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比玄铁城门还要沉重

红袖瞪眼,这人什么态度!

你家王爷都没有用这幅态度对过我家小姐!

李副将交代完,便转身离开了。

红袖回头看着孟菁菁,小声嘀咕,“小姐,您可千万不能留在这,一定要跟着王爷回去!”

红袖想的很简单,王爷本身就有意娶小姐,但小姐总是拒绝,王爷这两日似乎是生气了,再也没来过。

这次丢下小姐自己返程,该不会是厌弃了小姐了吧?

毕竟也是当今皇子,被屡屡拒绝,脾气再好也得发火了!

红袖怕得很,好不容易看着小姐找到一个绝佳的归宿,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消散呢?

所以,必须让小姐去求王爷,让王爷带她走,只要王爷看到小姐,一定会原谅小姐的!

孟菁菁不知道红袖心里的弯弯绕绕,诚然,这两日朱桢的冷淡她也感受到了,默默心痛。

可她又忍不住想,这不就是她想要的吗?

想到这,孟菁菁摇头,拒绝了红袖的提议。

“红袖,我这身子这么弱,就不去给王爷添麻烦了。”

红袖生气,“小姐是为了他才变成这样的,他就是照顾几番,麻烦一些,也是应该的!”

“住口!”孟菁菁忽然呵斥,红袖惊愕。

一直以来,红袖在她心中,都是长辈一般的存在,这还是第一次被她呵斥。

“红袖,这样的话不可再说,这是大不敬!”

红袖憋屈的点点头,“好,都听你的,你可千万别生气,当心身体。”

孟菁菁没有去拒绝护卫,也没有再跟朱桢见上一面。

朱桢知道以后,心里更气了。

我焯,这死丫头嘴也太硬了吧!

老子有那么多女人,还是头一次遇到嘴这么硬的,朱桢怎么说她都不愿意!

朱桢也烦了,罢了罢了,大概是他的攻势太猛,让这孟菁菁有些恐慌吧。

等她冷静几个月,恐怕就能想通了。

朱桢返回应天府大概要两个月,再等孟菁菁慢慢养伤返回,这都一个多季度了。

等她回到应天府,也该想通了。

于是,朱桢也不再纠结这件事,甚至离开应天府的时候,两人都没有见上一面。

东昌知府被抓这件事,在百姓中也慢慢散开了,朱桢没有压着,所有百姓都知道了,杨知府为了让他们放弃种地,种桑养蚕,所以毁掉了堤坝。

这样一来,之前知府明明知道堤坝有裂口却没有修缮的原因,也有说法了。

这一消息对东昌灾民们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他们甚至不愿意相信。

过去一年里,爱民如子的杨建树,居然会做出这种事,虽然好像是为了大家好,可是他毁了东昌大半百姓的家园啊!

杀了多少无辜人命啊!

一开始,甚至还有人不愿意相信,可一听到是为了毁掉农田,让他们种桑养蚕,大家又不得不相信了。

因为在过去一年,杨建树无数次的给大家宣扬种桑养蚕,丝绸致富,还让他们种下了那么多桑树!

铁证如山,根本无法辩解。

一夜之间,曾经人人称赞的东昌知府杨建树,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臣!

他就算再为了百姓好,也不能这样杀了他们的家人啊!

更何况,这样的洪灾,要多久他们才能缓过来!

原本一些家中虽然不是很有钱,但起码过得吃穿不愁的家庭,纷纷变成了一文钱也拿不出来的乞丐。

他们又得从头奋斗,又得重新挣钱,稳固的生活被毁于一旦,他们怎么能不恨呢?

但朱桢还是带领大家开始种桑养蚕了。

毕竟,这田地被淹了,今年大家全都要绝收,没有了挣钱的营生,那还怎么办。

这漫山遍野的桑树总不能就这样留着浪费,朱桢教导大家重新开始种桑养蚕,接触丝绸产业,甚至还给他们找了新的中间商。

那就是沈万三的万三商会!

万三商会全国各地都有,朱桢一封信让沈万三的人赶来,接手了这里以后所有的丝绸生意,还保证全部按照正常价格收购,绝对不会压价。

这样,他才放心的离开。

今年的百姓应该不会像往年洪水灾难后那般艰难了吧?

知府被抓,通判被斩,这东昌知府府衙基本上也没什么领头人了,朱桢记得松山县的李县令,清正廉明,廉洁奉公,于是提拔他暂代知府一职,待朝廷派人下来之前,让他管理好东昌。

县令直接连跳好几级,晋升知府,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机遇,李县令感动的几乎要三跪九叩。

他也知道朱桢的意思,平常来说,县令是不可能直接升任知府的,这跨度太大了。

但是,别忘了朱桢还要去兖州一趟,等他返回应天府最少要两个月后,等新人再到达东昌,只怕又得两三个月。

这样一来李县令就担任了知府几乎小半年的时间,老朱那个人,恨不得一个人拆成两个用,再加上如今人才不够。

只要这几个月里,这位李县令表现得足够好,说不定直接就让他继任知府了。

毕竟东昌是个贫瘠的地方,也没多少人愿意来。

这是天大的机遇,李县令感激涕零。

三日后。

朱桢离开之时,城内百姓夹道欢送,泪流满面,掷果盈车,挽留数十里。

甚至,王晋带头,为朱桢送来了万民伞!

要知道,万民伞一般只有百姓十分爱重的官员身上才会出现!

那些官员无一不是为了百姓风险多年,才有可能收到。

而朱桢只是来救灾罢了,并不是此地常驻官员,居然能收到万民伞!

而且,还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万民伞!

这背后的意义,可想而知!

王晋面带笑容,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走到了朱桢的前面,他手里拿着一把有些破烂的伞,上面写满了百姓的名字。

朱桢头一次收起了懒散的心态,把万民伞拿到手中,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只是来救灾罢了,从未想过,自己会收到如此正式的礼物!

这不是一把伞,这是民意,是众望所归,承载着所有的情感和正义,此刻这一把伞,比玄铁城门还要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