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日八连诏,百家学院的选址

汴京城。

夜色阴沉,无星无月。

寒风渐渐停息,一团团铅云集聚,越压越低,温度忽然下降了许多。

整个禁中一片明亮。

坤宁殿内,集聚着全汴京城最好的御医和产婆。

赵祯来回踱步,甚是紧张。

赵宗实与高滔滔也来到了殿前。

张美人、苗昭仪等妃嫔在侧殿内坐着,表情不一。

而此刻。

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各个衙门的官员都在官署中坐着。

无一人离去。

曹家、汝南郡王府都派人在禁中守着,就连宣德门外都围了一层层欲迫切得知消息的百姓。

城内的茶馆、酒肆也都几乎坐满了人。

这不仅是皇家之事,更是整个大宋之事。

百姓们期盼这一日,期盼的太久了。

曹皇后若生下皇子,那便是嫡长子(夭折不计入其中)。

嫡长子,贵不可言。

若能顺利长大成人,且无重大过失,大概率就是皇太子,就是下一任的官家。

……

御史台,察院内。

苏良、周元、吕诲三人围坐在一起,慢悠悠地喝着茶,吃着干果。

吕诲兴奋地说道:“若皇后生出一位皇子,估计唐中丞明日就会呈奏疏,请求撤回张尧佐的擢升诏书!”

“不不不,等不到明日。前日我见中丞,他已经写好奏疏了,估计今晚就会呈递上去!”周元笑着说道。

“但愿是个皇子,是个健健康康的皇子,这对我们大宋实在太重要了!”苏良喃喃道。

苏良很清楚。

若是个皇子,接下来赵祯的精气神将完全不一样。

赵祯一旦强硬起来,朝臣便会慢慢支棱起来,这距离大宋强盛起来便不远了。

……

片刻后。

天色愈加寒冷,禁中上空的铅云愈来愈厚,似乎有下雨的势头。

坤宁殿内。

内侍、宫女都忙碌起来。

不时有宫女出入,端热水,拿毛巾,脚步匆匆。

赵祯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从未如此紧张过。

不多时。

张茂则快步走了过来。

“官家,刚才司天监观测天象,称天气骤然转寒,湿气渐重,乃金孕出水之象,是为大吉。”

听到此话,赵祯微微点头,心绪安宁了一些。

就在这时。

赵祯突然听到里面传来一道曹皇后痛苦的喊声,不由得直奔殿内。

在其步入殿内的那一瞬间,一道婴儿的哭声响起。

“哇……”

哭声脆亮,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赵祯骤然停下了脚步。

一时间,宫殿内安静了下来,只听见婴儿的哭声。

接下来。

一名妇人充满欢喜的声音响起。

“恭喜官家,恭喜官家,喜得皇子,母子平安!”

赵祯顿时狂喜,直奔到床前。

当他看到面色苍白但一脸笑容的曹皇后,看到一旁那个挥舞着小手啼哭的小家伙。

一时间,竟然落泪了。

曾经,他也想御驾亲征,也想要巡视西北江南,却被臣子一句“官家无子”,困在这座四方城。

曾经,朝臣无数次在朝堂上争吵,让其立赵宗实为太子,他心中不甘,却又无言以对,数次在偏殿痛哭。

曾经,他的无数次规划,无数次畅想,都因无子而消失在想法之中。

因为无子。

他这个官家做得实在是太憋屈。

赵祯看向眼前的婴儿,喃喃道:“这一次,朕必护你长大成人!”

就在此刻。

高高的夜空中,一阵凉风袭来。

铅云流散,寒气渐褪。

几乎眨眼的功夫,便已是星光满天。

一弯浅浅的蛾眉月从西方的阴霾中钻出,甚是明亮。

就在官员百姓们惊叹这一奇特天象时、一道消息从禁中传出。

“官家喜得皇子,母子皆平安!”

一时间。

汴京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各个衙门的官员也都甚是兴奋,高呼:我大宋江山后继有人乎!

……

曹家家宅。

足足有三十余名曹家人集结在大厅中。

最担心曹皇后安危的便是他们。

而今听到曹皇后平安无事且生下皇子后,全族人都喜极而泣。

他们知晓,自今日起,曹家的地位与往昔将完全不一样。

……

汝南郡王府。

赵允让听到此消息后,掩面而泣,泪水涟涟。

“希望……希望不再折腾我儿了,命里没有莫强求,莫强求啊!”

