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70章 梁武帝萧衍

第170章梁武帝萧衍

孝文帝死后,元恪继位。

而元恪继位时,南齐也走到了终点。

在经历两次南北大战后,南齐已经岌岌可危。

齐明帝崩逝后,继位的萧宝卷正是南朝一百六十多年中最为知名的昏暴之君。

东昏侯。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来了兴趣。

昏侯?这个朕熟啊!

但那个昏侯有点水分,不知你这个够不够量。

面对刘宋、萧齐两代“英辈迭出、各领风骚”的昏暴之君,除了叹为观止之外,别无他言。

萧宝卷,字智藏,齐明帝次子,因长子萧宝义有废疾不可为帝,遂立萧宝卷为太子。

在位期间,嬉戏、挥霍无度,不理政事,并且残忍好杀。

齐明帝给萧宝卷留下了六名顾命大臣,都是自己的心腹,依次是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右将军萧坦之、卫尉刘暄。

六人按日分工,管理政事,时称“六贵同朝”。

曹魏明帝时期

坐在太极殿前的台阶上,曹叡吐出嘴里的枣核,不屑道:

“仅此一点,就看出这齐明帝的内政能力堪忧啊。”

身旁一位阴柔的宦官开口道:

“陛下为何这般说?”

曹叡舀了一勺枣粥笑道:

“一国三公都闹得不可开交,何况六贵同朝?这些人势必相互倾轧,内乱岂会不起?”

“不见霍光、上官旧事?”

北魏宣武帝时期

元恪呆愣的看着天幕。

这不对吧?

下一个不应该是朕吗?

萧宝卷那瘟货和萧衍那老货有什么可说的!

随即又嗤笑一声:

“萧遥光等人的最大罪过就在于接受了齐帝的遗诏。”

“萧宝卷不但不可辅,还把他们这批老臣一个接一个送入了鬼门关。

齐明帝临终前曾告诫萧宝卷:“帝王做事不可在人后,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萧宝卷将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六位顾命大臣先后被杀,满门抄斩,逼得整个朝廷文官告退,武将造反。

天幕上播放着萧宝卷无道之行。

剖妇人之腹,查看怀的孩子是男是女。

出游寺庙,遇见年老体弱的老僧就将其乱箭射死。

净街出行,路旁若有百姓就乱刀砍死。

看见村民们安居乐业,命人放一把火,将整座村庄焚毁。

季汉,

刘备看着天幕里的被残害的百姓,气的怒发冲冠!

“备只听过纣王残暴,不成想真的有人如此作为!”

“剖腹取子,只为一观男女!”

“禽兽不如!”

“此等皇帝!不反待何?!”

百姓们被折腾的民不聊生,只能发生叛乱。

尚书仆射萧懿忠心耿耿,多次领兵替萧宝卷平定叛乱。

但萧宝卷畏他功高,再次想起“先下手为强”,于是便把萧懿处死了。

萧懿的弟弟萧衍得知哥哥被杀后,决定发兵进攻建康。

公元501年三月,萧衍在襄阳正式起兵,拥立远在江陵的萧宝融为帝,改元中兴。萧宝卷的这位十四岁的弟弟,就是南齐的最后一任皇帝齐和帝。

十月,攻破建康,萧宝卷被宦官谋杀,首级送到萧衍处。

公元502年四月,萧衍在齐和帝东归建康途中迫其禅位,接着就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梁。

西晋武帝时期

司马炎算了算时间。

“从攻破建康到篡位,一共才半年的时间?”

“走篡位四件套加三辞三让的时间都不够啊。”

“应该说你太着急呢,还是南齐过于不得人心呢?”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北魏之地,孝文帝被葬入长陵。

新的君主在拥立中登上洛阳宫。

南方齐国也在眨眼间改了字号。

阵阵梵音响起,一道道梵文字符于江南大地升起,最后组成一枚金色的汉字。

梁武帝萧衍

字叔达,小字练儿,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出身兰陵萧氏。

南齐时以门荫入仕,为“竟陵八友”之一。

在正统的皇帝序列中,萧衍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没有哪个开国皇帝有他寿命长,有他在位时间长。

大秦,

手略微停顿,随后继续书写。

大汉,

萧何一愣,随后心里一阵发毛。

躲了二十四,没想到还有二十五!

