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坏我大事

“行了,你不必多言,我让你备好的东西,不许疏漏,另外,德远抵达之时,你随我一同前往相迎。”

宇文轩虽然不甘心,可是却不敢违逆父亲之言。

“父亲,孩儿知晓了。另外,咱们不用与王范两家先行传信么?”

“不必!”宇文师瑗摆了摆手,“若是他们识时务,自然能够安生,若是不服气……这一次,德远可是带着杀气来的,自然需要有祭旗之人。”

王次翁入宫一趟,等他走出了宫门,总算是松了口气。

从北地归来,他这颗心就没有放下来过,唯恐什么时候就被陛下给惩治了。如今,他改头换面认了新大哥,自然是一片舒畅。

至于秦桧等人会不会针对自己,又不是没大哥罩着,怕他作甚?

若是现在秦桧站在他面前,他只想说一句话,“以前我没得选,但是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以后,你别和我联系了,我怕陛下会误会!”

第二天一大早,秦桧欢欢喜喜上班来,刚刚让人弄了茶点想要吃一口,便是有一份圣旨传了过来。

按照正常来说,皇帝自个是没有资格发圣旨的。如果是皇帝自己发的圣旨,为中旨,法律效应不强,或者从某个角度讲,本就是不合法的。当然,这也分情况。

如果事情不大,下边儿按照旨意办事儿就是,也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和皇上对着干。

可是,如果想要正常发圣旨,那就麻烦了。

皇帝想要下发一个圣旨,要先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草拟。如果中书舍人觉得皇帝是在扯淡,可以拒绝拟旨。这样的事儿,在大宋不要太多。

如果皇帝不愿意,可以让次舍人拟旨,但是,这次舍人同样有‘封还词头’的权利。

理论上来说,如果中书省达成一致意见,便可以将圣旨扼杀在萌芽状态。

草拟之后,皇帝先看看是不是这意思,如果没问题就签字画押,而后将圣旨由中书省宣行。

中书省这边儿的头就是宰执,所以宰执的权利过大,对于皇帝来说绝不是好事,这也是皇权与相权相争的根本所在。

这边儿顺利通过,圣旨交给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的给事中如果觉得圣旨不妥当,同样有驳回诏书的权利。

大宋律明文规定,‘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如果给事中这边儿也通过了,门下省没问题,就可以交给尚书省去宣发执行,这便是三省制的流程。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毕竟皇权社会,臣子虽然有这样的权利,可也不是每一个都有足够的胆量和底气,也就是大宋的文臣太过无敌,所以才会在很多时候显得臣子对皇权限制太大,如果遇上一个强势的皇帝,这些规矩也只能是存在于理论上。

就如同现在的赵构,自从砍了一批文臣之后,三省的胆量小了很多,一应赵构想要宣发的圣旨,基本上没有几个敢去有意见。

秦桧打开圣旨观瞧,随后脸色就变了。

给王次翁升任参知政事的圣旨?这怎么可能?

这是自己的马仔,而且还是被皇帝记恨在心上的,总不能是皇帝要对自己示好,毕竟,之前也没传出来什么风声啊?

而且,陛下要贬黜王次翁就是时间早晚的事儿,现在怎么会突然授官?

或者是昨儿个王次翁祭献了儿子的命,一下子时来运转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自己这边儿多个参知政事,朝堂上的力量再增三分。

直接用了印,便是让人将圣旨送了出去。

等到了下午时分,万俟卨前来。

打发了其他人之后,秦桧便是笑道,“元中前来有何事?”

“秦相,王大人那边儿家中既然是办丧,咱们也是同僚,若是不露面,是不是有些不妥当?虽说王大人被陛下那儿记恨,可是这些年风风雨雨,王大人出力不小。若是置之不理的话,王大人也就罢了,怕是其他人也要寒心啊。另外,下官听闻,昨儿个王大人可是入宫了。”

万俟卨的一席话,让秦桧怔住,随后便是脸色大变。

“你说什么?你们未曾派家中子弟前往王家祭吊?”

万俟卨也是满脸诧异,“秦相未曾有话,下官等如何敢轻动。”

“啊?”秦桧当即就明白了,定然是自己那好儿子误了自己的大事。

“你说庆曾昨日入宫了?”

“秦相不知晓?”

此刻的秦桧脸色难看到极点,虽然他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只要略微思忖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王次翁丧子,可是自己和一众同僚默不作声,他如何能不寒心?而且,王伯痒之死,让王次翁也是惶惶不安。

所以,他昨日入宫的目的显而易见,便是求活。

再想想今儿个一早发出去的那一封圣旨,很明显,陛下接受了王次翁的投靠,所以捡拔他来和自己打雷了。

他深吸一口气,“此事我知晓了,你立即去传话,让各府之人派遣子弟前往王家祭吊,不管如何,本官与庆曾共事多年,不能让他寒心。另外,明日本官也会亲自去一趟。”

“其他的事情待到我思量之后,再做决定。”

待到万俟卨离开,秦桧挥手将茶盏扫落在地上,“逆子!坏我大事。”

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玉带,今儿个回去若是不来个‘辕门教子’,以后这儿子就真的管不住了。

要说此事,只不过未曾前往传话,说来不是大事。可问题是太过巧合了,让那王次翁承受不住压力,直接投靠到了皇帝那边儿。

不仅自己这儿少了一员大将,而且还会让其他人心生不满。

自己这个当老大的,见到小弟没用了,直接不理会,其他人能不寒心吗?若是不将事情说明白,还说什么主和派?以后怕是没人会跟着他了。

他深吸一口气,王次翁那边儿显然是难以挽回了,皇帝不是傻子,不会几句话就相信了他,如今能够重用,除了要利用他来钳制自己,也必定是得到了他的投名状。

不过,即便如此,该做的事情他也要去做。至少要将自己的态度摆出来,不能让其他人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