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孔府赐匾
看着洁白平整的纸,霍光和孔令芙都很开心,甚至眼睛里泛有泪意。
他们知道,这可是流传后世的大功。
只有霍去病一点点的嫌弃,有一点点的落寞,还有一点点的愧疚。
纸,和他用过的那些好纸比起来,还是太过粗糙,不过已经很好了,难为这些孩子和工匠,把上百年的工艺摸索缩短到几个月。
虽然说在自己的指导之下完成的,但自己不敢居功,这是又把蔡伦的功劳抢过来了,唉,对不住了,蔡大家,你到时候可以再做点其他的来流芳百世。
好在自己让纸提前面世,对当代的书籍传播来说,当为大功一件,将功补过,希望历史老人再次饶过小子这一遭。
最激动的还是那些工匠,他们跪地恭贺,也流着泪请求主家自己能用这个法子来造纸售卖。
这个造纸方法是主家想出来的,用主家的钱不断失败试出来的,自己只是提出来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建议,然后出了力。
自己出力是主家给了工钱的,这不算自己的功劳,他们舔着脸希望主家同意把这个工艺用到自家的工坊里去,确实是有点不要脸了。
正觉得自己不要脸的霍去病,看到工匠们的不好意思,感同身受,立刻同意了他们的所求。并且表示如果开工坊钱不够,自己可以资助一二。
在工匠们听来,这就是主家要分利的意思了,这不算框外,立刻同意了。
具体细节自有霍光去和他们商议。霍去病挥挥手让他们去忙,自己回内宅。
他去找阳石商量霍光的婚事,平阳县已经回信,说霍光的婚事一切由长兄霍去病做主,他们无不允。
皇帝那里也打了招呼,皇帝说,这桩婚事不错,如果有需要,他可以锦上添花,赐婚。
阳石私下问了孔令芙的意思,那小女子好不脸红的同意了可以不日去曲阜提亲,只是说她要亲自和霍去病夫妇面谈一次。
这个不难,霍去病听闻立刻找了时间和她见面谈话。
如今院子里住着李曼儿和辛妍母女,实在是有些不方便,孩子们都大了,又不是真的亲戚,怕难免传出一些闲话来。
霍去病打算找个机会把他们先送回长安的霍府去住,或者在长安给他们买个宅子住,当然,这也得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主屋正厅见了孔令芙,寒暄几句,孔姑娘也不扭捏,直入主题。
霍去病就看上了她这不虚伪不扭捏的性子,和沉稳谨慎,凡事都要循规蹈矩的霍光,倒是般配的很。
希望这一次,霍光能和她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一辈子。
孔姑娘出身儒家始祖的孔家,外祖家又是医学大家,想来可以保她生育平安,一生无虞。
“霍叔叔,侄女想跟你商量一件事,这造纸术,我孔家能否在当地开办作坊制作?我们可以给霍府一些收益。”
“哦,那天你也看到了,那些工匠都可以用这个法子造纸,你们孔家,当然也可以。”
“嗯,我是想,毕竟那些工匠也是付出了辛苦的,而我,什么都没做,就白白拿走这一本万利的方法,不太合适。我只是旁观了这造纸法,没有下手亲自做,我孔家才属于吃白食,白占便宜的那个。”
霍去病点点头,这孩子不势利,没有贪念,想得通透,有什么想法就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和霍光的木讷内敛不一样,她日后必是霍光的贤内助。
“咱们两家,不日将要联姻,你不用客气,也不用给我分利,我霍府还不指望这些事过日子。你尽管拿去用便可,只是以后造出更好的纸的时候,记得给我送一些用才是,别让我还要派人去街上四处搜罗。”
霍去病开着玩笑,让旁边听着的阳石和霍光的表情都一松。
事情谈完,孔令芙这才慢慢红了脸,毕竟是未出阁的小女儿,这就开始帮着娘家来算计婆家的东西,她有点不太好意思。
阳石出言宽慰几句,气氛就更加好了。
霍去病看着阳石,心里甜蜜,阳石终成为了一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没有走那一世的老路。
孔令芙只是旁观了造纸术,对此法一知半解,于是霍光找了几个熟练的工匠,许以厚酬,带回曲阜开办造纸工坊。
诸事办妥,孔令芙也要回家去了,在此地住了快一年了,两个年轻人在忙忙碌碌中感情迅速升温,正是你侬我侬蜜里调油的时候,乍一分离,心里都不好受。
随着分别的日子临近,两人的情绪都不高。
阳石和霍去病看在眼里,替他们高兴又心疼。
美好纯洁的感情,谁不羡慕呢?
阳石和孔令芙私下推心置腹的谈过一次,然后就放她走了。
皇帝那边执意要赐婚,只能随他。
没办法,皇帝也是一个喜欢给后辈办喜事的寻常老人,就遂了他的愿。
皇帝那边派了天使去曲阜宣诏书,河间这里提亲的队伍也稍后出发了。
事不宜迟,霍光眼看就二十二岁了,人家这么大岁数的男子,孩子都满地跑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还是要抓紧时间成亲生娃为好。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霍光在河间成亲。
亲家同意,霍光也同意。
皇帝不同意也没办法,这是臣子家事,总不能皇帝以权压着臣子非要他眼巴前完婚吧,这也太欺负人了。
皇帝没办法,只能在心里把霍去病骂了一通,然后送来了丰厚赏赐,给曲阜孔府也送来了亲笔题字的牌匾。
孔家一开始对在河间成亲不太满意,觉得婚礼有点太过简陋寒酸,长安城里的皇亲贵胄,世家勋贵,都不能亲自到场恭贺,孔家没办法在长安刷一波存在感,以提高他们家族的地位。
当家主看到董仲舒亲自送来的,皇帝亲笔题字的“万世师表”匾额的时候,眼睛都笑没了。
能得到当今皇帝的亲笔题字,这个嫡女嫁得好。
而且由把孔子的儒学发扬光大的当世大儒董仲舒亲自送来,并主持仪式挂上孔府大门,这面匾额,就是孔府的金字招牌。
眼看亲事在即,长安城送来一封信,平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