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

“这……”

对于常浩南这次的表态,就连丁高恒和怀国莫都觉得有些惊讶。

毕竟在之前和欧洲谈判的时候,正是前者首先提出了与对方进行支线飞机适航互认的建议,最终帮助整个华夏航空制造业打开了新局面。

怎么到了美国航空局这里,意见就变成了反对呢?

“常工……”

尽管在场的所有人多少都了解常浩南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的作用,但还是有人忍不住开口想要反驳。

不过却被丁高恒抬手制止了。

“常浩南同志,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自不同系统的人对于常浩南态度上的区别了。

丁高恒的眼神和语气中更多是带着郑重和询问。

过去的很多次经验都已经证明,常浩南不会做无的放矢的事情,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充足的理由。

而旁边的王宇忠虽然也很认真,但表现出的更多还是好奇。

毕竟他关于常浩南的认知,基本全都是来自于他人的转述以及报告材料之类的间接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JAA的适航证算是雪中送炭,而且哪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为此做出一些技术上,以及政策上的妥协都是值得的。但现在FAA拿出同样的条件,就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了。”

如今的常浩南早已经不会因为这种场合而产生什么紧张情绪了,因此只是清了清嗓子,便拽过话筒开始发言:

“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没有条件单独进行适航审定的市场而言,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资格效力是差不多的,都可以很方便地帮我们打入当地的市场,从这个角度上说,多拿一个和FAA之间的适航互认,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商业上的好处。”

条理清晰的解释当即说服了一部分刚刚处在兴奋中的人。

当然,还是有人对此保留着一些念想:

“可是……如果能达成这个协议的话,不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航空产品未来在美洲打开市场么?”

在美国影响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南北美绝大部分国家,FAA确实要比JAA有说服力一些。

但只能说这个年代的人,对于自由市场这一套还是过于轻信了。

“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否拿到FAA的适航证,我们都几乎不可能打入美洲市场。”

常浩南微微摇了摇头,同时飞速思索着要给出个什么理由。

1997年不是2020年,如果从贸易壁垒角度解释,效果恐怕不会好。

毕竟这年头的美国人不管怎么说,确实是在身体力行推广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说二十多年后美国人会筑起高墙,别说其他人,常浩南都很难说服自己。

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航空产业领域入手:

“目前全世界主要生产支线飞机的公司,庞巴迪、巴西航空都在美洲,再加上他们那边地广人稀,小型定居点数量众多,又比较有钱,所以他们的支线航空市场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高速发展,现在已经非常饱和了,像是达美航空、大陆航空、加拿大航空这些航司,支线飞机的比例应该都超过了三分之一。”

“即便不考虑排他性供货这样的政策因素,支线飞机的利润率本来就相对单薄,已经用惯某一家企业飞机的航司几乎不会像干线飞机那样再保留另一种同级别的型号,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空间。”

“所以,未来我们定位的主要市场,还应该是东南亚、中北欧以及环地中海地区,这些市场比较适合支线航空的发展,但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缺,尤其是对于90-100座这个级别的型号,几乎处于完全空白。”

这一番话说完,现场的气氛跟刚才相比明显已经完全不同。

“而且,对于美国方面来说,在欧洲那边已经把口子打开的情况下,再继续单独搞适航封锁,不仅不会影响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对FAA自己的权威性不利,毕竟对面现在应该也已经知道了,我们在航空气象学和飞行安全领域的研究水平完全是一枝独秀的状态。”

常浩南又在最后加了一颗重磅筹码:

“所以我猜,就算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不把这条内容加进去,FAA也早晚会跟进和我们的支线飞机适航互认,他们这一波,相当于是空手套白狼啊……”

他不露痕迹地提到了本次翻盘的关键,也就是华夏领先世界的飞机防除冰技术。

顺便也增强了他自己的说服力——毕竟这技术可以说是他一手主持研发的。

这下,包括王宇忠在内,对外经贸合作部和国家经委的与会者们,对于常浩南也更多了一层重视。

就像在611所时候的情况一样。

听说一个人很牛逼,和发现这个人真的很牛逼,感觉还是大不一样的。

“常浩南同志的意见,给我们很多启发啊……”

王宇忠说着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看来,我们确实是有些保守了,应该可以提出一些更加有利于我方的条件!”

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注意到,他刚刚实际上已经在面前的本子上记了不少东西。

这让一些经委那边的同志顿时感觉有些惶恐——

刚才不少人只顾着听常浩南的发言,并没有关注到王宇忠的动作。

结果自家老大都记了笔记,你不记,是不是心里还有什么想法没说出来啊?

于是纷纷提起笔,开始整理记忆中刚刚常浩南总结的几条理由。

“没错,是应该把目光放开阔一点。”

丁高恒也在旁边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这样,我想或许可以循序渐进,把FAA这个适航审定的上限稍稍调高一些?这样,等到以后我们再去和欧洲方面谈适航审定范围扩大的时候,手里面也能多一张牌好打。”

在这间会议室里面,常浩南无疑是航空领域最专业的的人,因此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

“切香肠战术当然没问题,波音从今年开始的主打产品是737-700和737-800两个型号,所以我们应该可以把谈判的心理预期提高到130座或者65吨,当然刚一开始可以提的稍高些,留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出来。”

实际上,这种思路有些类似于后来华夏在引进高铁时的谈判策略。

只不过关注的重点不在价格,而是适航互认的范围。

最好是能让JAA和FAA在这方面竞争起来。

像是适航互认这种敏感程度比较高的事情,要想直接一步到位,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但温水煮青蛙就好办多了。

而且另一方面,常浩南也知道,未来占据市场主流的支线飞机,实际上是空客A220那样的“准干线”型号。

舒适度和飞行性能跟干线对标,但运营成本和对机场的要求则跟支线对标。

而目前正在筹划中的C808,也就是图334的国产版本,刚好歪打正着地符合这个要求。

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未来几年内的国产支线飞机发展彻底扫清障碍。

常浩南在赞同了丁高恒的意见之后,又继续补充道: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不过需要经委和对外经贸合作部的同志慎重考虑一下可行性。”

“能否试着要求美方同意,将我国对于航空工业产品的关税上限,从目前确定的6%,提高到15%-20%的水平?”

此话一出,周遭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