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皇帝又又又来信了

第六十四章皇帝又又又来信了

辛弃疾被政务缠身,虽说有天使帮忙,但毕竟天使不能总在这里帮他,总有一天他会回长安,去向皇帝复命的,不能都指望他。

他在这里,是把这里的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回去告诉皇帝陛下。

刘彻太想出来闯了,他天生骨子里就有一种游侠精神,无奈托生在帝王家,很小的时候,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做了皇帝,各种规矩束缚着,他不能亲自出来,不能行走江湖,也不能上战场杀敌,乃此生遗憾。

所以他看到自小养大的,和他性格相似的霍去病,不愿意框缚霍去病,霍去病就是他的代表,是他的分身,另外一个他。

可以说,霍去病的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受刘彻影响的成分。

不然为什么霍去病的父亲胆小,舅舅卫青谨慎,弟弟霍光稳重,偏偏霍去病性格洒脱狂放,不受框缚呢,他受皇帝刘彻影响颇深。

皇帝需要有一双眼睛,能时时看到霍去病的身影,看到霍去病奋勇杀敌,开疆破土,仿佛那就是他自己。

指望霍去病给他事无巨细的汇报,那是不可能的。

他只能自己想办法,派人来替他看。

辛弃疾知道天使在这里的作用,也知道皇帝让他每天把所见所闻记下来,通过信使送回长安,就当作没看见。

所以他需要能者多劳的冯立能多分担一些具体的杂事,好让自己多去考虑战事。

在各方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西域和大汉的连接越发紧密起来,西域和大汉的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一开始这里没有名字,都叫它西域各国联军在的地方,后来叫着实在是太长,也不能很好的与月匈联军区分开来。

后来大家就简称它为汉人城,直到辛弃疾决定给它取个名字,思来想去,对比长安,这里在西边,最后确定了叫“西安”,取“西北安定”之意。

各国美人的歌舞也排演好了,且末国公主娜扎做了她们的头儿。

各国送来的女人们都是精挑细选的绝世美人,不只有美貌,更有才艺。

知道大汉贵人臭毛病多,他们选的人都是会说汉话,有一些才艺的女人。

她们每日勤加练习,都卯足了劲要在汉人面前露脸,为祖国争光。

辛弃疾带着众将领,去看了首演,演出很成功,观众看的如痴如醉,大家都很满意。

然后节目开始了在军中的巡演,士卒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美人们都成了大家的梦中偶像,风头甚至盖过了他们的统帅——辛弃疾。

看西安成了西域的中心,各国国王却有点坐不住了。

他们一开始都认为此战会速战速决,毕竟大汉人远道而来,不会拖延太久,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了,一次仗都没打。

他们都想把军队撤回来,毕竟自己的军队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不是个事,还有粮草的供应让各国的财政吃紧。

但上船容易下船难,现在反悔支援大汉了,那么月匈和大汉两边都得罪了。

他们都不肯做第一个开口的人,就这么心里藏着心思,硬着头皮拖着、忍着。

辛弃疾也知道大家的心思,但他不想太着急打仗,现在汉匈联军正打得火热,武德正丰沛,士气正高涨。他们消灭了安息,正和印度河流域的一帮部落打得热火朝天。

虽然可以趁他无暇东顾,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汉匈肯定不愿意两线作战,但大汉联军这边必然也会付出惨重代价,毕竟和月匈联军比起来,这边的作战能力堪忧。

虽然每日操练,杀鸡骇猴后,大家军纪严明,但毕竟是各个国家临时组建的军队,很难统一在一起,光教他们一个简单的阵法,大汉的老卒就教了两个月才勉强像个样子。

辛弃疾发愁,这帮小国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呢,匈奴不来劫掠你们都对不起你们这么弱的武力。

这天辛弃疾又收到了皇帝的信,现在西域和中原来往频繁,皇帝的信件也来的多了。

皇帝在信里说,辛弃疾要的夫子,他征集了十几位,也只有这十几个人愿意远去西域做夫子,皇帝很支持他在西安开办学校的提议。

“我华夏的思想先进,文化灿烂,要想让大汉的文明之光照耀西域,必须有人去传播,去教授。张骞是凿孔西域的第一人,你们是后继者,现在有更多的汉人去西域,把大汉的货物带到西域,也从西域带回来很多好东西。

这种沟通是划时代的,是有深远伟大意义的,霍去病,你们是开创者,是先行者,是我大汉的英雄,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皇帝评价真是高啊,他的感情从来都是丰沛而张扬的,他不吝于表达出他的欣赏和宠爱。

辛弃疾从送信的人口中得知,张骞病逝。

当年霍去病的两次河西之战,路途遥远长途奔袭而不迷路,得益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熟悉当地的路和气候等条件,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辛弃疾来到大汉后,和张骞几次见面,都相谈甚欢,彼此欣赏,引为知己。

张骞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打开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大门,通过他的外交形象,树立大汉开放、先进的大国风范,建立起了起大汉平等、诚信的外交理念,诚如皇帝所言,让大汉的文明之光照耀四方,亮彻千古长空。

张骞之死让皇帝很伤心,他厚葬张骞于他的家乡汉中。

那日张骞着急返回长安,可能就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想死在外头,想要回去向皇帝复命,见到家人妻小最后一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完成了旷世奇功,流传千年。

正应了皇帝刘彻那句话:“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刘彻就是这非常之人中的第一人。

而张骞,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张汤等人都是这样的非常之人。

和张骞一样,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也死了。

和张骞不同的地方是,张骞是病逝,张汤是狱中获罪自杀,他被人陷害,他死后,很快又被平反,皇帝又杀了陷害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