除了文件表面以外,其它地方都还算得上窗明几净。

虽然实际上,他并不会把跟火炬集团无关的涉密文件就这么丢在办公室里,但能有这个意识总归是好的。

见到常浩南对此并无什么不满,宋景明的神色也轻松了不少,当即又把腋下夹着的一份文件放在常浩南面前,继续说道:

“按照您之前的指示,这段时间日常的非实质性事务,都是我们办公室负责处理,这是汇总表,您过目。”

听到这里,常浩南眼中露出些许惊异之色,随即翻开文件夹。

非实质性事务,就是跟财务和人事都没关系的事情。

未必都是繁文缛节,但基本都不太重要。

尽管如此,宋景明还是把这些都给记了下来,说明这办公室主任确实想的很到位。

而且,里面的内容虽然条目不少,但每一项都算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显然并不是那种为了把重要事务隐藏起来而刻意事无巨细全部上报的文字游戏。

“这里面多数都是逢年过节其它企业例行发出的公函,还有来我司参观访问学习的申请,只要时间跨度不太大,我基本都合并在一起了。”

宋景明在旁边解释道:

“至于跟业务关联比较大的事情,基本都在杨经理那边,我刚刚已经联系她了,现在应该正在往这边…”

他这边话音还没落下,办公室外面就传来了一阵节奏很有特色的敲门声。

常浩南都不用抬头,就知道是刚刚才说起来的杨慧梅。

“杨经理,请进。”

过了大概两三秒钟,杨慧梅的身影才出现在门口。

双手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一只胳膊上挂着提包。

宋景明见状,赶紧把对方手里的东西搬过来放在办公桌上。

“常总,我之前就跟你说,得请个秘书…”

杨慧梅有些气喘吁吁地坐在常浩南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单手扶着腰说道。

过去这几个月,火炬集团基本都处在“经理离线制”的状态,日常事务基本都交给了杨慧梅和宋景明二人。

只有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常浩南才会开个电话会议。

实际上,杨慧梅曾经力劝常浩南请个专职秘书,但这事后来就一直拖了下去。

结果现在前者自己都快带入到这个职位里面了。

“放心,等今年年末调薪的时候,肯定再给你涨一波工资…”

倒不是常浩南不想找,实在是杨慧梅作为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足够丰富的大学教授,很难找到能在工作能力上代替她的人选。

而且知根知底,过去还参与过航空工业那边的对外谈判,不用担心出问题。

为此哪怕多支出点工资都是值得的。

“不是钱的问题。”

杨慧梅摆了摆手:

“我这岁数逐渐大了,集团业务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精力真不太能跟得上。”

“您要是实在不放心外人的话,可以从我课题组这两年毕业的几个学生里面选,这样有我这个导师兜底,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常浩南当然知道,对方这是抱着一箭双雕的想法。

商科教授的受欢迎程度,主要取决于能帮课题组毕业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尤其是如今毕业已经基本不包分配的情况下。

而火炬集团作为当前如日中天的企业,绝对算是非常不错的去处。

又可以顺便分担杨慧梅自己的工作压力。

当然,只要招进来的人能力和品行方面都没问题,对常浩南来说也不会产生什么损失。

所以他也乐得送这个顺水人情。

只不过,话还是要说明白:

“也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常浩南故意迟疑片刻,然后才点了点头:

“杨经理课题组的学生,肯定还是值得给个机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