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君子新政

正如吕建估计的那样,因为事先早做了准备安排,阉党的倒台,没有波及到四海商行。强势起来的东林,都在心照不宣的知道,四海商行,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了。就一个四海商行的小小粮票,他已经牵涉到千万人的利益,尤其是首善书院等东林自己的利益了。所以,他们就小心翼翼的,避开因为阉党而牵涉到四海商行。

唯一的波及就是,他们将从阉党家中搜出的股票,拿到了交易所变现,引起了股市的一点震荡。

好在,四海商行的股票很抢手,正有无数人等着持有呢。这样,没等四海商行回购保值,就被那些人一抢而光。

魏良卿的烟叶基地被没收了,四海商行立刻凭借人脉,直接收购了回来,再次增加了四海商行的资产。

四海商行,挺过了这场政治风暴,屹立不倒。

东林上位了,保皇党在强势的东林面前,偃旗息鼓了。众正盈朝了,君子治国了,裹挟皇帝了,大明在灭亡的快车道,猛踩油门飞奔了。

吕建拢着手站在四海楼的窗口,看着楼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对围在身后的保皇党道:“指望着只会夸夸其谈的东林,中兴这个大明?做梦去吧。先忍耐一阵吧,让皇上痛彻心扉的感受一下,做到刻骨铭心,然后,还是要我们保皇党上。”

这些保皇党党员就一起松了一口气,他们原本以为,吕建功成名就,请假在家,是要全身而退了。

在听到这句话之后,他们心中就有底了。

少年天子,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完全是东林党人的内阁,于是,朝堂再也没有杂音了,真正实现了一言堂。

既然身边都是饱学大儒了,那就没有必要,再站着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参知政事的小年轻,和自己抬杠了。吕建,你就一心打理商行,为我这最大的股东赚钱吧。这样,就不会再出权臣奸臣了。

黄矿的评论大奸大恶的吕建,就这样被边缘化了。

东林党人开始施行他们强大的治国理念。

第一件,他们强烈建议,东厂是阉党走狗,必须撤销。

崇祯认为对。撤销了东厂。

“宦官绝对不能干政,必须撤销各地各部门的留守太监。”

在以前,嘉靖的时候,他就总心理阴暗的认为,天下所有的官员,都贪他的银子。就不厚道的在锦衣卫外,又派出太监到各地做留守,监督自己拨给各地办事的钱粮。

以往,皇帝是拿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但自从有了留守太监,皇帝拿官员们没办法,但太监是自己家的奴仆,我杀他总行吧。

结果那些临死的太监,当然要拉几个垫背的,就攀咬出来了一些正直的官员。然后,皇帝听信了他的家奴,死了不少正直的官员。

所以,官员们恨留守太监,比恨杀他们的皇帝还狠。

要做尧舜,必须相信君子的崇祯,撤销了所有的留守太监。

于是,在没有官僚系统外监督的官员们,就撒欢一般肆无忌惮的开始贪污了。

就比如,天启七年,天启临终的时候,内帑略有盈余下,拿出五十万担粮食救济河南,结果,百姓没有看到过救灾的粮食。

比如为彰显新皇隆恩,崇祯拨三十万两在西北整修水利,结果银子没了,西北连条新水沟都没有出现。

继而,整个崇祯年,就再也没有一两银子用于基础建设。

崇祯提出,浙江报了旱灾,申请五十万内帑救灾银子,这个有违天气常识,不该给。

群臣异口同声,西北大旱有目共睹,那浙江大旱怎么就不可能?

这笔赈灾款,内帑必须出,否则你就不是仁慈爱民的皇帝,你就不是尧舜之君。

崇祯认为,人家说的对。那就派员去实地查勘一下吧。

你怎么能派人查探而不相信我们的奏折呢?你这么做,就是对我们官员人品的质疑,我们不能忍受,你要做个好皇帝,你就要相信我们这些忠心耿耿,为你治理国家的官员的操守人品,绝对不能怀疑。

于是,五十万银子,拨到了浙江,但百姓们没有欢呼谢恩,因为这里风调雨顺,不需要赈灾,百姓们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

但到手的银子不能再退回去吧,于是的结果就于是了。

撤销了茶税监督太监,结果就是,单单江苏一省,万历,天启年间,每年二百万两都茶税,到了崇祯五年,就剩下十二两了。

十二两,还不够买一斤好茶呢,干脆全免了吧。

内帑国库少收入这么多,怎么办?大明是耕读为本,在田赋上加一点不就有了吗?