上首的刘邦笑了。

老小子,这可怪不得乃公了!

你好后代送上这么一份大礼!乃公怎么也得好好的“招呼”伱。

嗯再让他干点什么呢?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想到了一个超能活的老家伙。

虽然那人只是藩王,不算开国皇帝。

大唐高宗时期

看到萧衍,李治突然眼睛一亮,似想到趣事,对身旁的武媚娘笑道:

“媚娘可知,这梁武帝是第一个重视并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

武媚娘一愣:

“不是太宗开始推崇的吗?”

李治笑着摇摇头:

“不,在当时,世人都认为王献之的书法为天下第一。”

“在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曾以“比世皆尚子敬书”一言评述其时书坛的流行风尚。”“陶弘景说,全天下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尊崇王献之的书法,都以临习王献之的作品为荣。”

“但梁武帝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其父王羲之的成就,且长时间的极力推尊王羲之,最终使书坛风潮发生了反转。”

武媚娘这才明了,她一直以为王羲之的名气是独领风骚的,不成想还有这等变化。

李治追忆往昔,微笑道:

“太宗甚爱王羲之书法,谓其天下第一。”

“上行下效,王羲之的书法即是天下第一。”

武媚娘笑着感叹道:

“所以为帝者要节其所欲,不然自有阿谀之徒攀图捷径,毁坏国法。”

李治笑着点头,眼神中闪过一抹异色。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神色带点向往。

“萧衍确实是一位相当难得的皇帝,即使抛开他的皇帝身份不论。”

“单就才华、品性、教养、魅力等方面考量,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其在文化与艺术上的全能之性及对各种爱好的娴熟精通程度,没有几个皇帝能与之比肩。”

一旁的王继恩躬身道:

“帝王者需心怀天下,梁武帝为帝之心不至诚,不然也不至于龟缩江南。”

“陛下志图万里,何需艳羡他人技艺小道。”

赵匡胤不由一愣,笑着点了点他。

“好一个狂徒。”

刚刚继位的梁武帝就感叹“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用腐烂朽败的绳索驾驭六匹奔驰的骏马,生怕烈马挣断驭绳,弄得自己车毁人亡。

在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下,初为人君的梁武帝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除旧布新。

公元502年五月,梁武帝下令放出皇宫里齐国诸帝从各地遴选来的许多宫女歌姬。“以宫女二千分赉将士”。

下诏,在皇宫门口的“谤木”和“肺石”旁设立两个木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大明万历时期

正在给万历讲课的张居正看到天幕,口中一拐,直接讲道:

“陛下可知谤木和肺石是何物?”

一身红袍,头戴玉冠,尚且年幼的朱翊钧诚实的摇摇头。

张居正不苟言笑道:

“谤木和肺石是古代宫门处必需之物。”

“前者是一根竖立的木头,百姓要是对朝廷有什么不满和批评,可以将批评写在木头上。”

“而肺石是一块颜色暗红如肺的石头,百姓若是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冤情,只要往肺石上一站,就有专门的胥吏帮着把冤情反映到朝廷处理,绝对不会无视。”

朱翊钧想了想,稚嫩道:

“可是先生,朕没有在宫门处看到木头和石头啊?”

张居正嘴角微翘,答道:

“时过境迁,事物变易。”

“如今耸立于承天门前的恒表,就是从谤木演变而来。”

“肺石则渐渐远隐,唐宋之后就被登闻鼓所取代了。”

朱翊钧点点头。

“所以才有击鼓鸣冤一说?”

张居正开口夸道:

“陛下聪慧。”

“但此二物的本质是何,陛下可知?”

朱翊钧摇摇头。

“望陛下谨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此二物之本也。”

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天安门呢,等这本书完结后想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