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
杨天成坐在桌案前,正在思考如何写婉拒信。
说实话,杨天成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杜贤是他们多年的好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更是一同走遍大江南北,看了许多大好河山。
杜贤的家境殷实,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帮助当地的百姓解决苦楚,因此留下不少美名。
连刘采薇都说,杜贤这个人是圣人,不但心善,为人也耿直,更是见不得天下的百姓吃苦。
有好几次,杜贤为了让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自掏腰包帮助那个村统一盖了新房。
虽说那些房子都是泥坯盖的,可比过去的旧房四处漏风,不知好了多少倍。
杜贤还把全村的孩子都召集起来,教他们读书识字,将来长大了,能靠识的字养活自己跟一家老小,不用仅靠着种地来维持生计,靠天吃饭,终究是有很大风险的。
前些年旱涝频发,不少农户都颗粒无收。
要不是依仗着朝廷下发的救济粮,百姓们恐怕早就饿死在地埂田间了。
那个时候,杨天成跟刘采薇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教当地农户一些种地增产的方法。
那些方法很奏效,只要没有天灾,百姓们一年的收成,是过去的三五倍之多,不但养活一家人,每年家里都有余粮,真真的是好日子。
想到这里,杨天成的嘴角略微上扬。
其实这些都是刘采薇的功劳,他只是个听差办事的。
在种地这方面,自家娘子才是专家。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到最后都会被刘采薇化解。
其实杨天成也一直在纳闷。
刘采薇也只是个农妇出身,她是如何知晓这些事情的。
就连朝廷的“农耕院”都未必有她知道的多。
他也曾问过刘采薇。
可刘采薇的回答则是,这些都是她苦思冥想来的,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得知。
虽然这个理由不足以说服杨天成,但结果却是无可挑剔的。
但凡经过刘采薇之手,无论什么恶劣的条件,都能种出相应的农作物出来。
不服不行。
刘采薇收拾好院子后,进了屋。
透过烛光,她看到杨天成有些驼的背影,不禁鼻子一酸。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到了更年期。
这段时间只要遇到一些事,她就疯狂的联想许多,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时不时还会忆当年,或是哭,或是笑,搞得自己跟个精神病患者似的。
以前的杨天成英姿挺拔,一米九的身高有着两米八的气场。
无论是走路跟言谈举止,都透着大将之风。
过去当将军的时候,走到哪都是威风凛凛,从来没有人敢小觑他。
现在可好,都成了一个弯腰驼背的小老头,连村里的臭小子都敢来薅他的胡子,真是反天了。
还没动笔的杨天成感觉身后正有人窥视他。
不用猜,一定是自家娘子。
趁他还没回头,刘采薇走了上去。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休息。”
“在想如何给杜贤回信。”
刘采薇上前抚摸着杨天成的背,“我的决定,让你为难了。”
杨天成转头看她,将搭在肩上的手拿下握在自己手里,眼神温润看着面前的人,“哪里。只是许久未见了,有好多事情想问,却又不知该如何问起,这才无从下笔。”
他知道这话刘采薇肯定不信,但说都说了,也不好收回来。
刘采薇对他还是了解的,知道他是很想过去帮杜贤的,只是问题出在自己这边。
刘采薇最近精神状态不佳,身体也不是很好,经常胸闷气短,走几步路都喘,所以不好长途跋涉。
这次杜贤写信求助,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心里有些自责,没能帮上盲山村的百姓。
就在这时,刘采薇的目光定在桌案上的信纸上。
她突发奇想道“天成,既然我们不能亲自去,我们可以写一份详细的农耕笔记过去。”
闻言,杨天成的目光灼亮,“对啊。还是娘子聪明,我们可以把农耕的经验写下来给杜贤,让他严格按照这个来操作,肯定能行的。”
“不同的土壤种什么作物,不同的气候产什么物种,咱们都可以通通写下来,何时春耕,何时施肥,怎样防止虫害天灾,这些全都写进去,我相信肯定会对盲山村有帮助的。”刘采薇也瞬间来了精神。
“对,我相信,不但能帮助盲山村,有了这个笔记,还能帮助更多的村民脱困,对他们的农耕一定大有助益。”杨天成越说越激动,他立刻站起身,双手搭在刘采薇的肩上,“娘子,到那个时候,你就是全天下百姓们的福星,他们一定会更感激你的。”
刘采薇笑笑,“让他们感激我有什么用,主要是咱们这点种地的经验告诉他们,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就算是给咱们积德了。”
“对对,娘子说的太对了。”
看着杨天成高兴的样子,刘采薇也展了笑颜。
说实话,先前她都没有想到这里,要不是这次杜贤来信求助,恰好她又不能出门,还真没考虑过要把这些经验写下来,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既有了这个想法,她就想立刻实施,等写好了立马给杜贤拿过去用。
晚了怕是来不及。
眼看正月就要过去了,等他们写好了,再找信差送过去,大概也到春耕的时候了。
得抓紧才行。
杨天成对刘采薇的想法鼎力相助,不但承包了家里家外所有的活,闲下来还会把刘采薇写好的一部分拿过来再多抄几份,然后找人送到周边的村镇去。
这样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农耕的关键,也不至于一味的靠天吃饭,哪怕多帮一户人家,那他们都不算白白努力。
刘采薇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一直坐在桌前攥写笔记,就是为了能早一点送到杜贤手里。
平时种地的时候不觉得,这一要写出来才发现,要注意跟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写着写着就又想起其他的注意事项,再加上各个地区的气候以及土质关系,都有着不同的应对措施。
所以要好好的,仔仔细细的写清楚,不能出一点纰漏。
历时半个月,刘采薇总算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都写了出来。
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没有遗漏的,这才交给杨天成,让他赶紧找信差给杜贤送过去,才不会误了春耕节气。
杨天成跟着抄了半个月,刘采薇写的他都过了好几遍,心中不由佩服。
这一个弱女子是该有多么本事,能对农耕见解的如此详细,就连如何制作更便捷省力的农具都有详细的介绍跟制造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