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租地

第一百一十五章租地

到了河间府,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然后派人慢慢了解城中情况。

霍去病打算租一个宅子住,本来也住不了多久,买个院子再修缮打理出来,一时半会儿住不进去,不值得花费钱财和精力。

派人找了本地的牙行,此时的牙行还是官府管理,是府衙下辖的管理民政的一个小衙门,负责登记需要买卖的房产土地奴婢等,买家有需求就去牙行查找,查到合适的了,然后牙行把买卖双方叫在一起,讨价还价,最后交易成功,钱货两清,牙行根据交易的钱数收取一定费用,然后收取交易契税。

很快牙行给找到了一处合适的院落,是紧挨着的两处小院,在城中心,一处院子原来做过旅店,房间众多,正好让那一队羽林卫来住,每个房间盘上大炕,就是大通铺。

正好这间旅店原来也是做普通民众生意的,有几间房子很大,也有大炕,正值冬季天气寒冷,羽林卫的士卒们就先凑合挤在一起睡,也不冷。

旁边的小院是三进的院子,大汉的建筑恢弘大气,不单单指宫殿,民间宅邸也宽大。

三进的院子,占地也不算小,有十来间房屋,正好住霍将军一家,前院还可以住羽林卫的几个正副队长,继续履行他们保护的职责,有什么事的话,高声一喊,旁边院子里的羽林郎们也都能过来。

霍去病带着阳石看了两处院子,很满意,很快签了租赁契约,交了半年的租费,房东和牙行的人都很高兴。

简单收拾了一下,他们就从旅店搬到了自己的宅子里住下。

阳石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几个婢子布置屋子,她作为公主,这样的事从未自己亲力亲为过,宫里自有奴婢操心这事,到了霍府,也不用她操心。

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虽然是临时的,但她作为主妇,有布置的权力,这也是她从没做过的事。

自从跟了霍去病,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体会了以前很多没有经历过的生活。

比如一下子多了两个儿子,一个沉稳一个调皮,都很可爱。

比如举家出游,一路买买买,吃吃吃。

比如虽然上无公婆可以尽孝,但小叔比公婆还严厉,眼神能杀人,紧紧盯着自己,从不说什么,但好像什么都说了。

好在夫君从不苛待自己,对自己温存体贴,和大家口中那个杀神完全不一样。

她充分发挥出了作为大汉公主的高级审美和能力,把小家布置的温馨舒适,霍去病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新家,比长安城里的皇宫和侯府更像个家。

霍去病打算慢慢打听李曼儿和钩弋夫人的消息,像这种没什么线索的查找,须住下慢慢碰机会找才是。

跟皇帝要赵地做食邑,再来河间暂住,是霍去病一早就盘算好的计划。

现在四海升平,四夷宾服,皇帝健康,朝廷无事,正是慢慢查找她二人的好时机。

霍光、霍嬗和霍姚三个人,都是火力无限的年纪,每天把家里折腾的鸡飞狗跳的,好家伙,霍姚一个人就顶一个村子的孩子,加上年纪不大的霍光和霍嬗,纵是再沉稳老气,也还是个孩子,是孩子就要惹事生非。

把阳石搞得很是头疼,每天跟霍去病抱怨。

“你怎么做阿母的,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莫非也要这般不会管孩子?”霍去病打趣道。

“你看你这是一般的孩子吗,不说大的,单单一个小的,就够我喝一壶的,我现在理解了阿翁和阿母的不容易之处了。也不知道阿翁身边带了一大帮半大小子,每天是怎么过活的。”

还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嗯,这倒真是个大问题,这样,我去给他们找块地,再开几个铺子,让他们种地,行商贾之事去。有事做了,就不来烦你了。”

“你让几个侯爷去做农夫和商贾,这真的好吗?陛下知道了,会不会不喜?”阳石担忧道。

虽然陛下的想法从来不受框缚,不拘一格,门第之见没有那么深,但这农夫毕竟粗鄙辛苦,商贾更是低贱,以千金之躯,去做泥腿子和跟贩夫走卒打交道,陛下知道了,肯定会大发雷霆的。

“你放心,我嘱咐羽林卫的队长,不让他把这些事跟皇帝说就行了。这些都是小事,于家国无害,于身体也无妨,以后陛下就算是知道了,顶多骂两句,没事的。”

“嗯,知道了,你去办吧,别伤到累到孩子们。”阳石嘱托。

她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了。

这事儿还得委托牙行办,很快租到了五十亩良田,签订契约的时候,是霍光去的,回来霍光笑眯眯的把契书交给霍去病看,霍去病没接,道:“你拿着吧,你新嫂不通庶务,这些事,还需要你多操心。”

“不是,长兄你看看,这地是谁的?”

霍去病疑惑,拿过契书仔细一看,看到土地所有人那一处,是冠军侯霍去病。

好家伙,我租我自己的地,出租人和承租人都是我自己。

幸好霍光用的化名来签署,不然承租人也姓霍,会被人怀疑的。

因为霍去病一早就想好了要来河间住一段时间寻人,因此他在京里就提前办好了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和路引。

大汉人口流动并不十分便利,像霍去病原来被救跟随商队去西域那种情况很少见,他没有身份证明,在城市里那就是流民,很容易被抓进大牢里的。好在冯立和李威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看他不似恶人,才救了他,成就了一段美谈。

说到李威,他现在被皇帝派到朔方做太守,也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也经常和霍去病通信,每次信的开头都要感慨一番当年如在梦中的奇遇。

风越来越柔和,衣服也越脱越薄,草木发芽,万物复苏,春日在望,今年是太初二年了。

去年,也就是元封七年,皇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提议,改历法,编修《汉历》,改年号太初。

将秦历十月为一岁,改为十二月为一年,秦以十月冬至为岁首,而现在以元月为岁首,也就是现在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

这样与“夏历”一致,并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设闰月。

华夏的农历历法有了全新的体系。

虽然只是一个什么时候过春节的问题,但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春来天了,一切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