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朝堂两不惹,大炮仗与小炮仗(

当日晚。

苏良在街头痛骂国子监众学子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制作小报的书坊掌柜们连夜令抄工誊写。

当下,只要是有关苏良的消息,小报便甚是畅销,供应不暇。

刘长耳更是有趣。

他专门寻到苏良,将记录的话语稿递给苏良,希望苏良再斧正斧正、润色润色,以保证表达精确无误。

……

翌日清早。

誊写着苏良骂学子话语的小报,如雪般洒遍了汴京城。

国子监的学子们何曾受过此等委屈。

往昔都是他们骂人。

但这次,苏良的言辞无丝毫不当之处。

苏良有足够的资格称当下的国子监学生们学识不足。

有资格骂他们贪图享乐。

更有资格骂他们妄自尊大,为博虚名而与他论辩。

民间舆论更是一边倒。

国子监学子经常出入于勾栏瓦舍,经常在船上高歌,在茶馆高谈阔论……

那是百姓常见的事情。

这些学子,完全就是仗着自己即使无法科举高中,亦可恩荫入仕。

他们丝毫感受不到。

他们占有的一个省试名额对其他学子是多么重要。

……

国子监内。

昨日与苏良论辩的二十多名学子皆站在一方院里。

人人低垂着脑袋。

翰林待诏、判国子监事丁度黑着脸,手里抓着一堆小报。

“废物!一群废物!苏景明骂你们是废物一点错都没有!”

“你们不好好读书,去寻苏景明的麻烦干嘛?他自募资费办私学,成与不成都还未定,你们去捣什乱!”

“再说,整个朝堂谁能论辩过苏景明,你们不是自取其辱吗?如今国子监的名声被你们彻底搞臭了!”

……

丁度骂得气喘吁吁,将手中的小报撕了个粉碎。

这时。

一名学子抬头道:“丁公,我们何时受过此等委屈,我建议,我们一人写一篇文章,齐骂苏景明,将名声扳回来!”

丁度看向这个“大聪明”。

“人人写一篇文章?你如何写?接着骂苏景明以媚民之策,沽名钓誉,走仕途捷径?”

“你们自己相信吗?苏景明,一位不到二十九岁的监察御史啊!依照他的才能,只要不犯大错,五十岁前,必入两府。他需要走捷径吗?”

这时,又一名学子抬起头。

“丁公,我……我不服,那欧阳修不也狎妓,他苏景明怎么……怎么不骂欧阳修!”

听到此话,丁度这个向来不动手的儒士顿时恼了。

他环顾四周,从不远处捡起一条凳子,使劲朝着那名学子砸了过去。

“兔崽子,你若有欧阳修三分文采,莫说狎妓,你整日住在瓦子里都行,你娶十个小妾,老夫都能给你出钱!”丁度气得都快要昏厥过去。

一言以蔽之:无才,是原罪。

当下的国子监,确实没有才学特别突出之人。

反观各地州府,倒是不时有学子的文章传入汴京城,令人看而难忘,惊叹其文采策略,卓尔不群。

丁度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自今日起,国子监所有学子,禁足半月,不得出门。”

随后,丁度便奔向垂拱殿认错去了。

这群学子不是错在攻击苏良的《百家学疏》之策,而是错在自身存在的毛病被苏良全抖露出来了。

朝堂臣子,自然也是支持苏良者偏多。

那些看不惯苏良作风的臣子则未曾发声,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攻击苏良的点儿在哪里。

苏良此举,再次将他的小炮仗之名扬了起来。

朝堂和民间也再次流传出一句话:朝堂两不惹,大炮仗与小炮仗。

大炮仗是包希仁,小炮仗便是苏良。

赵祯对此事并未多加追究,只是责令丁度对国子监学子的监管再严苛一些。

此时,赵祯的心思全都在曹皇后身上。

与此同时。

皇城司与开封府也加派人手保护起苏良,以防出现意外。

……

十月初二,天气晴冷。

入夜。

苏良走进樊楼二楼的一个包间内,而此刻,曹佾已在里面等待多时了。

曹佾见苏良到来,连忙站起身来。

“景明,前日你骂那群学子,真是骂得痛快,愚兄甚是佩服,甚是佩服!”

“快坐快坐,这是我家叔父珍藏的好酒,今日我二人痛饮一壶!”曹佾无比热情地说道。

说罢,曹佾打开酒壶,主动为苏良斟酒。

苏良笑道:“国舅爷,你……你……客气了!”

“莫叫我什么国舅爷了,我也就比你年长一岁,你唤我景休或景休兄便行。”

说罢,曹佾示意苏良端起酒杯。

苏良微微一笑,道:“先聊正事,然后再喝酒吧。”

曹佾一愣。

“你……你怎知我找你有正事?”

“你曾告诉我,你不喜樊楼,觉得其过于繁华厚重,无烟火气。你我二人相聚数次,也从未来过樊楼。而今你约我在樊楼,只有一个原因,樊楼的优势在于谈事无人监听。你自然是有要事说。”

曹佾惊讶道:“景明老弟,我真是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与你这样的人,一定要做朋友,你若想害我,我估计都能死十多次了!”

随即。

曹佾干咳一声,变得认真起来。

“我曹家已决定,出资建造百家学院,并由我出面运行,我下个月便准备辞官……”

曹佾说了一些合作的细节后,又道:“最后,我曹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

“我曹家不求富贵,只求平安。”曹佾非常认真地看向苏良。

苏良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曹公不仅是聪明人,还是个明白人,此话,我记在心里了!”

当即,两人都笑出声来。

至于曹佾为何会在曹皇后即将临产时,突然率先答应了此事。

苏良无须追问,便心知肚明。

首先,曹家自知在武事上不可能有一番作为,已被苏良的话语说动。

其次,若曹皇后所生为女,而后双方再合作,那曹家就陷入被动了。

曹家提前应允,实乃是聪明人的做法。

……

十月初三,入夜。

天气骤冷。

凉风如刀,吹得汴河旁的树木哗哗作响,黄叶满地。

而这时。

禁中坤宁殿,即曹皇后的寝宫。

内侍、宫女脚步匆匆,忙成一团,赵祯在殿前的廊道里来回踱步,一脸紧张。

高龄孕妇曹皇后,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