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初对于交换蒸汽耕田机一事,李建洲可是扛着所有人的压力做下的决定。
若非如此,怕是如今的南国在中原人的机械洪流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咚”“咚”“咚”
三个响头叩下,便是李建洲想要反悔都来不及了。
“哎,罢了罢了。”
杨荀茂的那点小心思,他何尝不知?
怪也就只怪自己,同样也是生于此,长于此老于此。
人啊,年纪大了,就容易心软。
“好!”
杨荀茂开怀大笑,这样一来,对抗中原人,他的把握又大了一分!
“首领,这是要开始了吗?”
想要对抗秦骁,南蛮就不能再是目前这种分裂式的存在。
七十二洞主,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此前他们早就有了谋划,只不过时机并不成熟,杨荀茂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李建洲之所以力排众议也要花费大价钱买下秦骁那几乎报废了一半的蒸汽耕田机,就是想以此来提升杨荀茂的号召力。
南国,与虞朝,迟早有一天会完全对立,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
杨荀茂点了点头,他也想等时机更成熟一些。
但是虞朝没有在给他足够的时间等下去了。
“也罢,反正迟早是要做的。”
尽量让损失降到最低吧。
自从秦骁拒绝秦瑜之后,秦瑜便故意躲着秦骁不见。
秦骁也没有用皇帝的身份去刻意解释,毕竟现在他手里的事情可是一点都不少。
不只是新城,就是虞朝上下,都在讨论皇帝陛下何日平复南蛮。
距离陛下出征之日,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眼下到处都在传陛下即将出兵的消息。
便是士兵们,训练起来也更加努力了。
毕竟上了战场,就只有生死二字。
书房之内,王子杰正站在一旁。
秦骁在说,他在记。
“包括但不限于矿工,勘探人员,普通工人,机械工人等各种职位的招聘一定要写的尽可能详尽一些。”
“其待遇除了按工钱计算,还有工量,工量作为考勤的标准,可以兑换钱财,物品,以及土地,同样也需要详细一些。”
“所兑换的田地皆提供两份合同契约选择,其一为所有收成之一半,其二为四百斤以上尽数上缴。”
“且再次注明,所兑换的田地,皆由朝廷免费提供谷种,并严令不得私自留种。”
“工量兑换土地的标准与要求婉清会交给你。”
“而朝廷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会由户部统一登记造册,交换的具体事宜永安你与户部对接核实。”
永安与李婉清分坐秦骁左右两侧,凡秦骁言之所达,她们就递给王子杰相应的范本。
“最后,再加上一条。”
“非我虞朝百姓,亦可报名参与。”
“当时所有待遇只有八成,且不得用工量兑换土地。”
“三年之后可入我虞朝户籍,享受所有待遇,并允许兑换土地。”
......
这一次的新法施行,并不是以掠夺没收征收来占有地主员外以及世家们原有的田地,故而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各种人员的不满。
因为秦骁并没有阻止他们加入进来。并且秦骁需要的工人越多,动作越大,那就说明秦骁需要的机器也就越多。
而蒸汽机械,现在几乎都是被各世家以及王公贵胄所垄断。
他们甚至可以一边把机器卖给秦骁,一边再用这个钱请人帮他们赚工量,然后再兑换土地。
这样兜兜转转,到头来得利最大的还是他们。
便是秦骁开垦出来再多的土地,最后也终会流到他们的手里。
故而他们非但不阻止,反而还帮着秦骁大力宣传。
就在全国百姓热火朝天报名的时候,南蛮却过的并不怎么好。
杨荀茂软禁了七十二洞洞主,但他们手底下的土地以及人口也没有那么容易马上都转投他的麾下。
这其中自然也是杀了一些刺头的。
便是威逼加利诱,也只是收服了一半。
其中有不少人见洞主被大土司软禁,想的不是如何解救报仇,而是如何扫除异己自己上位。
待杨荀茂与李建洲整合下来,虽然没有元气大伤,可南蛮也是被扒掉了一层皮。
再听得虞朝那边的消息不断传来,杨荀茂只能硬着头皮实行独裁铁令。
毕竟威望不够,只能杀人来凑。
只有铁血手腕,严法酷吏才能让这些人暂时凝聚在一起。
也唯有凝聚在一起,他才能让人们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大生产。
至于以后如何,也得要先抗住虞朝的压力不是。
只有让虞朝认为自己是一块硬骨头,虞朝才不敢轻易进攻南国,南国才能有喘息的机会。
杨荀茂已经与李建洲商议好了,到时候他们的铁甲大军往潇江边上一摆,到时候再跟秦骁谈条件。
也唯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有在谈判桌上讲条件的资本!
如此过了数月,冠州的人口已然增加到了六十多万,各行各业也算是初具雏形。
这时候郑思泉带着水电站建成的消息过来。
“禀告陛下,臣等日夜兼工,已然完成陛下嘱托。”
秦骁并未立刻带着众人前往。
“告诉南蛮一声,朕要邀请他们一同观礼。”
当日,南蛮便有了回复。
明日早间,李建国李阁老会亲自前来观礼。
第二日,秦骁率着众人一同前往水电站。
一座水泥建筑矗立于泅水河之中,将泅水河拦腰截断。
周围百姓,劳工,官员,无不纷纷欢欣鼓舞。
官员们抬着一块牌匾走到秦骁跟前。
“请陛下题名!”
周围人也跟着高声呼喊:
“请陛下题名!”
秦骁拿过毛笔,欢喜之色溢于言表。
那么该起一个什么样式的名字呢?
秦骁大笔一挥,六个大字跃然于牌匾之上!
“新时代水电站!”
这,便是新时代的分水岭!
此等工程,在虞朝并不少见。
徐威明自是见过电灯,工地上的工人也是如此。
永安倒是听女儿时常说起,只是并未多少当真。
李婉清也只是从书中知晓,并未见过“电”为何物。
至于李建洲,表面奉承,内心却是鄙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