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京察大计

皇宫里常年都没什么变化,但是没有他就像是个监牢,秦骁回来后,立刻多了些烟火气。

离宫半年多,没碰女人,他也有些受不了,洗漱完毕便与徐文锦做运动。但是他这么多妃子,显然不能只顾着徐文锦。

次日晚上他去了永安公主那儿。第三日是贤妃,第四日是庄妃,淑妃……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种马,谁知道当皇帝还有这副作用呢?但是无论是谁,他都尽量真诚对待,不偏不倚。走了一圈后才多去徐文锦那儿住几日。

女儿跟儿子都长大不少。女儿已经一岁多,开始牙牙学语,甚至能模糊叫出来妈妈这样简单的音节。女儿的兴趣是秋千,只要有人抱着她坐秋千,她就能玩半天,一句话也不说。秦骁抱着女儿,可惜的是女儿除了表示这个男人很陌生外,并无其他动作。

秦骁抱着她坐上秋千,叫人晃得快些,当加速到一定程度后,女儿终于露出笑容,发出两声清亮的笑声。他们坐了半日,许多奏章都是他抱着女儿的情况下批复的,由张永代写。晚上秦骁也不愿放开自己女儿。

永安公主说:“陛下,您这么溺爱,将来路都不会走了。”他不这么认为,自己是皇帝宠个女儿怎么了?何况这是他的长女,就算真的不会走,也有足够多的人背着她走路。

永安公主说要让公主睡在旁边的婴儿床上,秦骁想了想还是同意,与永安公主云雨后,叫人送来水擦洗身子,赶紧把公主又抱上来,就放在两人中间。永安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喜欢女儿的皇帝。

秦骁哈哈大笑,道:“这是朕的长女。”

语气中带着得意,骄傲,自豪,就像翘起尾巴的狗。但是对待儿子,他显然就不这么耐心了,秦泗完全是个正常小孩,夜里哭得他受不了,然而他又不懂得这兔崽子到底想要什么。

徐文锦也手忙脚乱,第一次当母亲,没什么经验。半夜起来喂奶两次。

后来他又尿湿尿布,折腾他整整一夜都没睡好,次日上朝昏昏沉沉,很多决策没办法做。

他实在抗不住,坚决不想继续带这小兔崽子。徐文锦也是无奈,孩子这么小正是闹人的时候,像秦瑜那样的真是极为罕见,说起来也奇怪得很,那闺女夜里似乎就不会醒。

就算醒了也是自己睁着眼睛玩,她正在长牙,秦骁让人给她切胡萝卜条咬着玩。她咬得不亦乐乎。

秋天将至,炎热渐渐散去。携对匈奴的大胜,秦骁逐渐建立了极大权威,如今朝堂上更加不敢有人反对他,不过今年将有大事发生——京察。

京察三年一次,按照规矩今年是他登基的第三年,大虞朝基本上继承了大周的规矩,所以京察也一并继承。京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核,得益于前朝混乱的财政制度与低到不合理的俸禄,文人们完全分裂为两个极端。

他们的精神与肉体完全分裂了,有人追求精神上符合古礼,但是生活穷困,有人追求肉体享乐,嘴上凛然大义,男盗女娼。

更多是中间的人,他们想要追求精神跟物质生活的平衡,但现实逼迫他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精神,要么物质,没有中间地带,为了生活不少人堕落。

地方官员的常例,成为不能说的秘密,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这些包括火耗,以及额外多征收的税收,每个人几斗米,几尺布。而京城官员没有这样的机会。

每年地方官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就成了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这是那些手握大权官员的权利,他们的隐性福利,朝廷不承认,却一直存在。

而那些手里没有这样权力的官员,只能等待一年一度的京察,京察是朝廷对地方官员的考察,为了保证他们自己的前途,地方官员不计成本行贿。

但凡有一丝希望他们也不会放过,这就给了那些身处底层的官员收取贿赂的机会。对此秦骁心知肚明。他目前也没有好办法解决。

因为历史上曾经有两个首辅做出过努力,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后张居正时代的首辅申时行。然而两个人都毫无例外的失败。

张居正试图依靠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约束,让他们成为为帝国服务的精英。其中阻力大到以他的手腕也无法去除,还在身死后迅速遭到清算。

申时行试图调和,具体做法是,考成法保留部分,但是惩罚没有那么严厉,承认官员常例的存在,约束官员收敛。他的实验同样以失败告终,两方都没有讨好。

秦骁拥有的这些历史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但是却给他提供案例,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京察大计是朝廷的大事,从十一月开始持续到来年的三月份。

当他回到京城时,有些官员已经开始送礼。海瑞称之为收租,也不是毫无根据。秦骁不想步他们的后尘,于是招来几位内阁辅臣,询问他们对京察大计的看法。

每个人都知道京察大计的弊端,因为这已经完全无法反应地方官府在这段时间内的所作所为。但是谁也不能明着说,政治就是这么肮脏。

几位阁臣说不出来新鲜东西,秦骁只能自己下场:“朕以为京察大计是为考察地方官员,但是考察什么?如何处罚?又该怎么划分责任?地方上权责不清,考察时也是模模糊糊,毫无根据。如此下去,京察大计早晚沦为形式。”

李长阳问道:“陛下的想法是……”

“欲要考察,必先明确指标。把考察的目标写清楚,让官员们知道到底考察的是什么,而不是囫囵吞枣,任由京察人员信马由缰。

秦骁与他们商议的就是考查内容。他提出一个点,由众大臣商议是否合适,又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考查,简单来说,他要改革考查内容,至于考查方式还没有说,暂时还不知道。

这场会议是绝密的,不过朝臣早就有所察觉。京察大计迫在眉睫,陛下迟迟不肯认定考察人员,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