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不疑为帅

周不疑?

刘禅一愣。

接着看向独孤言。

目光询问独孤言的意思。

看到刘禅询问的目光,独孤言点点头。

接着转而看向周不疑。

“不疑,你自己认为,你可以胜任吗?”独孤言严肃的问道。

听到这话的周不疑站了出来。

接着刚想说话。

然而却是被独孤言给打断了。

“我先要告诉你,此战关乎着我大汉的国运。”

“如果一旦打输了,那我大汉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

“而且,打输了,作为主帅的话,难辞其咎,定斩不饶!”

独孤言这话说得很严重。

不管周不疑是不是他的徒弟,他一视同仁。

只要是败了,那什么都不用说了,肯定是死路一条,他不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徒弟,然后放过对方。

这是不可能的。

这关乎着整个天下的百姓,那就是最重大的责任。

听到这话的周不疑,脸上没有露出害怕之色。

甚至来说,没有一丝波澜。

仿佛在他心中,独孤言的这话,不是说给他听的一样。

这要是换作其他人,肯定早就开始犹豫,然后权衡利弊了。

然而,周不疑却是淡淡的说道:“不破羌笛胡人,臣领死!”

周不疑可谓是一脸自信,而且眼神坚定。

简直稳重到了极点。

这点,与对方那年轻的外表,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完全就像是一个沉稳老道,且经历世间大起大落的人一样。

众臣听到周不疑的这话,都不禁在心中感叹。

“此子,日后恐怕,会是第二个独孤言啊。”

没错,众臣心中拿周不疑和独孤言比了。

这是对于周不疑的最高评价。

成为第二个独孤言,那简直就是太可怕。

这样的人,一旦成长起来,等日后执掌朝政。

必将成为像独孤言那样,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人物。

唯一不足的,那就是,周不疑的武艺方面。

在武艺方面,周不疑恐怕永远都无法跟独孤言相比。

没办法,独孤言的武力值,在世人心中,已经认为是到了极致巅峰了。

唯一有机会抵达这个境界的,那只有一个人,就是田喻。

田喻还年轻,武力自然会越来越高。

巅峰时期都还没有到。

“好,既然如此,那请陛下下旨吧!”说着,独孤言朝着刘禅拱拱手。

见到独孤言都如此了。

而且,周不疑身为独孤言的亲传弟子,再加上,从小就是被称为神童。

且很多次战役,都亲身参与过。

那就没有问题了。

于是乎,刘禅当即便开口道:“封,周不疑为破虏将军,统三十万大军,西进。”

“前往西凉,抵抗胡人大军!”

此言一出。

众臣一愣。

“这……陛下,三十万大军,是不是有点少了?”糜竺开口问道。

“那胡人,可是有百万大军啊!”

糜竺非常担心,只调去三十万大军,要是万一在人数上吃了大亏的话,那就亏大了。

然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开口了。

“子仲,三十万大军,已经是现在我大汉能调动的全部军队了。”

“只有三十万,再想多调出兵马的话,那就得放弃一些部署”

哈?

只有三十万可以调动?

说实话,糜竺不是军中人物,他对于这个,还真的不了解。

见状,于是诸葛亮解释道:“如今天下刚定,北伐战争,也才过去两个月左右。”

“各地的魏国残余势力,都在蠢蠢欲动,甚至有些忠心于旧魏的世家大族,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

“可谓是极其的不安定。”

“要想肃清那些隐患威胁,起码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各地都有兵马驻守,那些人,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将那些兵马调离的话,亮敢保证,那些人,绝对会复辟。”

听到这话,众臣恍然大悟。

很多时候,没有去参加北伐战争的大臣,那都是不知道的。

毕竟诸葛亮和独孤言他们才回来两天而已。

可是三十万打一百万。

众臣还是担心不已。

现在他们拿着大汉的高俸禄,享受着大汉的各种福利。

可谓是大汉荣,他们就跟着沾光。

就是荣辱与共了。

大汉要是衰败了,那他们接下来的日子,也肯定是不好过的。

这还得是当年独孤言和诸葛亮未雨绸缪落下的一子。

只有当国家利益和这些大臣们的利益绑定的时候,这些大臣们,才会尽心尽力的去干实事。

这时独孤言又朝着周不疑淡淡的开口。

“不疑,你觉得,三十万大军够吗?”

听到这话,周不疑看着独孤言点点头。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于勇而在于谋。”

“臣认为,三十万大军,够了。”

“如果三十万大军这样庞大的数量都不足够的话,那就算是百万大军,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百万大军只会让大军的后勤粮草供给不上,或者是消耗巨大,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我大汉一统天下,已经消耗太多钱财了,所以立国,当以百姓生活基础为首要。”

“好!”独孤言满意的点点头。

“如此,那本将军便为你挑选副手。”

说罢,独孤言直接看向姜维。

“姜维听令,任你为三军副都督,抗击异族。”

“臣领命!”年纪轻轻的姜维当即领命。

接着独孤言又看向陆抗。

“陆抗听令,着你为军师中郎将,分析战局,出谋划策。”

“臣领命!”

接着,独孤言又令陆延为军中参军。

张苞为副先锋。

廖化王平,赵统关兴,等一众将领领兵跟随主帅西进出征。

后勤粮草供给负责人,独孤言直接就交给了李丰。

李丰为人正直,而且做事严谨。

将粮草问题交给对方,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大汉,有时候,就连他父亲李严,这家伙都敢怼。

反正在这个人的内心之中,忠义在第一位。

李严算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等到所有事情安排完毕之后,大军定于三日后出征。

当然,此刻朝堂上所商讨出来的结果,都会通过报社,昭告天下!