赵允让经历过赵宗实的离家出家之事后,已是盼望着官家再生一子。

赵宗实若再被接入宫内。

恐怕等不到登基,便彻底疯癫了。

……

至于宫殿内的张美人。

她直接黑着脸,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即使她再生一子,想要胜过曹皇后的概率也不高了。

……

翌日,一大早。

中书的官员们便忙碌起来。

赵祯极有可能是一夜未眠,他连下数道诏令。

……

不到午时,赵祯便连下八道诏书。

由此可看出他对曹皇后生子是有多么重视。

与此同时。

张尧佐那份擢升诏书被撤掉了,悄无声息地撤掉了,张美人未敢说半句不是。

这就是,母凭子贵。

再大的恩宠也不及能为官家生下一名皇子。

这一日,汴京城的百姓为庆祝此事,家家杀鸡宰羊,俨然如过节一般,热闹非凡。

……

十月初八,垂拱殿内。

赵祯坐于上方,将曹佾的辞呈放在一旁,看向下方。

“景休,你真欲辞官去助苏景明建私学?”

曹佾非常笃定地点了点头。

“官家,您是了解臣的,臣在武事上远不如同族的兄弟们,且性格懒散,在宫中当值虽然清闲,但并非臣之所愿。”

“臣甚是敬佩苏景明,他的《百家学疏》令臣觉得可以一试,此外,苏景明算是对我曹家有恩,我叔父愿意出这份钱。”

赵祯微微点头。

他反对百家学入国子监。

是因此举会惹怒很多读书人,使得朝堂不稳。

但若作为私学,他倒是愿意让苏良、曹佾去捣鼓捣鼓,没准儿会有惊喜。

“其实,你也不必请辞,顶着这个缺儿,依旧能去做别的,朕可以特批!”赵祯笑着说道。

曹皇后刚生下皇子,赵祯怎么看曹家人怎么顺眼。

并且今早,御医查看了一番小皇子的身体,给出一句话:远比一般孩童康健。

曹皇后曾经习武,身体向来健康,生下的孩子也是脸色红润,充满活力。

“多谢官家好意,臣还是辞官较好。不然一些朝臣必然会弹劾臣与苏景明交往过密,有朝臣与外戚联合专权之患!”

赵祯腰杆一挺。

“你二人乃是以私人钱,为朝廷做事,何谈专权,朕看谁敢弹劾!”赵祯瞪眼道。

朝臣与外戚不可交往过密,乃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但需看,具体在做什么事情。

当下,苏良与曹佾乃是以私人腰包为朝廷计。

谁若敢弹劾,赵祯铁定将其大骂一顿。

赵祯又补充道:“若遇到什么难处,随时来找朕,朕会帮你们。”

“多谢官家!”曹佾拱手道。

他最喜欢的,便是当今官家的这份仁善。

……

两日后,一家茶舍包间内。

苏良与曹佾相对而坐。

曹佾指着桌子上的开封府地图,道:“景明,你看一看,我共寻了五处地方,你看哪里最适合作为百家学院的院址,我立即将其买下来。”

苏良大眼一瞧,摇了摇头。

“都不行,我不建议将百家学院放在汴京城中。”

“那放在何处?”曹佾有些不解。

苏良想了想,在地图上指了指位置。

“什么?你要将院址放在大河边(大河故道)?这……这也太偏了吧!”

“这……这周围不是沙土地,便是田地,荒无人烟,压根不适合居住学习啊!”

苏良解释道:“所谓百家学院,自然与寻常书院将学子关在学舍读书的做法不同。来到这座学院的人,有可能在冶炼金属,有可能在开垦种地,也有可能在伐木凿开木,这种地方乃是极好的。

“此外,但凡做发明创造者,必须耐得寂寞,汴京城太闹腾了!”

“并且,为防止那群国子监的学子捣乱,院址放在此处最合适,你在这片区域找一找,最好不要距大河五里以外,寻一高坡处,免受洪水侵袭的……”

“嗯嗯,有道理。”曹佾点了点头。

……

很快。

曹家资助苏良建造百家学院的消息便传到了民间街头。

一些国子监的学子们本想仗着家族势力,令那些想要帮苏良的人放弃。

但一听说是曹国舅曹佾在做此事后,顿时都怂了。

当下,曹家恩宠正盛。

即使两府三司的相公见到曹家人都要点头笑一笑,谁还敢得罪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