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百万佃户的搬迁,绝对不是个小事情,一旦失控,那将是天大的祸乱。
以邻为壑的崇祯,这次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谨慎对待。
他没有像当年祖宗朱元璋那样,给百姓一堆形同废纸一样的宝钞,就强制迁徙。而是下令山西巡抚卢象升,陕西巡抚齐飞,妥善组织,每人发放二十斤沿途所需粮食。规定难民经由陕西山西集结,然后走宣大,经三河到天津港,最终在天津港登船。
为此,下旨登莱巡抚袁可立,调集登莱水师全部,运输难民渡海进入东江镇。严令各地,必须在今年秋之前,完成迁徙工作。
除了洪承畴,齐飞和卢象升外,其他满朝所有的官员,都对这次坑吕建,爆发了填土的巨大热情。
他们通力合作,协调手续流程,热心的留下那些耽搁难民行程的一切,包括金银,给他们带上齐飞和卢象升发给百姓的粮食,积极“督促”流民启程迁徙。
沿途之上全力配合,绝对不许流民在自己的地方上,因为有一点点耽搁前进的东西,拖慢前进的速度。
等这些百姓到达天津港的时候,几乎连身上的一件衣服,都已经消失不见。
但这次的大迁徙,没有出现洪武年那样的怨声载道。
第一,在当地,他们已经没有了活路。不走,只有两条路可走,饿死,或者揭竿而起战死。
这是去投奔老东家,老东家是公认的活菩萨。他们坚信,只要走到老东家的地界,他们就能活,就能依旧过上他们曾经过过的好日子。
而就因为这次大迁徙,是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的,当这些人呼朋引伴有序的开始迁徙的时候,沿途的流民乞丐百姓,也默默的加入了这一场迁徙的大军之中。他们在大军中的乡亲接济之下,跟着大军前行。
而每每在民兵组织下的头目,发现自己的队伍中,走着走着就多了这些苦难人的时候,他们没有驱赶,而是立刻组织自己管理的乡亲,拿出手中获得的粮食,匀给他们,扶老携幼,帮助他们跟上队伍。
而后向上级打报告,将他们算作了自己迁徙队伍中的一员。
报告打上去了,自己的上级立刻有了回复,将这些苦难的人一视同仁,同样分发粮食,同样对待,并且严格要求原先的百姓,不许有任何一个人被抛弃。
而同时,吕建打开了自己在河津的粮食储备库,用齐飞和卢象升的名义,再分给每个迁徙者二十斤路上需要的口粮。
又通过自己在各地的属下故旧,给每一个迁徙者,五十张粮票,发动商行整个供销社系统,坚决保证迁徙百姓的供应。
至于这么大量超发了五千万张的粮票,会给大明的硬通货粮票,造成怎么样的贬值,吕建早已经顾不上了。
不但如此,反而在内心中有些快意,在最后的时候,再薅一把崇祯的羊毛,那是多么的快意恩仇。
更绝的是,吕建对那些民兵,暗中下达了命令,那就是让这些民兵组织起来,成为了整个队伍的帮扶护卫队。
严令要求他们对那些老弱,对那些掉队有难的,必须进行帮扶。
而对于沿途出现的流寇杆子拦截,必须给予打击,保证迁徙百姓的安全。
对沿途勒索的贪官酷吏,绝对不手下留情,谁敢盘剥抢掠,打了就是。
在这样层层安排严密组织之下,队伍越来越庞大,但仅仅用了两个月,就来到了天津港。
当这些难民看到天津港,那如云的船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跪倒在地,向着这些船上那高高飘扬的吕字大旗,发自内心的顶礼膜拜。
一群一群东江镇的官员走下了船只,将百姓们按家庭为单位引导上船。
这些百姓们上船之后,迎接他们的第1个就是,每人一碗热粥,每人一个雪白的馒头。
那些已经沿途被剥去衣衫的百姓,获得了一件衣衫,虽然不能保暖,却能遮羞,让他们能够有尊严的站在大庭广众之下。
所有的难民都嚎啕哭泣,他们不是哭泣自己背井离乡,而是哭泣他们,能够再次投入到东家亲人的怀抱,再次成为一个有尊严而不被剥削的人。
袁可立不知道吕建暗藏的祸心,但是从老人这个善良的心出发,他全力支持这是大迁徙行动。他不但派出了整个登莱舰队三千艏战舰,山东四千多条大小船只,而且还夹带了一些私货,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将山东的流民也塞在了其间。
这样,真正迁徙到东江镇的难民百姓,足足达到了两百多万。
面对这么多的难民,崇祯以及他的臣子们,无不为以邻为壑成功,为甩掉了不少的流民包袱而欢呼雀跃。
皇太极一面备战,一面看到那么多的难民涌入东江镇,即将出现一个不稳定的东江镇而高兴万分。
吕建为自己增加了这么多的人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基础,人口红利可吃而信心百倍。
为此,得了便宜还卖乖,吕建严重的向大明的官员们,发出了严正的抗议。虽然自己承诺不再回大明,但还是派了自己的妻子,大明郡主张妍,直接打上了袁可立的门,兴师问罪。
张妍的身份,还有她高大上的义正词严,的确让内心有鬼的袁可立理屈词穷。
最终在双重的压力下,袁可立不得不答应,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在威海,成立了一个东江镇办事处,成为东江镇向本区打开的一扇门,让中原源源不断的物资,流进东江镇。而后来袁可立发现,这个办事处,向东江镇输出的物资,远远少于东江镇产品,通过这里向大明的倾销。
站在码头上,翘首以盼的吕建,看到那庞大的运输难民的舰队,出现眼前的时候,他竟然不顾形象的又蹦又跳的欢呼。
而当第1条船上,在跳板上走下来第1家扶老携幼的乡亲,吕建张开了双臂拥抱了他们:“我的父老乡亲,欢迎你们回家,从此我保证,你们再无饥馁。”
百姓跪倒,悲怆的大喊一声:“钦差大人,我的东家啊——”一句东家喊出,那里包含了太多的思念,太多的委屈,太多的心酸与欢喜。
这一家人被带到了码头边,那事先准备的堆积如山的粮食面前,由当地的官吏分发他们每人50斤粮食,然后带上一家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跟着来接他们的各地村长,开始向东进发。
有的被安置在已经成型的村落,但更多的是带他们走向了大山深处,在那里伐木造房,开始建设新的定居点。
转眼间,被朝鲜视为莽荒的北方四道,便布满了人烟,充满了活力与生气。
吕建看着那袅袅的炊烟,在蛮荒之中升起,无限欣慰的对着媳妇们说道:“在我们汉人的眼中,哪里有什么蛮荒,即便是有,我们汉人所到之处,便是家园,便是繁荣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