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汉子们干惯了农活,搭个棚子也不在话下,干得极快,一个多时辰就把棚子搭好了。
虽是个简易的木棚,但也扎得很结实,还把老宅倒塌下来的石块运过来,将遮盖在棚上的油布牢牢固定住,确定不会因为几场风雨就掀开。
搭好之后还往里面填了些碎石,这样虽然走路有点硌脚,但下雨进出不会有太多的泥水。
棚子盖好后,还帮着郭喜安她们把老宅里的家当搬进去,人多速度就快,半个时辰就帮着把家里的家具拾掇得差不多了。
郭喜安感激得不行,这些活虽然不难,但要她们自己来做,少不得也要费上好一番功夫,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可是省了她们好大的力气。
活计干得差不多了,见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再帮忙的,一些来帮忙的村民就要走了,郭喜安赶紧拦住他们:“张大哥,大柱兄弟,你们先坐着歇会儿,灶上的饭马上就好了,吃完饭再回去。”
除了和郭喜安交好的孙李两家,大部分来帮忙的村民都是看在里正的面子上,他们来帮忙也没图什么报酬,一个村的,每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郭喜安家两个女人带着一群孩子过日子不容易。
现在又遇上这样的突发灾害,虽然是看在里正的面子上,不少人也是存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心理,这次来帮忙纯粹就是出白工,也没想过留下来吃饭。
被郭喜安叫住的那个年轻后生大柱就笑道:“喜安嫂子,这事情突然,你们也还有好多事要打理呢,就不需要麻烦了,你们先收拾家里的活计吧。”
张大头也应和:“是哩,一个村子住着,也不需要这么客气。”
郭喜安还是拦住他们:“大伙儿帮着我家忙活了这么久,要是连顿饭都不留下来吃,叫我心里怎么过意得过去,快别说其他的,我灶上都开火了,米面都下了下去,你们赶紧坐着,吃完饭才可以走。”
“哎,这可真是......”大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其他汉子面面相觑,也不好再提走。
“行了,既然喜安都这么说了,大家就都吃了饭再回去吧。”一边的赵里正开口道。
见里正表了态,其他人也不扭捏了,爽快地坐了下来。
郭喜安赶紧叫姐姐提一壶晾好的金银花水出来,让大家喝水歇息,自己赶紧进厨房满忙和。
为了赶时间让大家早点吃上饭,郭喜安准备给大伙儿捞出一把酸菜剁碎了和着肉沫炒了一个下饭的臊子。
郭喜春也进来帮忙,应郭喜安的要求和了一大盆玉米面,捏成窝窝头蒸上。
等窝窝头都蒸熟了,把蒸笼端走后,郭喜安才把在小火上烧的开水加进灶上的大锅,瞧着烧开的水还有些不够,又往里面加了些凉水进去。
等水开后,先把准备好的青菜叶子倒进去烫熟捞出,再拿出家中所有的干面条,足有十几斤,全部下了进去。
面条熟得快,很快就可以出锅了,郭喜安拿出竹漏,全部捞进装汤的大盆里,又往里面撒上葱花芫荽后,搅拌均匀,面多汤少的盛满八个大海碗端出去。
在外面歇息的村民们老早就闻到了肉香味,此时瞧着郭喜安姐妹端上来的几大碗肉臊汤面,那可都是实打实的白面条,里面的肉臊也不少,汤里一层红油更是给足了油水。
不少人的眼睛登时就亮了起来,村里人日子都算不上富裕,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好好吃一回肉,这会儿看着这面条都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郭喜安将面条都端到桌上,招呼大伙儿过来端。
“哎,喜安,你可真是太客气了!”忠厚的汉子们接过郭喜安端过来的面条,都还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也没帮着干多少,瞧人家这心意可是实打实的,可真是厚道呢。
郭喜安笑笑,“大家好心来帮衬我家,别的我们也没有,总要让大家吃上一顿饱饭。”
“哪里哪里,一村子住着的,搭把手的事。”
“是啊,喜安你也太实在了,这顿饭可真是没得说的,以后有啥事尽管开口,我们一定来帮忙。”
“对对对,甭客气!”
......
这一顿饭,叫来帮忙的村民们对郭喜安的好感提高了不少。
郭喜安笑着应和大家热情的话,又从屋里端出一盆子的玉米窝窝头,把炒好的一大碗酸菜肉酱臊子放在旁边,用来夹窝窝头吃。
都是干活的庄稼汉子,一碗面条肯定是吃不饱的,加上这盆窝窝头,就该差不多了。
村民们看她又端出来那么大一盆窝窝头,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一碗用料扎实的白面已经让他们大饱口福,没想到还有这一大盆的窝窝头,还都是纯玉米面没加糠的,更觉得郭喜安姐妹两人实在。
吃完了饭,天色已经擦黑了,大家伙儿也没耽搁,各回各家。
将帮忙的人都送走,郭喜春去李大娘家接几个孩子回家,郭喜安则收拾着碗筷。
家里的面条都下完了,蒸的窝窝头还剩下一些,郭喜安放到灶上锅里热一热,打算今晚就先这么对付一口算了。
“娘,娘。”屋外小向泽响亮的声音响起,郭喜安脸上挂了笑,擦了擦手走出去。
小向泽挣开郭喜春牵着的手,欢快地跑向郭喜安:“娘,我想你了!”
郭喜安张开双臂抱住他,抬手刮了刮他的小鼻头:“就一天没见就这么想我了?”
小向泽抬起小脑袋,认真地点头:“想!”
“可不,在我家隔一会儿就得问一下你大娘你回来没呢?今天一整天,问了可得上百遍了。”跟着一起过来的李老头笑呵呵地打趣。
“还有这事?”郭喜安笑着去看怀里的小向泽,他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脸红红地小声反驳:“才没有一百遍那么多。”
见他这个反应,几个大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