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旧时密辛

“咕噜。”

阴影中传来了一口吞咽唾沫之声,在这寂静的密室中显得格外的显眼。

然而,没有一个人会去斥责他。

因为他们都知道,被那个起于微末却,却一路攀上九五之位的洪武大帝盯上是一种怎样的下场。

就如被一手设计抄家问斩的胡惟庸。

即便背靠李善长,作为淮西党党魁,与淮西勋贵武将们充兄道弟,在朝廷上下,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更身兼一国宰相之职,这等举足轻重,位极人臣,乃至于在明面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政务疏漏的人物。

老朱说杀就是杀。

没有一点犹豫。

任何与之牵连者,无论朝廷官员,淮西勋贵,官职大小,该杀则杀,说斩即斩。

即便牵扯进来的朝廷官吏破了万记。

抄家斩首的铁腕也没有半点迟疑。

而当他们被这么一个铁腕,冷血,善谋,且根本不循规守矩的皇帝盯上,即便身为孔家族老,他们的心底也没有半分的安全感。

而今上演的诏书变圣旨这一诡异戏法。

其中的警告意味,简直就像是洪武大帝站在他们身后,贴着他们耳畔,阴恻恻的对他们说“咱盯上你们了”一般。

完全就是个恐怖故事啊。

“事到如今。”

“当初极力撺掇族人南下参与校订的几位族老,还不打算出面,给族里一个交代吗?”

“无论是何念想。”

“在家族存亡之际,都无不可言说之秘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即便明知道孔希学的话未尝没有假公济私,将孔讷等族人捅的篓子往他们身上分担之嫌。

可面对家族存亡的大是大非,他们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促使族人南下,确实是老夫几人的主意。”

“族长当初并不同意。”

“然而,当中原连年遭难,加之多年兵灾,说是常年赤土千里也不为过。”

“相较之下,江南之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又少兵灾,加之大明立国之后,将国都定于应天,吾等便可断言,将来的文运昌隆之地,必在江南。”

“加之宋,刘之辈,本就是某些江南富贾联手推举出来的浙东文官代表。”

“加之太子之师的身份。”

“若再加上着官学校订之功,恐在江南凝聚一股与孔家相抗衡的儒学正统团体。”

“吾等撺掇族人南下,联络江南儒学大家,除了有分润教化功劳之念,亦有不将鸡子置于同一篮,广撒网之想。”

“此一心为公,有何过哉?”

坦荡的自述回荡密室,不过片刻,又被头顶的流水之声冲刷而去。

孔希学沉思良久,方才发出一声感慨。

“阳谋,都是阳谋。”w.GóΠъ.oяG

“孔家失了警醒与敬畏,有此一劫,合乎天理。”

“苏州府一行族人即已深陷,各房便莫要再生枝节了,好生照顾他们的家眷,莫要寒了族人之心。”

听见这话。

在场的族老近半都急了。

那些被惩处的族人,可都是出自他们各房的年轻俊杰啊,未来至少都是挑一房大梁的存在,要是真让他们认罪伏法,有了这般污点的他们,将来便在无资格操持各房重任。

一旦没了他们。

各房培养他们的资源投入平白折了不说,还将立刻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这是在掘各房的根呢。

“族长!”

“事关各房传承,怎能如此草率!南下的这些可都是族中俊杰啊。”

“焉能不救?”

听到这里,孔希学终于盛怒了。

阴沉的面庞在光柱的半笼罩下更显怒不可遏,起身抄起面前的圣旨就朝阴影中的族老砸了过去。

随着一声惨叫声。

方才还七嘴八舌的族老们霎时便噤如寒蝉,只空余一个被砸中的倒霉蛋压低的抽冷的吸气声。

“若非是同族,就汝等这些时日所犯下的蠢事,不必皇帝下旨申饬惩处,吾都恨不能将汝等连带那些南下的族人一同逐出族谱!”

对于这些围绕着孔家而衍生出来的各房分支。

逐出族谱,恐怕是比将他们活活打死,还要严厉万分的惩罚了。

“那些族人是你们各房的才俊不假。”

“可孔讷就不是吾之独子,一同被审的,就没有主房的族老么?”

孔希学咬着牙,从牙缝中一字一句的吐道。

“虎毒尚不食子,吾难道不欲救吾独子于水火呼?”

一众族人皆尽沉默了。

良久。

孔希学才终于控制住自己的盛怒,重新落座。

而那砸人的圣旨,也被擦干了血污,掸去了尘土,重新捧回来石桌上,仿佛只有那被血污浸染的一角,方能证明这间密室刚刚发生了什么。

“罢了。”

“为免各房再有族人鲁莽生事,往日里该说的不该说的,今日便一并与各位族老说个明白。”

“各房回返之后,众族老需三缄其口,约束好各房族人。”

“该罚则罚。”

“决不可心慈手软半分,再将家族牵扯进万劫不复之地。”

“否则,当开祠堂,请家法,逐出族谱的。”

“绝不会有半点姑息。”

“汝等记住了。”

如今局势不明,孔家好像是被洪武皇帝盯上了,自家族长这架势竟都要将自己的独子、族里下代的继承人都舍去了,领会过孔希学脾气的众族老能得个交代,哪里还敢奢求更多。

“自大明开国伊始,洪武皇帝对孔家之态,历来都是敬而远之;只是遵循旧制,多加恩赏,以示对读书人之重视,收拢天下仕子之心罢了。”

“这对孔家而言,无伤大雅。”

“天下学说众多。”

“理学,心学,白虎交感等,都盛极一时。”

“但不论最终哪派为显学,我孔家都能染利。”

“不身陷皇家皇嗣教育学争之旋涡,更能使孔家超然物外。”

“而这也正是宋以来,孔家先祖补立的家训。”

“最终,宋濂近水楼台,成了太子之师。”

“但宋濂之才学,真的就超人一等,无可睥睨了么?”

“未必。”

“只是背后有江南富贾资助,为他摇旗呐喊,使之最终入了洪武皇帝之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