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来的时候也带了不少蒙古的勇士,想要和清朝的皇子们比试一番。
康熙见状,心里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是也只能应下来。
本来这次过来是为了彰显和蒙古一家亲。
但是也是为了彰显清朝的实力强大,兵马充足。
虽然和蒙古是一家亲,但是如果要是要是看出来清朝势弱的话,必定会被蒙古占上风。
康熙承认之前,建朝的时候的确是靠着蒙古的支持,才建起来的清朝。
但是蒙古势大,在之前不少拿捏皇帝。
甚至于当时康熙的祖父的后宫都是蒙古女子。
还有自己的阿玛,即使在不喜欢蒙古女子,也在孝庄太后的命令下去了不少蒙古皇后。
并不是康熙对于孝庄太后有任何意见,相反,对于扶持自己上位的孝庄太后,康熙心里是十分的濡慕的。
但是慢慢的经历事情多了,康熙也察觉出了自己当时阿玛做的决定的用意。
大家都认为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感天动地。
当时小小年纪的时候,几分怨怼,认为阿玛只顾着自己的爱情,完全不管自己孩子。
但是,慢慢长大之后的康熙明白了阿玛的用意。
当时的阿玛可能真的对董鄂妃有几分真情。就是因为董鄂妃是最了解阿玛的人。
和阿玛在心灵上相通,但是最重要的是后宫全是蒙古女人。
而阿玛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铲清蒙古在对于后宫的把控。
这时候的董鄂妃完全就是符合顺治帝想法的人选。
所以,阿玛在后宫独宠董鄂妃,也是为了平衡后宫的势力。
只不过自己额娘走的太早,要不然也能够享福。
对康熙把感情转移到自己的母家佟府,想要通过多多赏赐佟府,来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
在经过顺治帝以及康熙的不懈努力下,蒙古对于后宫的掌握力已经大大削弱了。
但是眼下康熙对于蒙古,那是即拉拢又防备。
对于这次比试,康熙已经在心里拟定好了和蒙古勇士比拼的人选。
但是却被八贝勒等人给搅了局,自己儿子们的实力,康熙是知道的。
要按原先情况来说的话,十三和十四的实力是最高超的,可以和蒙古勇士对决一番。
在这方面康熙还是有点胜算的,至于自己其他的那几个孩子嘛,康熙只能说看概率了,一半一半。
但是眼下十三的旧疾,康熙也是知道一点的,对自己这个曾经很喜爱的儿子,现在一身伤病,康熙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次就是关系到蒙古,是清朝的面子问题。
眼下,八贝勒等人来这么一出,还拖了骑射水平本就不好的胤禛。
康熙虽然表面上是笑嘻嘻的,但是背地里已经把八贝勒等人给骂了个底朝天。
想要比试,什么时候不能比试,非要在这关键的时刻。
但是康熙又不能拒绝。
所以,就是心情沉重的和蒙古王爷出来了看自己的儿子们在那里比试。
“皇上,我看如今的天气也挺好的,不如就让他们比试骑马射箭和摔跤。
三局两胜,皇上,你看意下如何啊?”
康熙见状,也是表示赞同了。
眼下,先是八贝勒和蒙古的一位勇士开始了比赛。
由于这件事情办的声势浩大,所以清悠等后宅女眷们,听到了消息也是过来围观。
清悠只见,八贝勒和一个身强体壮的蒙古勇士,开始了比拼。
清悠不认识,但是听旁边的人,介绍那是蒙古一个王爷的儿子,是草原上有名的勇士。
八贝勒和那名勇士站在一起,有些滑稽。
八贝勒是一向是温润尔雅的翩翩君子,而和他对阵的,则是一个身强体壮的蒙古壮士。
两个人的身形对比有些强烈,让人感觉八贝勒是一个弱不禁风的。
马上比赛就要开始了,虽然清悠对八贝勒有一些意见,但是眼下,这个阶段。
清悠也能猜出来康熙是何用意,蒙古打的是什么算盘。
蒙古这招看似心血来潮,实际却预谋已久,想要借此看一看大清皇子的实力。
虽然那蒙古勇士看起来高壮,但只见胤禩在骑射上略胜那蒙古勇士一局。
纷纷迎来了一阵阵的叫喝声。
不得不说,康熙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虽然这些皇子们都有自己的算盘,但是在学识和武艺上却半点都不逊色于旁人。
到了摔跤的环节。
这一项是蒙古人最擅长的一项,他们从小在草原上就开始摔跤。
而京城的皇子们,个个都是养尊处优的,虽然,清悠可以他们的武功,但是在摔跤这一项上,清悠还有些拿不稳的。
不过,幸好这些项目是分开的。
八贝勒刚比完骑射,这时候需要先休息几天,才开始接下来的摔跤比赛。
八贝勒刚下场,郭罗络福晋就迎了上去。
郭罗络福晋的眼神里还带着丝丝仰慕的光芒。
挡都挡不住,清悠虽然和郭罗络茗玉有些不对付。
但是也是从心里对郭罗络茗玉感到有些佩服和可恨的。
郭罗络福晋本身,家世又好,长得又好看,虽然性格有些跋扈。
但是,有这郭罗络府在,郭罗络茗玉是有不少是世家贵族求娶的。
只不过遇到了表面上温文尔雅的胤禩,一下子春心荡漾,就陷了进去。
在胤禩的花言巧语之下,很快就“下嫁”给了八阿哥。
当时的胤禩还是在宫里一个默默无名的小阿哥。
虽然本身自己有些才干,但是由于生母地位低微,没有入得康熙的法眼。
但是有了郭罗络福晋的“下嫁”,八贝勒胤禩的身份短板很快就被补足了。
自身的才干再加上郭罗络府的支持,也吸引了满朝不少大臣的支持。
只不过是可能,胤禩一下子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做事情有些飘飘然。
因为自己是十分的优秀,所以在当时废太子之后,康熙询问,满朝重臣要拥立谁为太子的时候。
胤禩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康熙背后的深意,反而默许了事态的发生。
这才导致,当时八贝勒的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