盐税是盐价高起,百姓吃不起盐的根本,免除,让百姓吃的起盐。

至于国库又少收入四百万,没事啊,咱们是耕读国家,田赋上加一点吗。

绢税一百二十万两免了,没关系,咱们是耕读之国,田赋上加一点吗。

君子们都是人品高洁的,是不需要监督的,锦衣卫对官员们的监督,就是对君子们的羞辱,这个也必须裁撤了。

崇祯一听,这个对,裁撤了锦衣卫,不但是表明自己对官员人品的肯定,还能为内帑节约大笔的经费,你要知道,锦衣卫有五万之多啊,一年能节约上百万的银子呢。

但吕建却在一次请延长病假的时候,淡淡道:“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安保部门,那是多么的让人不可思议。未来,将是一场灾难。”

崇祯对此不以为然。

当然,后来吕建的话应验了,四年后再建锦衣卫,但人心凉了,没有人再出力为这个朝廷了,也没有人再保这个皇上了。

于是就出现了,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候,京师五万锦衣卫,竟然没有一个站出来,保卫紫禁城的了。

崇祯想要修整一下水利。征求群臣意见,结果,群臣一致反对,反对的原因很奇葩。

之所以天下出现贪官,那是因为贪官有机会和银子可贪,只要不给他们机会,不给他们银子,他们当然就贪不了,没的贪。所以,天下水利不能修。

再说了,年年都修,年年都泛滥,那就等于拿银子在做无用的事,既然修与不修都是一样的结果,那还费钱,费力修什么?

于是,历史上,崇祯开始到灭亡,大明再也没有修缮一个大江大河,任由或是洪水泛滥,任由河道枯竭。

然后就是税收了。

他们认为,现在所谓的天灾人祸,是魏忠贤掌权其间,乱收税造成的。

比如,魏忠贤规定的,富人五十亩地以上的要缴纳平头捐,就是与民争利,就是乱政,是对自古以来,官绅不纳粮不交税的成例的破坏,当肃清魏忠贤余毒,拨乱反正,把这个费了。

崇祯认为有理,于是撤销了,这样,大明财政,每年减少了二百多万。

缺了这些有什么,天下平头百姓的田赋加一点,不就行了吗?

崇祯认为商税应该保留并适当的增加,因为吕建的实践证明,收取商税,不但没有使得价格上涨,反倒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反对,这必须反对,因为这是真真正正的与民争利。这都是那市侩奸商出身的,什么参知政事的歪理邪说。

你加税了,商人怎么可能做赔本买卖,是一定将这笔税款加到商品里,这必然会使得物价上涨,给百姓增加负担。

至于商品没有涨价,那一定是缺斤少两了,那是坑害百姓。

所以,商税不但不能加,而且应该彻底废除。

至于每年商税的收入会给边军发放军饷,会办许多事。

那只是细枝末节,边军真有忠心,搜鼠罗雀也能报国,就为了点军饷就闹情绪,那就是不忠,不忠的人还要他做什么?

至于吕建说的,工商税负是活水养国之说,简直就是扯淡,你搜刮百姓还搜刮出理来啦?我们是耕读国本,只要我们征收田地里的税赋就可以了,还在乎那点商税针尖大的吗?

于是,大明每年三百万的商税没有了。

财政不足,那就增加田租吗,咱们大明,是耕读之国,增加田亩赋税,那是天经地义。

海禁必须严格执行,就连南市舶司也要取消,就连袁可立坚持,也不行。虽然袁可立是东林宿老,但那又怎么样,你再坚持,就打倒。结果就是大明海上贸易直接断绝,大明又一个财政收入断绝了。

但是走私获利的大家族,腰包鼓了,都快掌破了。

市舶司那可怜的一百万没了。

财政断绝了又怎么样,缺的那一点点收入,就在地租田赋上加那么一点点吗。

北市舶司,更是必须取消,对待蒙古用卑鄙的物资控制,那简直不是君子所为。对蒙古人,应该以圣人教化为主,让他们知道大义,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大明和女真死磕才对。

于是一个个恶政被铲除,一个个德政被推行,这真是新朝有了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