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外面的雨下的越来越大,可是这丝毫没有浇灭进群学生的热情。
甚至每当惊雷从天空中掠过,这群已经拿定主意要惩处国贼的学生,心里想的并不是天公在以这样的方式警告自己,相反从他们的视角里出发,这是昊昊天恩在以雷霆手段鼓励他们彻底地荡清世界还大明星河太平。
而这漫天地下的雨点,也被他们当成了浩荡天恩的一种,甚至于雨下的越大,他们心里的那份报国情怀也来得更加猛烈。
至于队伍里发生的些许小插曲,这已经算不得什么,他们要做的是匡扶寰宇的任务,在这样的目的面前,团队里面即使出现减员,那也是值得付出的牺牲。
而周围一众负责看管的衙役,现如今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他们现在就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各种不讨好。
上级给他们的任务十分简单,那便是尽可能的拖住这群学生的脚步,让他们不要再往皇宫那边靠近一步。
这件事情听上去无比震惊,无比合适,但执行起来的难度对于这群衙役而言,却属实有些过大。
且不说这些,学生本就出身不凡,家里不是功臣就是后来把握机会做上的大官。
仅从家里的关系来讲,衙役们也不好对这群公子的直接上手,只有耐着性子在一旁无限的劝告。
同时更让人不敢向前一步的则是他们手上抬着的那尊牌位。
自汉武帝以降,孔夫子在华夏大地上的声威,便与日俱增。
等到了大明建立之初,孔圣人早已是所有读书人心理立着的那一尊神像,不容亵渎,不容诋毁。
甚至可以说,对于读书人而言,孔圣就是他们这辈子最高的崇拜,在很多时候这种崇拜甚至凌驾于君权之上。
这其中哪怕是最对规则不屑一顾的投机取巧者,当他的所有作为涉及到孔圣的时候,也不由得变得谨慎起来。
因为这些人都清楚,尊不尊孔圣是读书所带来的观点。
然而这个观点你可以在内心不遵守,但在别人面前却一点不能显露出来。
这不单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认同,同时也是一个阶级给后来者打造的一扇不大不小的门槛。
只有你纳了这张投名状,表明了你的立场,你才可能跟别的食利者混在一个共同的猎食区域当中。
虽然衙役们并不足够掺入到人家这个圈子里面,但是整天徘徊在这个圈子周围的他们,对于这个规则同样心里也有数。
孔圣牌位面前,别说他们这些小小的衙役了,就是府尹大人自己来了,也不敢有任何的放肆之处。
指不定若来了一个心地软的骨头也不硬的家伙,当着这种场面,在学生们的大声高喝之下,脑子一热给孔圣当面磕三个头也不是不可能。
也因此这些芽衣虽然出了人,但实际上一点力都不出,苦口婆心的在那里劝导,也不过是给自己这场任务完成一点进度。
毕竟回头到底还是要回去交差的,你可以把事情办砸了,但办砸事情的同时,若让上级知道你真的就搁那里看着,未免有些太过于不妥。
而这群学生虽然读书的水平参差不齐,但看人的眼力价儿却也都还不错。
当他们意识到衙役们真的如同先前率先靠近孔圣牌位那个人说的一样,对他们这群读书人根本无可奈何的时候,就连先前心里还在打着退堂鼓的家伙,这个时候也不由得来了十分底气。
一时之间学生的声势越来越浩大,说喊出的口号也越来越激进。
原先他们刚刚在贡院门口集合的时候,所喊的还是惩除国贼。
既不敢直接将矛头对准锦衣卫这个衙门,同时也不敢把他们心中那位“国贼”的名字直接喊出来。
即使人人心里都知道,他们说的就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徐允恭,但对于这三个字,他们还真是不敢直接喊出口。
一方面是因为锦衣卫指挥使本就是皇帝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其正三品的官职,足够在朝堂上边撑起一方势力。
同时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北镇抚司以及他那个臭名昭著的诏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这些人都深有体会。
一个王朝初期,随着上层利益的交替,当无数利益就这样直白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总会有许多人选择铤而走险,赌上一半。
而王朝初期在这种利益上的真空,给了一些能力不足以匹配个人地位的家伙一个可以贪心的机会。
这些人虽然能够一时凭借地位掠夺走许多的利益,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溃败的命运。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以诛杀贪官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会给这些人什么好的下场。
而贪官的背后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利益体系,若非那些关系网的相互勾连也不会有他们大肆贪污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现如今能在应天府府学里上学的士子,家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相熟的贪官。
而根据这些被诛灭贪官家属的转述,学生们天然对锦衣卫这个衙门有着一份厌恶。
再加上从根上论,锦衣卫与朝廷大臣之间就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关系放在那里,士子们本就不可能对这个衙门有任何的倾向。
但厌恶归厌恶,人家手里的绣春刀是真的饮过鲜血,那份恐惧如梦魇一般盘踞在每一个听说过自己父辈好友家破人亡故事的学子身上。
而随着天公给他们不断降下指引,并且发觉衙役们真的不敢拿他们怎么样,之后这群人原本积压已久的怨气,现如今更是迅速膨胀。
以至于在过了大中桥,眼看就快要到正阳门方向的时候,他们索性不装了,喊出的口号后面直接加上了徐允恭的名字。
而这支队伍的极限还远不止如此,当他们远远望见洪武门城楼的时候,人群中竟然非常神奇的从不同角落里传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
“锦衣卫倒行逆施,残害皇族,我等今日共襄义举,势要为我大明铲除此毒瘤!”
这个口号一出,不少人的脸色都跟着变了一下。
然而在现在这种群情激昂的情况之下,一个人两个人的冷静于大形势已经毫无影响。
最终或是被潮流裹挟,或是内心逐渐被这种口号所说服。
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惊天伟业的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跟着一起高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